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对常州4所院校就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07-08唐爱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群体高质量数字

■ 唐爱平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高质量就业

高质量就业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选取的角度不同,细化的指标也不相同。国外学者Schroeder Fredric K(2007年)把个人在挑战性和感到满意的环境中获得谋生所需的报酬定义为高质量就业。我国学者刘素华(2005)将就业质量与“体面劳动”结合起来,应将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纳入其中[1]。

高质量就业是一个综合性、多元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目前仍然属于新兴研究领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和评价指标。在理论层面上,彭世武(2008)采用毕业生就业岗位质量指标和高职学生就业满意度指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包含“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型、工作稳定性、福利和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前景”等9个指标为就业质量指标;吴旭丹(2010)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从人的价值体现的角度分析就业质量指标。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Rafael(2005)从人的主观意志出发,收集不同国家的就业数据,研究了就业满意度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彭建章、曾凡锋、王讯(2015)在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学生、高校、用人单位3个维度、18个指标作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吴新中(2017)结合新的形势与要求,以毕业生满意度为核心,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模型,设置指标权重,综合评价[2][3][4][5][6]。

(二)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学者杜娟提出“用人单位与高校联合;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毕业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等方法提高就业质量。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首先对于高质量就业的指标是不统一的,其次高质量就业的实证研究较少,缺乏一线研究样本。基于此,文章以高质量的定性评价为基础,以众多学者公认的共性指标作为高质量就业评价指标,据此设计问卷。选取常州高职的4所很具有代表性的院校,有国家骨干院校、双高校、优质校、省示范校,对这4所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近3年毕业生调查,获取一线样本,因此研究的数据样本是能够代表常州高职数字媒体专业的,通过个案横向分析及学校间横向对比,总结出高质量就业路径。

二、问卷情况

选取众多学者公认的6个高质量就业指标,分别为:相对合理的薪酬待遇、相对完善的工作条件、良好的福利和社保、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较大的晋升空间,设计了38个条目,自2019年9月对4所学校数字媒体专业调查以来,累计收到问卷319份,占近3年毕业生总数的92%。

(一)就业去向与薪酬

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各传媒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科技公司,从事设计、建模、摄影摄像及后期制作等岗位。部分学生即便进入诸如照明、车业等公司也是从事广告设计类相关工作,少量学生转入本科,少量学生在教育托管机构,还有少量学生从事销售工作(绝大多数与信息产品相关),其中,从事设计人员、技术支持、销售及服务、培训及托管机构、文员、接本、创业及其他工作分别占比为:38.98%、8.47%、13.56%、3.39%、8.47%、8.47%、3.39%和15.25。对口就业率达72.88%。据麦考斯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月薪4212,本专业平均月薪4800左右,岗位不同,地区不同薪酬有差异,从事建模、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等岗位普遍高于基础平面设计、培训托管和文员等岗位。

(二)工作条件

由于该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从事设计和技术支持方面岗位,所以学生每天的工作时间绝大多数都在8-10小时之间,严格8小时上下班的占47.46%,平均工作8-10小时之间的47.46%,只有5.08%的学生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偶尔加班占主体,达到65.25%,严格不加班占28.81%,每天加班占5.93%。

休息制度不甚理想,单休占最大多数,占41.53%,双休占29.66%,单双休交替方式的占10.17%,还有部分休息时间较灵活,这部分有来自于创业群体。

(三)保险和福利状况

目前,各企业社保相对比较规范,普遍给员工缴纳五险,甚至是五险一金,这部分占70%左右,很少部分缴纳险种低于五险,占15.25%,这部分去除个体创业,比例还会下降很多,还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保险情况,这部分占14.41%。

福利状况各有差异,与企业文化和企业规模紧密相关,一般都具备带薪休假、节日福利,好的企业会提供餐饮福利、交通补贴、年度健康体检等。

(四)稳定性与晋升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3年来只从事过3份工作及以下,占91.53%,相对比较稳定;更换4份及以上工作的占8.47%。调查显示,频繁更换工作的这部分人群基本没有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并且频繁地更换工作并没能给自身带来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和福利方面的改善,恰恰是低质量就业的群体。“劳动强度大、薪酬低、没有晋升空间”占据绝大多数群体换工作因素的前三,而后是“地理环境不便、个人能力不够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三、分析与比较

依据高质量就业指标,从定性的角度认定符合以下条件为本专业高质量就业群体:薪酬大于4500、偶尔加班、每周双休或时间灵活自由安排、缴纳五险或五险一金、工作稳定在3次以下。经筛选严格符合上述条件人数占总体就业人数的35.59%,相似的方法对符合薪酬低于3500、加班、单休或调休条件的筛选,该群体占总体就业人数的26.27%,近40%群体就业质量中等,整体就业质量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

图1 高质量就业与低质量就业指标对比图

(一)高质量群体的横向比较。

图1中求职能力指学生调查中学生主动选择了能力不够这一指标,工作更换程度指近3年换了3份工作及以上,社保福利指缴纳了五险及以上,获取工作时限指毕业前或毕业3个月内获得工作。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高低质量就业群体显著差异在前四个指标,尤其是对口就业率指标,高质量群体主要从事设计、技术支持,部分从事专业相关的销售人员,这部分群体占87%以上,少量人员创业、接本科。而低质量群体在对口就业率指标中虽然也有22.58%从事设计相关工作,但是限于公司规模小、不健全,待遇偏低,该群体大部分从事文员工作,部分从事培训机构托管工作。而这一现象恰恰是与第二指标“求职能力”相对应,45.16%的低质量就业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不自信,相反高质量群体学生仅14.29%选择此项。

高质量就业群体工作相对比较稳定,3年来仅17.14%学生更换了3次工作,然而低质量就业群体41.94%学生更换了3次工作,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换5次以上。

社保福利和获取工作时限区分不大。高质量就业群体100%具备五险及以上,低质量就业群体也达77.42%。100%的高质量就业群体毕业前或毕业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而低质量就业群体这一指标也达到了96.77%。上述情况说明,一方面本地区企业用工相对规范,另一方面本专业学生就业环境较好,能够实现充分就业。

(二)本校就业情况纵向比较。

2019届毕业生5月底已经实现了100%就业,本届对口就业率76.26%,略高于2017届对口就业率71.34%,但是在就业的岗位上有差异,本届毕业生对口就业主要从事数字建模和微视频制作岗位,得益于本专业自2016年起分别与常州的数字科技公司、传媒公司开展了产教融合项目,以课程深度融合为契机,引领专业深度融合的做法。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建模水平和微视频策划和制作能力。

(三)校际间就业情况横向比较。

通过对四所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就业对比发现,高质量就业有一定差异,某一院校高质量就业率达42.85%,其余三所院校差异不大,均在27%-29%之间。上述某校开设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其余三所院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说明在高职层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就业形势高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这一结果与麦考斯调查报告完全一致,据麦考斯报告显示,数字媒体专业在全国大学生2018年本科就业中数字媒体技术排名第5,数字媒体艺术排名第7。

四、对策

上述调查分析可知,当前数字媒体专业在常州地区就业环境相对较好;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限制高质量就业的核心因素之一;学生就业经验不足,信息不畅也影响了高质量就业;特殊群体亟待解决。

(一)专业发展应紧贴当地产业

高职人才培养首先要立足当地,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数字创意产业自2016年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后,常州市依据地方经济特点,制定了“十三五新兴战略产业”,共九条,数字创意产业在列,尤其是2018年仅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产值108.36亿,数字创意产业占比在全省居第三位。常州有各级工业园区、产业基地75家,这些基地不光需要高端人才,同样需要技术技能人才,而这部分的缺口正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现有的在常高校培养规模,远远不够。上述低质量就业群体在毕业前和毕业后3个月内就业率达96.77%足以说明该专业在该地区的就业氛围较好,契合当地产业发展趋势。

(二)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专业计划与市场需求联动,办出专业特色

数字媒体专业是个大类,包含数字动画、数字影视、数字空间、数字交互、虚拟现实等,每个方向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技术日新月异,随着5G技术的普及,数字媒体的制作、展示、传播将发生重大变化。如何让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不脱节?必须要建立专业计划与市场需求联动机制,这方面就要紧紧依靠龙头企业,办出专业特色。企业是始终在市场中磨练的,企业必然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产品质量,与龙头企业的紧密互动,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将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状况,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迅速做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如此一来,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势必带来高质量就业。

(三)多举措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技能的提高能够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自信,能够显著提升专业对口就业率。比如本校采用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从校企根本利益诉求寻找共同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采用技能模块学期化,运行保障上灵活多样的自主排课方式,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企业运行深度融合的高职育人模式[8]。相邻的常州某校该专业因师资力量缺,学生数多,在校内引入了3家成长型中小型企业,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该校该专业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为数字建模和电商平台运营相关的平面设计两个方向,供学生选择。企业带着案例来,一方面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接触到商业案例开发流程、体验了职业环境,提升了职业技能。而成长型企业也急需大量的技能人才,双方都找到了利益共同点,校企双方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合作紧密、长久。

(四)“一师一企业”模式全面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改进教法和学法

高职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紧密型合作企业的支持。本校采用一名教师联系一家企业的方式(简称“一师一企业”)推进专业建设。将一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分类,在每个类别上选择1-2家企业,由1名专业教师对接,企业的需求、变化能够及时通过该教师传达。这些企业都是校企合作紧密型企业,每5年一周期教师下企业轮训。在下企业过程中,教师积累了实践工作经验、个人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双师型教师。此外,储备了大量的商业案例,充实了教学资源库,为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商业案例,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更有兴趣,改进了教法和学法。

(五)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水平,提高就业质量

1.应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就业平台。从调查来看,学生的就业渠道是多元的,分别来自于家长和亲友的帮助、学长的推荐、专业老师和班主任推荐,也有的是自行去人才市场,更多的是浏览各大招聘网站,极少数几个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就业(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就业渠道对比图

从图2明显可以看出仅有1.69%的学生通过学校招聘会找到了工作,此外67.79%的学生反馈就业信息不足。学生找工作是不间断的,而招聘会的时间是固定的,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在等一场招聘会。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将就业工作常态化,将用人单位信息及时传导到毕业生,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此,校方应建立一个开放的就业信息平台,专业教师、班主任、学长、用人单位都可以发布用工信息,就业渠道才能畅通。

2.就业指导课程应更具有针对性。5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对就业作用一般,19.4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没有帮助。就业指导课程在各高职院校都是公共基础课,一般1个学分,纯理论,授课教师来自学校辅导员队伍[9][10]。针对该情况,要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加就业指导的实践环节,通过模拟就业场景或是与企业合作,组织招聘,让学生体验从就业简历的制作、个人礼仪、就业信息获取、面试相关知识,到模拟实践的完整就业流程;另一方面,改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引进企业人员授课,比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具有很丰富的招聘经验,可以让他们给学生讲授面试相关知识,甚至往届的学长也可以现身说法和学生们分享经验,针对性更强。

3.加大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力度。创业是高质量就业的非常有效途径。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创业群体中只有1人薪酬在4000-5000之间,其余都在7000以上。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室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通过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创业实务课程中,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经营活动,了解行业的利润点、掌握市场调查的方法,以及融投资,企业计划、生产和销售环节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升学生计划、统筹、决策能力。

(六)思政引领,家校沟通,帮扶特殊群体

对上述低质量就业群体中再筛选,如月薪低于3000,社保低于五险的特殊群体,通过查阅他们在校档案和本次调查表发现,68.76%的学生都有以下共性:“在校期间素拓分很低,毕业设计分数低、工作流动性很大”。上述情况足以说明了这个群体在校期间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不听学术报告、不参加社团活动,专业技能很弱,勉强毕业,尽管多次换工作,但是并没能换来更高质量的就业。为此,高职教育中思政教育很重要,思政教育要贯穿高职教育的始终,要采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方式,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接受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在思政教育的熏陶下,树立良好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起社会责任感,成就自我。

高质量就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建立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本文筛选的低质量就业群体也只是相对于在常州工作,各指标较低。各校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但是集中反映了数字媒体专业是贴近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各校产教融合做法不同,但是效果都很显著,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常态化,就业创业指导水平更要提到新高度,思政教育要贯穿教育始终,方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猜你喜欢

群体高质量数字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