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对心血管、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析

2020-07-08王林艳谭喜莹

中成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药师心血管

王林艳 谭喜莹 钱 娜 姚 东 缪 莉 王 铮

(1.靖江市中医院, 江苏 靖江214500; 2.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 南京210029)

据统计,我国当前心血管患病人数达2.9 亿[1],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汤剂作为中药饮片的常用给药剂型,临床应用广泛,但与此同时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由于其临床表现与药物导致的心血管、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存在相似性,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故认识其心血管、神经毒性十分重要。本研究主要从心血管、神经系统角度出发,总结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为医生及临床药师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来源与方法

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 《临床中药学》 《中医内科学》(第十版) 为依据,遴选了98 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包括阿胶、白芍、白术、柏子仁、半夏、荜茇、苍术、柴胡、车前子、陈皮、赤芍、川芎、磁石、大枣、丹参、胆南星、当归、杜仲、莪术、防风、茯苓、茯神、附子、甘草、干姜、高良姜、枸杞子、瓜蒌、桂心、桂枝、红花、厚朴、琥珀、黄柏、黄连、黄芪、黄芩、火麻仁、姜黄、降香、桔梗、橘红、橘皮、灵芝、龙齿、龙胆草、龙骨、龙眼肉、麦冬、牡丹皮、牡蛎、木香、牛膝、炮姜、蒲黄、青皮、人参、肉桂、乳香、三棱、三七、砂仁、山药、山楂、山茱萸、麝香、升麻、生地黄、生姜、石菖蒲、熟地黄、苏合香、苏木、酸枣仁、檀香、桃仁、天冬、葶苈子、通草、五灵脂、五味子、细辛、香附、薤白、玄参、延胡索、郁金、远志、泽泻、珍珠、珍珠母、知母、栀子、枳壳、枳实、朱砂、竹茹、紫贝齿),检索CNKI、万方、VIP、CBM、PubMe 数据库中的全文报道,收集整理此类中药饮片心血管、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作用机理。

2 结果与讨论

经文献查阅与统计,共有26 味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有相关报道,存在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且大部分兼有两者。

2.1 心血管系统 存在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中药饮片有21 种,主要是对血压、心律的影响,严重可导致心衰。其中,补益药(如人参、黄芪)、开窍药(如蟾酥)、温里药(如附子) 导致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血压升高、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可能与其正性肌力作用(包括强心作用) 或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凉血止血药(如玄参)、活血化瘀药(如三七、延胡索)、安神药(龙骨、远志) 导致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等,可能与其扩张冠状动脉或阻滞钙离子通道有关;一些含有强心苷成分的中药(如蟾酥、葶苈子) 也会导致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具体见表1。

表1 中药饮片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鉴于此,临床药师在用药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患者头晕、心悸等症状的发生,监测其血压、心率,必要时可行心电图监护或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

2.2 神经系统 存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中药饮片也有20 种,包括对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精神错乱、昏迷等不良反应。其中,补益药(如人参、党参)、温里药(如附子) 导致的不良反应大多为中枢兴奋作用,可能与其兴奋下丘脑、垂体,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或与破坏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大脑海马神经元有关;安神药(如磁石、酸枣仁) 导致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过量引起的中枢抑制作用(如嗜睡、昏迷),可能主要与其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有关;一些中药饮片对迷走神经(如蟾酥)、视神经(如甘草) 也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肢体麻痹、失明等。具体见表2。

表2 中药饮片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重点关注患者头痛、烦躁、视物模糊、肢体麻痹等症状的发生,监测其睡眠、肢体活动度及精神状况。

3 结语

3.1 中药不良反应定义 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因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后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依赖性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WHO 规定,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中药饮片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相对较少,大多是由剂量过大、用时过长、配伍不当、炮制不当、煎煮不当、品种不正确、外用内服、体质等因素引起[64]。因此,本文探讨的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广义的不良反应。

3.2 中药不良反应监护要点 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导致的心血管、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大多与其药理活性有密切联系,主要是在用药不当(如剂量过大、疗程过长、配伍不当)的情况下发生,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应注意关注中药的剂量是否正确,配伍是否合理,尤其是对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代谢能力减弱,更要注意剂量控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很多时候需要长期用药,如果患者长期使用上述26 种中药饮片,则中药临床药师应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设定监护指标,比如甘草为Ⅰ类分级,不良反应为水钠潴留,故需定期监护电解质水平,防止出现低血钾;对于不良反应比较明确的中药饮片(Ⅰ、Ⅱ级证据),应重在监护;对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中药饮片(Ⅲ、Ⅳ级证据),除了监护相应指标外,还需重视临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进一步明确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3 中药不良反应评价 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受到患者本身疾病的影响,中药临床药师需要鉴别是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的心血管、神经系统相关症状,还是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例如,冠心病患者以气虚为主,使用黄芪剂量偏大时应注意可能存在的血压升高、失眠风险[9,44],同时针对性地监测患者血压、睡眠情况,若发现血压突然升高,则应分析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如原本存在高血压,则应首先排查是否有饮食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65],其次关注是否有自行停药或加用其他药物的情况,若分析高度怀疑黄芪导致的不良反应,则应注意调整其剂量,或根据患者疾病证候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总之,中药临床药师应根据中药饮片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相应地监护其心血管(血压、心率、节律等)及神经系统(精神状态、睡眠等) 指标或症状,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从疾病发展、生活方式、药物等多方面分析,从而根据不同原因给出合理的建议。

中药不良反应的评价分析向来是难点,但也是临床的重点,是中医临床安全用药的根本。一方面,中药饮片在临床大多以方剂形式出现,而且很多情况下与西药联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时需要进行复杂的分析与鉴别;另一方面,中药饮片存在服用时间长、各地临床用药剂量不一、大剂量给药的情况,加上患者普遍认为中药副作用少,容易忽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针对心血管系统常用中药,应总结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心血管、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对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同时可针对性地进一步挖掘其可能存在的其他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客观数据。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药师心血管
药师“归一”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浅谈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