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产学结合
——本地化与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0-07-08贾治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服务行业模块语言

■ 贾治秀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随着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及多语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语言服务在推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美国著名语言行业调查机构Common Sense Advisory(CSA)发布的2019年的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报告《语言服务行业:2019》显示,全球外包语言服务与技术的国际市场量在2018年达到465.2亿美元,且这一数值将会继续增长,在2019年首次接近500亿美元。

语言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结果之一便是行业内部的不断细分。通过梳理《欧盟语言行业规模报告》(欧盟翻译总司,2009)、《语言服务市场——口笔译与本地化服务行业年度报告》(CAS,2015)、《2012 语言服务行业调查报告》(加拿大语言行业协会,2012)等报告不难发现(崔启亮、张,2016),现阶段的语言服务行业主要包括翻译服务类、本地化服务类、语言培训类及语言技术类等。而本地化服务作为语言服务行业的重要一环,其在国内的发展不断受到行业及市场的关注。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语言行业发展规划报告》显示,以软件本地化、游戏本地化、多媒体本地化及手机应用本地化等为主的本地化服务内容比重由2011年的9.82%上升至2018年的43.1%。截至2018年6月,本地化服务在受访语言服务机构的主营业务中占比53.2%,发展势头可见一斑。鉴于本地化服务是语言服务领域中一种综合了翻译、工程、排版以及测试等多种任务的服务,服务行业众多,应用的专业知识广泛,服务的专业性和时效性较强,中国翻译协会先后发布了《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及《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及标准,力求规范本地化服务的市场行为,确保行业的良性发展。

本地化这一概念最早指软件或网页的语言被翻译为产品使用地语言的过程;现在则泛指一切分销全球的产品在进入产品使用地市场时,其宣传材料及操作手册适应使用地市场语言和文化习惯的过程(张莹、柴明,2011)。本地化侧重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语言问题、实务问题、商业和文化问题、技术问题(姚亚芝:2011),其项目通常具有专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崔启亮,张:2016)。本地化服务作为技术、排版、测试与管理的有机整体,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应具备双语转换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应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工具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使用能力,同时还需掌握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此外,鉴于本地化项目大多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参与其中的译者还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及良好的抗压和适应能力(魏泽斌,2009)。

一、本地化与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基于文献梳理不难发现,翻译与本地化人才的培养应力求以职业化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层次教学。

(一)培养目标

根据笔者了解,国内已有高校在翻译本科及翻译硕士两阶段均设有“本地化与翻译”专业。

1.翻译本科本地化与翻译方向。培养双语基本功扎实,知识领域较宽,具有组织、实施、管理常规翻译活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满足国际文化传播、经济合作、科技交流等领域一般需要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2.翻译硕士本地化与翻译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现代语言服务行业所需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兼具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软件、网站、移动应用、游戏等富媒体的国际化与本地化知识、方法与技能,擅长通过现代翻译技术、本地化工程技术提高现代语言服务行业效率和质量的综合性人才。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翻译本科本地化与翻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本地化行业乃至语言服务业的翻译从业人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宽口径、重基础”的特点。而翻译硕士本地化与翻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定位在“翻译人才”,更是集翻译、协调、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

此外,该学院结合不同阶段国内外语言行业,特别是本地化行业的发展趋势,除传统的软件及网站本地化外,适时加入移动应用、游戏等领域的国际化与本地化培养内容,二者在2014年全球语言服务内容比重中分别占比2.39%和3.82%,且发展势头迅猛。

(二)课程设置

莱博智公司的解决方案构架师艾塞林克在《本地化实用指南》(APractical Guide toLocalization)一书中提出,本地化公司所需要的语言(翻译)方面的人才需要具备(1)目标语的母语能力;(2)计算机应用的高级知识;(3)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如翻译记忆)的经验;(4)专业领域知识;(5)对于委托项目进行进度安排、预算、质量把关的职业技能;(6)术语管理的基本知识(苗菊、朱琳,2008)。而另外一项针对国内翻译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操作能力、中外文语言及互译能力、翻译软件使用能力、专业领域知识、本地化能力等正逐渐成为翻译公司在招募翻译从业人员时最为看重的基本能力(苗菊、王少爽,2010)。因此,在倡导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上,本地化与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应力求以职场规范为标准,以技能为主线,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逐步具备本地化行业所需的语言能力、操作能力、技术能力及学习能力。

1.多层次教学

在统筹考虑本地化行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国内某高校在本科层面开设的“本地化与翻译”专业相关课程主要涵盖:

(1)计算机技术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网络与数据库、软件编程导论、网页设计与制作等;

(2)翻译技术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语言工程与测试、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等;

(3)本地化模块:主要包括本地化技术概论、本地化翻译、本地化市场营销、本地化工程与项目管理等;

(4)多领域口笔译实践模块:文化文本翻译、商务文本翻译、技术文本翻译、数字媒体新闻编译、技术写作与编辑、跨文化交际口语、演讲写作与展示、社区口译、视译、交替传译、会议口译、商务谈判口译等;

(5)知识拓展模块:语言服务概论、数据分析与决策、财务与金融基础、世界政治与经济、公共关系策划与管理、现当代世界科技、新媒体市场营销等。

在研究生层面开设的该专业课程主要涵盖:

(1)计算机技术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网络与数据库、信息出版新技术等;

(2)翻译技术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等;

(3)本地化模块,主要包括本地化技术概论、本地化工程与测试技术、本地化与翻译:案例与实践、本地化与翻译:项目与实践、软件本地化与全球化等;

(4)翻译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术语翻译与管理、语言服务与翻译项目管理等;

(5)多领域翻译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文化翻译、商务翻译、工程招标翻译、视听翻译、通信工程原理与翻译、网络新闻编译、技术文本写作、本地化翻译工作室等。

综上,该方向课程设置及实施始终坚持以技能型教学为主线。从课程的模块设置上来看,研究生层面的课程相比于本科层面课程增加了翻译管理模块,以契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且鉴于翻译硕士学位中本地化与翻译方向为笔译专业下设方向,多领域翻译实践模块的课程设置相比于翻译本科本地化与翻译方向更加注重学生的笔译与写作能力。此外,即使在同样的课程下,教学过程也应力求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本、硕间的不同层次。以《本地化行业概论》课程为例,本科层次的教学主要在于使学生熟悉行业知识,为实践打好基础;研究生层次的教学则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本地化技术能力,以能够完成本地化技术操作为目标(见附表 1)。

2.职业化导向

本地化与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始终以职业化为导向。但不少院校均缺少具备本地化与翻译专业背景及从业经历的实践型教师。针对这一问题,部分学院以实践导师的形式聘任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教师来校授课,让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真实语言服务项目为素材,通过分组实践掌握企业在提供语言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本地化与翻译教学过程将社会环境、课堂环境、网络环境融为一体,在项目翻译中心的组织、协调下,由委托人、学生译员、指导教师、译语专家、行业专家组成学习共同体,实施项目安排、译前准备、问题探究、译品生成、质量控制、译后拓展等六个阶段的任务。

(三)产学研结合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刘和平教授在谈到创新我国翻译人才培养方式时提出:“政产学研合作办学需要建立一个平台。该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用人单位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培养计划,双方为合作关系(刘和平,2014)”。笔者了解到,不少翻译硕士培养单位近年来会同主要合作单位及用人单位联合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及定制课程,各门课程的设置均以真实的翻译任务为驱动,形成了校企间的良性互动。在此种培养模式下,学院的角色由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方转变成了企业人才及行业人才的孵化器,学生毕业后可立即进入合作单位开展工作,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招聘、培训的时间及成本,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本地化与翻译方向应采取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翻译工作坊、讲座学习、实践教学多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究式和交互式学习。以《语言服务与翻译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一)课堂教学:由授课教师讲解语言服务行业概况、翻译项目管理流程等理论性知识。

(二)案例教学:以某一翻译项目的管理全程为案例,组织学生重现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由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客观分析并评价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优缺点。

(三)情景模拟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某一翻译项目为素材,分别扮演该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项目经理、项目译员、审校人员、质控人员等角色,体验模拟环境下翻译项目运行的全过程。

(四)翻译工作坊:定期组织学生就翻译学习及项目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通过译后反思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及管理能力;或就某一主题开展研讨,丰富知识,举一反三。

(五)讲座学习:学生可自行参加校内各学院举办的与翻译管理有关的各类讲座。

(六)实践学习: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校内外翻译项目,提升职业素质,积累实践经验。

三、考核方式

本地化与翻译方向课程更加关注翻译学习的过程,强调体验学习;课程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兼顾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依据可以包括小组项目、阶段考试、个人翻译项目、专题论文等多种形式,具体形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选择确定。

各种考试、考核方式均辅以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评价、课堂参与程度等。但本科与研究生不同考核方式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就本科生而言,基础知识测试所占比重较大,多以平时成绩加形成性评价的模式进行考核,期中、期末考试也占一定比例;就研究生而言,注重思维和批判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形成性评价、课程论文撰写、实践报告撰写等占较大比例。

四、结语

无论是翻译本科还是翻译硕士层次本地化与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应坚持“高起点、厚基础、重应用”的教学原则,建立由单一校内专职教学团队到校内教师、企业导师、业界资深人员相互合作、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教学队伍。“本地化与翻译”方向整体教学应以翻译实战体验为手段、以翻译综合能力及翻译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立足市场对应用型本地化与翻译人才的要求,实行以分级教学方案为指导、以过程教学为导向、以项目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面向市场、面向实务、面向未来的职业翻译人才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基于政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本地化与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思考。

附表1 翻译本科与翻译硕士《本地化技术概论》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服务行业模块语言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语言服务行业的本地化专业建设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关工委“五老”开展网吧监督
我有我语言
2016年《黄金》 传播信息 传递经验 促进创新 服务行业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