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东1低渗砾岩油藏聚合物驱配方设计及应用*
2020-07-08娄清香阙庭丽
关 丹,娄清香,任 豪,阙庭丽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由于砾岩储层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沉积,储层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田高效注水开发困难,与物性条件类似的砂岩油藏相比,含水上升快,水驱采收率低,如何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七东1区克下组属典型的山麓洪积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极强[1-5]。七东1区低渗砾岩储层平均渗透率59.4×10-3μm2,有效渗透率17×10-3μm2。
克拉玛依油田曾尝试在低渗油藏开展聚合物小井组试验:1970数1973年选择三3区3013井组75 m 四点法进行低分子量(200 万数500 万)聚合物驱先导试验,井网面积1.25 km2,4 注21 采,共注入黏度4.3 mPa·s的聚合物0.15 PV,增产原油7.43×104t,聚合物驱较水驱提高采收率3.6%。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曹瑞波等[6]开展了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渗透率界限及驱油效果实验,发现聚合物驱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3.79%数6.82%。张冬玲等[7]开展了大庆中低渗油层聚合物驱可行性实验研究,发现聚合物驱较水驱提高采收率不超过8%。在低渗透油藏开展表面活性剂驱室内及现场试验的文献报道较多[8-11],但是聚合物驱在低渗透砾岩油藏中的矿场应用还未见报道。本文主要建立了聚合物体系与七东1区低渗储层物性匹配关系,设计聚合物注入参数和配方方案,探索低渗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的技术可行性,解决低渗透储层中聚合物溶液注入性与流度控制能力之间的矛盾[12-13],在“注得进、采得出”的前提下,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指标,为同类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抗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KYPAM),固含量89.4%,相对分子质量342×104,水解度27.5%,工业品,北京恒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克拉玛依油田A井区注入水和地层水,水质指标见表1;A井区原油,黏度6.5 mPa·s(34℃);人造非均质砾岩岩心,尺寸φ3.8 cm×30 cm;天然砾岩岩心,尺寸φ2.5 cm×7.7 cm。
MarsⅡ流变仪,德国哈克公司;BB90E 吴茵搅拌器,北京瑞亿斯科技有限公司;岩心驱油装置,江苏海安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表1 克拉玛依油田A井区水质分析结果
1.2 实验方法
(1)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测定。参照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576—2016《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聚合物评价方法》测定聚合物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2)流动性评价。①测定岩心的气测渗透率;②将柱状岩心放在岩心夹持器中抽空6 h 后,饱和地层水,测量岩心孔隙度;③将岩心置于34℃恒温箱内12 h 以上;④将聚合物溶液置于恒温箱内2 h;⑤在地层压力梯度条件下,将不同的聚合物体系恒压注入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中。由于聚合物在流经岩心时都有一定程度的滞留和吸附,聚合物浓度不可避免会下降,进而影响到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但是在进行模拟注入时都是在速度稳定(0.2 mL/min)后等待30 min,令滞留和吸附达到平衡,在流出的聚合物溶液几乎没有浓度损失的情况下确定注入速度(0.15 mL/min)。
(3)驱油实验。①用产出水饱和岩心,水测渗透率;②用原油驱水至不出水:③用产出水驱至含水98%,计算采收率;④注入0.7 PV聚合物溶液,然后再用产出水水驱至含水98%,计算化学驱采收率。其中,聚合物溶液在驱替前用吴茵搅拌器(7200 s-1下剪切10 s)进行机械剪切,黏度保留率为50%数60%。实验温度34℃,驱替速度为0.15 mL/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低渗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可行性
鉴于七东1砾岩低渗储层特征,进行了低分子量、低浓度聚合物注入可行性研究。根据科泽尼-卡门公式[14],R=[K(1-φ)2/(Cφ)]1/2,可以计算出平均喉道半径。其中,R—平均吼道半径,μm;φ—孔隙度,%;K—平均渗透率,10-3μm2;C—常数。Ⅲ区平均渗透率59.4×10-3μm2,有效渗透率17×10-3μm2,孔隙度16.6%,平均吼道半径R=0.597。对于低分子量聚合物,聚合物水动力学尺寸(Rs)≈聚合物回旋半径(Rh),按照R=6.5Rs,与其匹配的Rh=0.092 μm,因此可以注入相对分子质量低于400 万的聚合物(Rh=0.094 μm)。由表2 中Ⅲ区不同渗透率级别孔隙体积所占目的层比例统计结果可见,该区域注入400万分子量聚合物可进入的孔隙体积为目的层总孔隙体积的55.8%。从控制程度角度分析,该区聚合物驱控制程度达不到聚合物注入要求。
表2 Ⅲ区不同渗透率级别孔隙体积所占目的层比例统计结果
结合上述计算结果,开展了低分子量、低浓度聚合物在天然岩心中的注入性实验以及流动性实验。由图1可知,随着注入聚合物浓度的增加,注入压力增高,在注入压力趋于平稳后,后续水驱过程中注入压力逐渐下降。1500 mg/L聚合物溶液的注入压力明显高于1000 mg/L和500 mg/L的值。由表3 可知,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渗透率为53.57×10-3μm2的条件下,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500 mg/L 时,阻力系数高达120,残余阻力系数达到26,说明该浓度在低渗透岩心中的注入性较差。
图1 注入压力随低分子量聚合物注入量的变化
表3 低分子量聚合物(350万)在天然岩心中的注入性
低分子量(350 万)、低浓度聚合物在低渗透天然岩心中的流动性见表4。以0.2 m/d的流动速度作为判断标准,在水测渗透率(Kw)为2.3×10-3μm2和17.8×10-3μm2的岩心中,注入分子量为350 万的聚合物。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在渗透率为2.3×10-3μm2的岩心中无法流动,而在渗透率为17.8×10-3μm2的岩心中仅15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无法流动。结合表2可知,注入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50万,并且质量浓度不高于1000 mg/L 时,聚合物驱控制程度可大于90%,满足聚合物注入要求。
表4 低分子量聚合物在天然岩心中的流动速度(压力梯度0.13 MPa/m)
另外,聚合物注入前七东1砾岩低渗储层注入压力8.4 MPa,预计前缘水驱注入压力上限9.0 MPa,该区平均井口注入压力上限13.6 MPa,聚合物注入压力上升空间<4.6 MPa,根据数模预测(CMG数值模拟软件,加拿大计算机模拟软件集团(Computer Modelling Group Ltd.)开发)结果(见表5),相对分子质量为350万的聚合物(注入量0.7 PV)允许注入浓度低于1000 mg/L。若根据井口破裂压力15.1 MPa、压力上升空间<6.1 MPa,则浓度上限为1400 mg/L。但考虑到七东1砾岩低渗储层与中高渗储层交汇边界局部物性相对较好,部分井可能需要注入更高浓度的聚合物,聚合物浓度上限设计为1200 mg/L。
表5 注入350万聚合物数模预测结果
低分子量(350万)聚合物对低渗透天然岩心原油的驱替情况见表6。随着注入聚合物浓度的增加,采收率增幅逐渐增大,即注入与岩心渗透率相匹配的驱油体系,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表6 低分子量聚合物对低渗透天然岩心的驱油结果
图2 聚合物浓度对吨聚增油量的影响
由数值模拟结果(图2)可见,吨聚增油量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即聚合物浓度过高,经济效益差。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效益要求(吨聚增油大于30 t),针对该区低渗透油藏特点,选择注入低浓度(1000 mg/L以下)的聚合物。
2.2 注入参数设计
根据流度控制理论公式(式1),原油地层黏度为6.5 mPa·s,针对Ⅲ区注聚合物需求创新性地实施驱油体系与地层流体等黏驱替,地下原油黏度6.0 mPa·s,设计加量800数1200 mg/L,地面黏度为10数15 mPa·s,地层工作黏度6数9 mPa·s(按照炮眼、井筒剪切40%计算)。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350 万的聚合物在注入水中的黏浓曲线(图3),300数1000 mg/L 聚合物的黏度为7.5数11.8 mPa·s(估算工作黏度4.5数7.1 mPa·s)。综合以上结果,确定Ⅲ区注入350 万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 mg/L、黏度为10 mPa·s。
式中:Kw—水相渗透率,μm2;μw—水相黏度,mPa·s;Ko—油相渗透率,μm2;μo—油相黏度,mPa·s。
图3 相对分子质量为350万的聚合物在注入水中的黏浓曲线
2.3 现场应用
七东1低渗砾岩油藏自2016年全面注聚合物至今,聚合物驱开发特征表现明显:油量明显上升,日产油最高122 t,含水大幅下降,最大降幅30%,配注完成率100%,注入压力稳步提升,压力升幅1.3 MPa,开发指标大幅优于预测指标(图4)。截至2019 年2 月,聚合物驱累计注入化学剂0.29 PV,油井见效率95.2%,阶段采出程度14.5%,累计增油8.01×104t。
图4 七东1区Ⅲ区聚合物驱开发曲线
3 结论
通过理论计算和聚合物注入性及流动性、天然岩心驱油实验,明确七东1区Ⅲ区低渗透油藏可注入浓度不高于1000 mg/L、相对分子质量400万以下的聚合物。
针对Ⅲ区聚合物注入需求实施驱油体系与地层流体等黏驱替,根据流度控制理论确定Ⅲ区注入相对分子质量342 万的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 mg/L、黏度10 mPa·s。七东1低渗砾岩油藏试验区于2016年1月全面注入聚合物,截至2019年2月,聚合物驱阶段产油8.01×104t,阶段采出程度14.5%,降水增油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