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长沙市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

2020-07-08

当代水产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鱼霉病鳙鱼

2019年根据长沙市不同养殖模式,全年对全市19个测报点48,555亩养殖水面进行水产病害监测,主要是在4~11月进行,监测面积占养殖水面的7%,监测14个主要养殖水产养殖品种(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鳊鱼、翘嘴红鲌、鳖、锦鲤等)。通过镜检和目测检查将病源体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其它(不能确定病源者)五大类。对长沙地区主要水产养殖对象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和重大疫情的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1 病原及感染对象

2019年4 月到11月对9个养殖品种进行检测,共监测到养殖鱼类疾病10种,其中,病毒病1种,细菌病5种,真菌病1种,寄生虫病1种,其另有病因不明疾病2种。主要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打印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细菌性鱼病,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鱼病,水霉病等真菌性鱼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鱼虱病等寄生虫性鱼病,缺氧症等非病原性鱼病,鳖红底板病、锦鲤烂鳃病等。主要养殖品种草鱼、鲢鳙鱼病害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

2 主要养殖品种情况

2.1 草鱼

从图2、图3可知,草鱼4~11月都有病害发生,七月份、八月份和九月份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9.7%、21.8%和27%。草鱼死亡率九月份为最高,达1.41%。其次为八月份和十月份,分别为0.3%和0.59%,其他月份的死亡率较低。从图4可知,草鱼以八月份、十月份和十一月份的发病面积达最高分别为56hm2、60hm2和72hm2。死亡数量以十月份为最高,多达14,100位(见图5)。夏季是草鱼鱼病的高发季节,也是其死亡量最大的季节。

2.2 鲢鳙鱼

从图6、图7可知,鲢鳙鱼4~11月都有病害发生,7月份、8月份和9月份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28.2%、50%和26.4%。鲢鳙鱼死亡率也是7月份、8月份和9月份为高,分别为0.98%、1.52%和1.37%,其他月份的死亡率较低。从图8、图9可知,鲢鳙以8月份和11月份的发病面积达最高分别为68hm2和62hm2。

表1 2019年主要养殖鱼类病害表

3 疾病发生原因分析

从2019年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看,全市鱼类主要病害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症状,直接影响了鱼类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观念落后

“轻预防,重治疗”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水产养殖者对病害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系统学习并掌握水产养殖知识和技术,对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没有预防意识,仅仅依靠病害的治疗。这一方面,会影响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会造成国家自然水体资源的污染。

3.2 对日常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目前,有一些水产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并不重视此项工作。有关水产品的日常活动以及养殖用药情况记录不详细。并不能通过养殖记录表来及时发现问题,尽最大的努力采取病害防治措施来降低病害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

3.3 对病害的诊断能力较薄弱

对症下药是做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能力。然而现在有很多水产养殖户并没有科学的病害诊断知识,仅凭经验行事,易导致病害的反复发生,为水产养殖带来更多的损失。

3.4 养殖方法不科学,管理措施不完善

一是池塘养鱼:淡水鱼类与猪、鸡、鸭套养,猪鸡粪喂鱼,水体过肥,病原生物较多,但没有定期消毒水体,较易引发暴发病。

二是网箱养鱼:由于设置在大水体中且鱼群密度很高,因此预防不能照搬池塘养鱼的方法,如不宜使用全箱泼洒等方法。有些渔民没有合理地配制饵料,没有适当地投饵,以致引起鱼的营养缺乏症或因饵料不足使鱼体消瘦,发生鱼病;三是稻田养鱼:不注意控制用药剂量,过量使用敌百虫、杀虫脒,从而导致鱼类死亡。

4 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和对策

4.1 细菌性鱼病

赤皮病病症:由荧光极毛杆菌引起。此病是草、青鱼种和成鱼阶段的主要鱼病之一。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有时病鱼的肠道也充血。

图2 草鱼4~11月份发病率

图3 草鱼4~11月份死亡率

图4 草鱼发病面积

图5 草鱼死亡数量

图6 鲢鳙鱼发病率

图7 鲢鳙鱼死亡率

图8 鲢鳙鱼发病面积

图9 鲢鳙鱼死亡尾数

鱼类爆发性出血病病症:由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鱼早期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球、鳍基和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进而严重充血,有的有肠炎症状,有的表现为竖鳞症状,有的表现为烂鳃症状,也有的因急性传染而表现病症不明显而突发性死亡。

烂腮病病症:由鱼害黏球菌引起的鱼病。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的发病期多在4~5月。

防治对策:一般采用外用内服药物的方法进行防治。外用:就是用消毒、杀菌药物浸泡鱼体或遍洒全池,以杀死水体和鱼体表的病原菌,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季铵盐、食盐及二氯、三氯等含氯化合物。内服:就是投喂某此致抗生素及中草药以杀死鱼体内的病原菌。常用的内服药有:磺胺嘧啶、新若明等抗生素及大蒜素、大黄、黄芩、黄柏、穿心莲等中草药。

4.2 寄生虫鱼病

锚头鳋病症: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锚头鳋把头钻入鱼体吸取营养,使鱼消瘦。被钻人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1条6~9cm长的鱼种,如有3~5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防治对策:由寄生虫引起的各种疾病,体表寄生虫可用敌百虫、杀虫精、灭虫灵、高锰酸钾、硫酸铜、碘制剂等杀死,而寄生在鱼类的消化道的棘头虫、线虫等体内寄生虫,必须采用拌药饵投的方法,才有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4.3 真菌性鱼病

水霉病病症:由真菌水霉科中的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此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病鱼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看不出什么病症,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向外生长,呈灰白色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摩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最终死亡。

防治对策:由真菌引起的鱼病主要有水霉病、鳃霉病两种。水霉病的防治:一是在围捕搬运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合理放养密度;二是治疗食盐和碳酸氢钠合剂浸泡或全池遍洒。鳃霉病的防治:一是常加清水,发病时立即冲注新水,或全池用漂白粉等含氯化合物泼洒。

猜你喜欢

病鱼霉病鳙鱼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鳙鱼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鳙鱼鱼肉不同酶解产物的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