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创新实验组织策略
2020-07-07王晓静
摘 要:从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来看,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逐渐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将着眼于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从学科属性来看,物理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其主要授课内容为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很多物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仅仅通过单一的语言讲解进行物理知识的渗透,必然会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实验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必要性逐渐突显出。借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剥离研究对象的外在属性,使其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但是,审视传统的实验教学,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实验的重要性是有所忽视的,并且通常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的参与感不足,这无疑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物理实验的优化策略,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物理探究能力的发展。
一、趣味导入,激发实验热情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首先都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这是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具体来讲,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导入方式,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实验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当中。
以《摩擦力》为例,在这部分内容中,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教学起始阶段,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讲,视频中主要呈现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如:现象一:举重运动员在上场之前会在手中涂抹一些镁粉,以免比赛时杠铃从手中滑落;现象二:在下雪天开车出门的时候,有些司机会在车厢里放入一些比较重的物体;现象三:自行车的车轴生锈之后骑不动,在车轴涂抹一些润滑油,车轮很快就可以转动起来了;现象四:有个人拖动两箱摞在一起的货物,感觉非常费力,在帮他搬下去一箱之后,再拉的时候就感觉比较轻松了。相对于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些生活现象无疑是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接着,我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蕴含着哪些物理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都想到这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于是,我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现象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而且初步使学生思考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尊重主体,组织自主探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之一。遵循这一思想,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当中。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实验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进行合作交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保障学生的实验效率,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实验效果。
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例,完成实验教学导入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在这次实验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了主要的实验目的,并引导学生回忆了本次实验中涉及到的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接着,我提供了本次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同时,为了优化学生的实验过程,我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与方向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选择怎样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如何对两个力的大小进行比较?之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了猜想,并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了实验方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逐步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结论: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这两个力彼此平衡。相对于其他的学习方式,自主实验无疑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知识理解。
三、实验改进,深化知识感悟
从实际情況来看,初中物理课程中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案往往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所以进行实验改进无疑是提升实验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实验改进环节,也有利于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如:通过实验研究做功是否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时,通常要在空气压缩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但是,这样的实验方案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比如棉絮有时容易受潮,同时,活塞与玻璃筒在保养时会在内壁粘上一些油,棉絮很难到达玻璃筒底部。而在改进实验中,有学生用将棉絮替代为火柴头。这样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可以用硬质材料代替软质材料。此外,火柴头的燃点比较低,实验更容易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优化物理实验的组织方法,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充分保障物理实验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发展物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正琼.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邓超美.提高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晓静,1991年11月,女,江苏南通,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常州外国语学校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