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溪市本地黄牛产业发展现状及提质增效措施

2020-07-08李鸿俊杨灼雄张先勤贺子恒周惠芬普加强王红琴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玉溪市玉溪黄牛

李鸿俊, 杨灼雄, 孙 峰, 张先勤, 杨 旭, 贺子恒, 周惠芬, 普加强, 王红琴*

(1.玉溪市畜牧站,云南 玉溪 653100;2.元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元江 653300;3.峨山县畜牧兽医中心,云南 峨山 653200)

肉牛产业是玉溪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地域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养殖传统等因素制约,当前本地黄牛仍然是玉溪市肉牛养殖的主导品种,约占肉牛存栏的70%~75%,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区,以自繁自养+放牧的传统方式饲养,以家庭散养为主。由于管理粗放、养殖方式落后,当前玉溪本地黄牛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养殖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严重制约了玉溪肉牛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玉溪本地黄牛类型特性及养殖模式、分布、效益、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本地黄牛提质增效技术措施,为下一步玉溪充分开发本地黄牛资源,提升本地黄牛养殖效益,促进玉溪市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及贫困地区肉牛产业扶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本地黄牛类型特性

玉溪本地黄牛属于云南黄牛的一个地方类型,是在滇中地区生态条件下,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选育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耐热、耐粗饲、适应性强、性情温顺等特点,同时能够兼顾役用,适应玉溪市的气候类型及河谷、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农作物以旱作为主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在玉溪市分布较广。从生长性能上看,本地黄牛初生重小,生长缓慢,饲养周期较长,成年体重平均在250 kg左右。从繁殖性能上看,本地黄牛发情率和产犊率很高,产后恢复快,多为3年2胎或2年1胎,饲养管理条件好时可1年1胎,繁殖年限可达20年,终生产犊12~15头,具有作为母本的优良特性。

2 玉溪本地黄牛养殖现状

2.1 本地黄牛存栏情况

2017年及2019年分别对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及10头以下散养农户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当前玉溪市本地黄牛品种约占肉牛存栏的70%~75%,且主要集中在10头以下的散养户中饲养。2019年,全市肉牛存栏13.5万头,本地黄牛存栏在9.8万头左右。

2.2 本地黄牛分布情况

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境内最低海拔327 m,最高海拔3 165.9 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谷、山地、湖泊、平坝、丘林、高山等地形地貌交替,山区面积为90.6%,有草场面积115.27万hm2,森林面积93.71万hm2,森林覆盖率52.8%。玉溪市本地黄牛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元江县、新平县、峨山县、易门县、华宁县5个山区县,且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集的河谷、半山区、山区,该区域天然牧草相对丰富,但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条件相对滞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按照2016年玉溪市公布的贫困数据,玉溪市有9个贫困乡镇、130个贫困行政村,而贫困地区与本地黄牛养殖区域的重合度达到80%左右。

2.3 本地黄牛饲养模式

当前,玉溪市本地黄牛的养殖模式基本为自繁自养+放牧方式,日常饲养以放牧采食为主,随着科学饲养管理方式的逐步推广普及,部分养殖户在放牧后会进行适当补饲。在养殖过程中大多放牧养殖户饲料储备不足,在春夏季节饲草充足的情况下生长发育较快,随着冬季的到来或出现干旱等情况,导致饲草不足,牛群掉膘严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

2.4 本地黄牛养殖效益

通过育肥,膘情好的本地黄牛1.5~2年可达到250~300 kg的出栏体重,活牛售价比其他品种高5元~6元/kg,按40元/kg计算,平均每头牛售价1万元左右,但由于品种差异,云岭牛、西门塔尔牛及其杂交牛同期体重均远高于本地黄牛,出栏体重均在500 kg以上,平均出栏体重在700 kg左右,相比之下,本地黄牛养殖效益不高。而在实际饲养过程中,由于本地黄牛养殖地区饲养水平落后,饲养周期普遍在3~5年,没有经过育肥,个体小,一般出栏体重在200 kg左右,膘情较差,售价更低,达不到预期养殖效果。

3 本地黄牛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3.1 肉用性能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逐渐普及,本地黄牛的役用作用被取代。单纯作为肉牛,本地黄牛在放牧情况下,需3~5年才能达到200 kg左右,且个体产肉率低,一般本地黄牛屠宰率仅为38%左右,从产肉性能及养殖效益上不能完全满足当前肉牛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市场需求及肉质方面,本地黄牛肉在当地群众中认可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消费市场,但在肉色及营养品质上,与云岭牛等优质肉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高端市场及大中型城市的消费需求。

3.2 母牛繁殖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本地黄牛母牛具有作为母本的许多优良特性,繁殖性能优秀,在饲养管理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达到1年1胎,但由于当前玉溪本地黄牛的养殖模式粗放,主要以放牧为主,缺乏科学管理,母牛产仔多为3年2胎或2年1胎,母牛繁殖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3.3 区域社会经济制约产业发展

本地黄牛养殖区域多为河谷、半山区、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受地域环境、交通、资源等因素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玉溪市80%左右的贫困地区集中在该区域。本地黄牛养殖从业人员大多是老年人、妇女、儿童或残(障)等留守人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技意识、发展意识、产业意识,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养殖,不成规模。在养殖过程中仍沿用传统养殖方式,以自繁自养和放牧为主,管理粗放,饲养水平低,养殖周期长,商品率低,导致养牛效益低下,严重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

4 本地黄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措施

4.1 大力推广云岭牛冻精改良

云岭牛具有生长速度快,育肥性能好,屠宰率和净肉率高,性成熟早,繁殖成活率高及耐粗饲,耐热抗蜱,抗寄生虫能力强,适宜于全放牧、放牧加补饲、全舍饲等不同饲养方式的特性,是云南省肉牛产业的主推品种。本地黄牛具有作为母本的许多优良特性,通过以云岭牛为父本,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其后代体型适中、生长发育较快,母牛难产率低、后代适应性强,综合改良效果好。在元江万象庄园试验发现:云岭牛与本地黄牛F1代不同时期的体重均比本地黄牛有较大提升。初生重、6月龄、12月龄、18月龄云岭牛与本地黄牛F1代公母平均体重比本地黄牛分别提高了41.67%,38.31%,51.9%,53.5%,养殖效益明显(表1)。

表1 本地黄牛与BMY·YF1初生至18月龄公母平均体重 kg

年龄本地黄牛BMY·YF1初生16.92±4.5723.97±5.536月龄104.04±20.55143.90±25.3512月龄152.72±30.89231.98±40.3318月龄199.00±35.01305.46±41.02

4.2 大力推广母牛精准配种技术

本地黄牛母牛发情周期17~24 d,多为21~22 d,发情持续期2~3 d;妊娠期275~284 d,多为3年2胎或2年1胎。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推广精准配种技术,在准确鉴定母牛发情时间的基础上,适时、科学、正确的配种既可提高母牛的情期受胎率,又能有效缩短母牛的空怀时间、降低饲养成本,极大程度地提高母牛的养殖效益。在元江万象庄园等规模肉牛养殖场,通过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准确的发情鉴定并及时配种,情期受胎率可高达85%以上,同时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达到每年1胎,母牛繁殖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4.3 大力推广犊牛早期补饲、断奶技术

在玉溪本地黄牛养殖过程中,绝大多数犊牛随母哺乳、天然放牧,断奶时间普遍在6个月以上,长的达到1年左右。通过早期补饲,提前断奶可以尽早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完善,逐步由植物性饲料替代母乳,有效解决了本地母牛在哺乳后期奶水不足问题,提高犊牛后期增重速度;母牛由于提前断奶,营养消耗减少,膘情快速恢复,促进了母牛正常发情排卵,缩短了母牛再次发情配种时间,提高了母牛繁殖效能。

通过对云岭牛与本地黄牛F1代犊牛进行早期补饲,在2~3月龄断奶试验(表2)表明:在试验期间,部分犊牛断奶后有1~2周日增重较慢,且毛色缺乏光泽、消瘦、腹部明显下垂,甚至有些犊牛行动迟缓、不活泼,这是犊牛的前胃机能尚未发育完善的缘故,随着犊牛采食量增加,上述现象很快消失,犊牛日增重趋于正常;犊牛6月龄、12月龄个体平均体重为155.57 kg,267.93 kg,较常规断奶的140.43 kg,235.73 kg高10.78%,13.66%。体况正常的母牛,早期断奶后5~7 d可正常发情,缩短了90 d左右的繁殖周期,基本可达到“1年1胎”。

表2 常规断奶与早期补饲、断奶6月龄和12月龄体重

4.4 大力推广本地黄牛快速育肥技术

本地黄牛在放牧情况下,需3~5年才能达到200 kg左右,通过改变饲养模式,采取全期集中快速育肥的方式,可以缩短养殖周期到1.5~2年,出栏体重达到250~300 kg,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在峨山富良棚林泉养殖场20头本地黄牛阶段育肥试验(表3)发现:采用快速育肥技术,在舍饲情况下给予充足补饲,平均体重199 kg的个体,快速育肥90 d,平均净增重可达50.53 kg,平均增重毛收入为2 021元/头,除去饲料成本,试验期内平均利润为1 220元/头,本地黄牛快速育肥效果、经济效益明显,实现了优质优价。

表3 本地黄牛阶段育肥试验增重情况

4.5 以点带面加强技术示范推广

玉溪市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实践中发现,通过在具有提高养殖效益意愿及热情的养殖场(户)建立示范点,对示范点提供完善的技术指导服务,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养殖户给予饲料、养殖设备等适当的物化补助,通过示范点的成功案例带动周边养殖户采用相应的技术,对推广科学养殖技术,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成效明显。因此,根据玉溪本地黄牛养殖情况,优先选取部分示范点,推广运用冻精改良、母牛精准配种、犊牛早期补饲、断奶、快速育肥等肉牛提质增效技术,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对开发玉溪市本地黄牛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带动贫困地区增收致富,促进玉溪市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后,云南农业大学郭荣富教授在本文成文过程中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给予了大力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玉溪市玉溪黄牛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6卷)总目录
黑牛和黄牛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宣传部专题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从《玉溪文征》看滇中传统休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