试论现代信息条件下的旅游景观区域防雷技术与管理
2020-07-08朱夏敏
朱夏敏
摘 要:本文简单分析旅游景观区域受到雷击产生的部分影响,着重分析该区域间的防雷措施,包括防雷设计、避雷针、监控系统等,此外,还提出两点加强防雷管理的方法,以期达预期防雷效果,提高景区的安全系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旅游景观区域;防雷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6-0196-02
0 引言
旅游景区内人员密集,且面积较大,其中存在多种安全问题,主要有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方面的问题。而雷击带来的破坏程度较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应加强对景区内防雷方面的研究,为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休闲娱乐场所。
1 旅游景观区域受到雷击的影响
在部分旅游景观区域内的建筑,完工时间较长,也缺少相应的防雷设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遇到雷雨天气时,游客通常会选择进入建筑物内,若建筑物本身受到雷击,会严重伤害到避雨的游客。而景区内的监控、照明、供电等设施未安装防雷装备,而该类设施内部会有电流经过,且多处于高空位置,极易吸引雷电,受到雷击后的电力设备不仅无法继续使用,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供电系统。与此同时,旅游景观区的建筑繁多,且地形较为复杂,若在景区内有大量的树木,会大幅度提高雷击的风险。
在建设旅游景区时,为吸引更多的游客,会在景区内建设娱乐设施或较高的建筑景观,而该类设施的防雷技术含量较高。此外,旅游景区的观赏点具有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两种形式,使实际的防雷措施与具体涉及的范围会略有差异。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景区内发生雷击受伤事件,会引起各大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关注,严重影响景区良好的社会形象。
2 旅游景观区域的防雷技术
2.1 防雷设计
在进行防雷建设时,应先明确具体的施工对象,例如监控、建筑、供电系统等,并借助安装防雷设施,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一般情况下,该项工作会针对景区内某一部分进行施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另外,在旅游景区内实施防雷措施,应根据其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地形、雷雨季节等,并对现有的防雷设施进行检测,以实现合理布局,有效吸引、拦截电流,将其引至其他位置,以达到减小雷电的破坏程度,最大限度地控制雷击事故的发生。在建设阶段,相关人员可利用电脑程序进行模拟试验,将各项数据输入系统中,建立景区虚拟模型,以免发生遗漏,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2.2 风险评估
在正式进行防雷设施建设前,需做好景区的雷电风险评估工作,为后续的具体施工提供基础数据。勘探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景区的地形地势、观赏点位置、雷雨天气规律以及曾发生雷击事件的记录,有助于相关人员全面掌握景区的雷击风险特征。而后续的风险评估需结合雷雨出现规律以及历史记录,分析旅游景区受到雷击的类型以及程度,以针对重点部分进行防雷措施。而在信息科技发达的当下,相关人员应发挥专业仪器的作用。勘察环节的工作人员可使用更为先进的勘探仪器,以提高数据的准确程度,并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具体工作。另外,风险评估人员可借助计算机系统程序进行计算,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缩小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2.3 避雷针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安装避雷针是旅游景区最为常见的防雷手段,当云层中的电流达到某电量值时,便会向地面凸起的物体放电,例如,树木、建筑物,甚至人体。对此,便可在合适的位置安装避雷针,在遇到雷电天气时,可引导电流按照避雷针的定向游走,将原本直击在建筑物上的电流引到其他设备上,并经过内部转化将电流释放,以降低景区的雷电风险。另外,旅游景区的人员密集,因此,应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防雷场所,并借助现代的信息手段,利用景区广告屏、网络、手机信息等提醒游客就近避险,以减少人员伤亡[1]。
2.4 直击雷
对于直击雷的防护方式主要针对景区内的各类建筑物,安装合适的接闪器,并与引下线以及接地网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较为完整的防雷系统。另外,直擊雷对于建筑物的破坏能力较强,为降低该方面雷电的风险,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相关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防雷设备。与此同时,由于防雷设施保护的范围有限,需要合理划分防雷区域。而对于景区内吸引雷电以及易使电流入侵的部分设施,需做好防范举措,例如电线、通讯通道等,并合理设计布局,采取多种防护方式,如接地、转移等,提高防雷效果,保证游客以及相关设施的安全。
2.5 接地网
景观区域在旅游旺季时,每天会接纳大量的游客,在发生雷雨天气时,游客难以及时达到防雷场所,因此,为保证人员的安全,应加强景区内接地网的使用效果,起到最基础保护作用。对于易遭受雷击的建筑物需保证地网均匀。另外,在人员流动密集的部分,需将接地体埋置1m以下的位置,该项作业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若景区环境较为复杂,可在地表铺设50-80mm的沥青,其实际宽度应大于接地体两米左右,同时,还应针对该部分中的金属制品做进一步的处理,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另外,在市面上已经有防腐性能较好的材料,施工时各结合工程预算进行选择,适当延长使用周期。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方案实行具体操作,保证施工质量,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旅游环境。
2.6 防雷系统
除上述的防雷技术外,还应对景区内的弱电设施采取防雷措施,以实现全面的雷电防护。
一方面,绝大部分旅游景区会安装监控设备,整个系统是由前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中心控制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前端设备以及中间的数据传输设备易受到雷击。前者会直接暴露在景区内,一旦遭受雷击,不仅该部分会损坏,电流会通过传输设备达到中心控制部分,极易导致整个景区内的监控系统瘫痪。目前,针对监控系统的防雷技术会加设三级电涌保护设备,在相关数据信息达到前端设备前,或在系统中心控制需安装相应的保护仪器。事实上,合理的接地以及设备安装是实现景区防雷的重要环节。在监控室使用防雷接地设施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电阻值应控制在4欧姆以下,而若是共用接地网,则应保持在1欧姆以下,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2]。
另一方面,便是关于景区内的索道,在运行期间,处于高空中,且多使用金属材料,在部分旅游景区都有安装。目前,景区内的索道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往返索道,仅可悬挂一个轿厢,二是循环式索道,可悬挂多个轿厢。整个索道系统都易遭受雷击。对此,一方面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技术,将容易吸引雷电的部分做好隐藏。另一方面,在设备建设期间便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并结合景区地形变化幅度以及预计的游客量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并配备相应的雷电保护设备,保证游客的安全。
3 旅游景观区域防雷管理
旅游景区的观赏点较多且覆盖的面积较广,在部分景点内会出现大量的游客,在保证防雷措施有效的同时,还应强化日常的管理工作,以营造出相对安全的旅游环境。
3.1 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
若想做好某项工作,应先明确其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各项指标,以此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对于旅游景区防雷措施的相关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在制定管理机制时,应进行细化处理,尽可能涉及到全部的工作细节,另外,对于具体的管理条例设计,相关人员可与具体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以了解其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管理机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对此,景区负责人应聘请专业的防雷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每日巡查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还需对容易遭受雷击的设备、建筑进行检查,维修,并定期测试防雷设备,以保证其能够起到防雷的作用。此外,还需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组建专项的防雷管理小组,从而提高景区内的安全系数[3]。
3.2 强化防雷知识宣传力度
大部分的游客对于防雷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弱,导致其本身缺少应有的安全意识。对此,应强化对其的防雷知识宣传力度,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一旦遇到雷雨天气,有足够的能力自我防护和自救。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网络、通讯、广告屏等,并在景区合适的位置设立警示标语,以及相关的安全提示,以此来提高游客自身的防雷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出现概率。另外,相关的气象部门应提高对雷雨天气的检测能力,提高雷电预警的准确性,并借助公共交流平台、景区广播、公告牌等途径,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与此同时,还需做好应急预案,从整体上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旅游景观区域的防雷水平,应针对其中的各项建筑设施进行分析,并实施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防雷技术,同时,还应加强后续的管理水平,保证防雷设施的使用寿命。不仅可以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还能夠有效控制资金支出,避免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李国红.建筑防雷质量监督实践探讨和监管建议[J].工程质量,2020,38(1):12-16.
[2] 高燕.柳州市旅游景区防雷技术与管理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3):124-126+129.
[3] 王月宾,廖良清,王仕星,等.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职能分析与探讨[J].浙江气象,2018,3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