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就业导向的高职导游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

2020-07-08孙庆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导游导向

■ 孙庆春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高职院校导游课程改革,既要符合当前旅游行业对导游人才的需要,也要符合导游课程理论创新与技能发展的需要。对高职导游课程改革探索,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基于各类导向型的模式。Tzu-LingHua and Sue Beverton(2013)探讨课程与职业导向之间的关系,认为在课程改革中,应强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期望值,设置课程导向为学生提供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课程导向,结合课程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具备未来就业的能力[1]。Kim,J.T.(2019)利用就业导向指标,开发导向型的课程改革形式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与就业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能力[2]。国外其他学者也分别基于岗位导向、就业导向、现代学徒制角度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基于导向型的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法[3][4][5][6]。部分国内学者也对导向型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尹邵君、周祖才(2019)对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学校教学质量偏低、企业热情不高、学徒身份认可度较差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7]。国内其他学者[8][9][10][11]12]也基于导向型的课程改革思路,探索了高职课程改革的方法。

无论是岗位导向、就业导向,还是现代学徒制导向,都无法回避一个基本的问题,不同导向指引下导游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各不相同。采用岗位导向、就业导向、现代学徒制导向应该如何进行高职导游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性、目标性如何以及改革与当代高职学生的契合度如何等问题,需要进行全盘思考与探索。

一、研究假设

(一)岗位导向

岗位导向探索下,岗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岗位胜任力是探索的关键性要素[13][14][15]。岗位需求是指引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变更、课程学习形式的重要参考指标;岗位职业能力对导游课程理论知识、技能知识、实践操作等内容安排与课时安排比例等具有较大的影响;岗位胜任力对导游课程培养的学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就业导向

就业导向探索下,基于工作过程、课证融通、课程标准等导游课程改革内容[16],能够把握当前学生关注的就业质量问题。工作过程涵盖了导游服务工作的整体流程;课证融通涵盖导游课程教学内容与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课程标准优化了导游课程改革的依据和实践。

(三)现代学徒制视角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工学交替、多元主体、育人价值等观点和视角[17],对高职导游课程的改革模式构建,提出了新的思路。因此,从现代学徒制的视角出发,构建适应旅游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导游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通过对岗位导向、就业导向的分析,在现代学徒制视角下,运用“一个模式、两个导向”,解决导游课程改革的思路探索和实践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的假设:

假设一:单一导向的改革思路对高职导游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会受到其他导向或模式的影响,逐渐演变为综合课程改革目标和导向的一种形式。

假设二:不存在以单一导向为指引的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高职导游课程改革的思路以多导向、主次导向和主要教学模式为主导。

通过研究假设,可以更加清晰地分析诸多学者的研究观点,为高职导游课程改革的探索提供研究基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在这种模式视角下,高职导游课程改革采用岗位导向、就业导向,需要依照高职导游课程教学规律设置不同的改革层次。通过层次设置,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导向的导游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见图1。

图1 模式与导向层次关系图

通过研究上述层次关系,在高职导游教学模式思路下,需要探讨岗位导向、就业导向的导游课程改革的优先次序,需要对不同导向的课程改革内容赋予指标值,对指标值进行验证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研究结果。结合岗位导向、就业导向的层次结构,采用AHP分析法,能够对高职院校导游课程改革多问题的解决提供决策方案。刘东、李晨洋、刘春基于AHP分析方法,对建筑材料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18]。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是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出指标的若干层次,以作为多目标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AHP法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其次构建判断矩阵,层次排序与总排序,对每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最后进行决策。

(二)研究过程

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对影响导游课程改革的要素进行调研,2019年11月发放调研问卷307份,收回284份,有效问卷276份,得出学生角度的导游课程改革的关注指标;通过采用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校企合作论坛等方法和形式,进行充分的导游课程改革专家调研。在学生调研和专家调研的基础上,得出高职导游课程改革的指标体系,分为课程功能转变、课程结构综合性、课程设计均衡性、课程内容实用性、课程学习主动性、课程评价定量化、课程管理制度化共七项内容。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导游课程改革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图

根据上述模型结构,“高职导游课程改革”是目标层,“课程功能转变”“课程结构综合性”“课程设计均衡性”“课程内容实用性”“课程学习主动性”“课程评价定量化”“课程管理制度化”是准则层,“岗位导向”“就业导向”“现代学徒制”是方案层。

2.构造判断比较矩阵

判断矩阵是方案层相对于准则层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标度采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如附表1所示。

3.构建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如附表2所示。

同理,构建方案层对准则层的矩阵,举例如表1所示。

表1 方案层对准则层矩阵示例

4.各元素的总权重

通过计算,得到高职导游课程改革的各层指标权重,如图3所示。

图3 高职导游课程改革要素权重图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AHP分析法的权重分析结果,“就业导向”>“岗位导向”>“现代学徒制”。因此,在高职导游课程改革中,应重视就业导向的指引作用,综合考虑岗位导向、现代学徒制特征的影响,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符合行业需求、符合企业发展的导游课程改革策略。

(一)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建设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课程功能转变”在准则层上的指标比重较大,说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视课程的整体属性,对课程能否从教育功能转到“理论+实践+技能+就业”功能有较大的期望。因此,结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适时转变课程的功能,将课程定位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能层面,提升学生对导游课程的重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适时改变课程建设思路,重视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握课堂教学、校企合作教学、兼职教师教学、学生实践教学的总体关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理论学习、技能锻炼、行业锤炼、企业对接发展的课程建设思路,建设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转化的途径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将学生的学习期望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构建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使学生通过高职三年的学习,为走向工作岗位、学历提升、创业就业等奠定基础。

(二)改革导游课程结构,对高职导游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设计

通过图3的结果来看,“课程结构综合性”在准则层表现良好,说明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不仅重视导游课程的理论性,而且重视导游课程的应用性;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技能证书的考取、就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课程结构设置时,合理设计导游课程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实践能力结构等多种结构要素,全方位展示导游课程的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展示导游岗位对导游人员的要求等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工作,与学生就业积极衔接。因此,教师应在课程设计时与其他专业以及其他企业开展实际的合作,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技能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等体系设计时,全面考虑导游课程的综合属性,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设计、导游教学内容综合设计等工作,同时积极与行业及企业接轨,制定课程标准、课程规划,校企合作开发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导游课程教学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提高导游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综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假设一成立。

(三)改变课程设计思路,改革导游课程管理思路

通过图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课程设计均衡性”与“课程管理制度化”两项要素在准则层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表明在当前的高职导游课程改革中,需要结合课程设计,平衡学生所学知识与所需技能的关系,做到既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又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导游操作技能。因此,改变课程设计思路,能够有效提升课程学习的效果。在课程管理上,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思路,做到学习、教学、探究、操作、技能、管理等全流程的管理,实现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全过程的管理。在课程设计与课程管理的变革思路中,更要注重高职导游课程“教育+专业”的综合设计,应该统筹在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沿成果与理论,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四)高职院校导游课程定位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改革导向设计

当前,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不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旅游人才的差异化逐步体现。因此,不同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导游课程的定位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在“课程功能转变”“课程结构综合性”上加以考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征,逐步实现导游课程的精确定位。以岗位为导向的定位设计,需要高职院校加大同旅游企业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全方位实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功能,才能保障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逐步提升职业技能。同时在岗位导向中,使学生清楚学习课程与岗位之间的关联,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获得感,让学生提前体验和观测将来所从事的岗位。在岗位导向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当前导游职业的发展现状,创新教学目标,在“专业+创新”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全面型和复合型的旅游专业人才。通过图2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在目前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但基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在行业企业目前尚未找到完全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推广模式,因此作为新型的高职导游人才培养方式,现代学徒制的导向应该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完善推广的政策和行业企业发展基础保障措施。基于此,假设二成立。

(五)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应注重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课程改革评价体系

根据图3的结果显示,在“课程学习主动性”“课程评价定量化”两项准则指标上,量化结果较低,说明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很难满足当前学生课程学习和专业拓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导游课程改革中,应逐渐将课程评价和重点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高职院校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发挥课程全过程评价的作用,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学习精神、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的重点内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既有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者、学生,又有院校以外的评价主体,包括企业、行业协会、行政管理部门等多个主体构成;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既有教学内容的评价,又有拓展内容的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既有定性的方法,又有定量的方法;评价对象的全过程性,既包括评价对象的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评价,又包括评价对象不同阶段的知识与技能层次的多维度评价;评价时间的阶段性和总体性,既包括阶段性的评价,也包括整体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通过多元全过程评价,能够准确把握现代学徒制视角下不同导向的导游课程改革的方向,为高职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附表1 判断矩阵表

附表2 目标层对准则层的矩阵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导游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偏向”不是好导向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黄希川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