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的饭圈文化解读

2020-07-07杜思莹

广告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粉丝饭圈传播

杜思莹

摘要:关于饭圈文化的讨论近几年愈演愈烈,本文立体剖析饭圈文化,从形成背景,结构分布,内部的文化氛围,和它本身的传播模式进行解读,从形成背景看,受互联网影响较深,从结构分布看,呈金字塔结构,数量从上往下递增,从内部氛围来看,较活跃,创作性强,从传播模式来看,受媒介平台的发展影响较大。

关键词:饭圈,粉丝,传播,网络

粉丝群体叫饭,他们组成的圈子就叫饭圈或者饭团。自2005年超级女声创办过后,“饭圈”一词就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娱乐市场源源不断输出大量的偶像明星,饭圈日益庞大,形成圈层内部的独特结构和粉丝文化。

一、饭圈文化形成的背景

在超级女声创办过后,一批有实力的选手脱颖而出,受众出于偶像崇拜,自发为她们进行投票和应援,这算是饭圈始祖。混饭圈的粉丝基本都是网络深度爱好者。而饭圈文化的形成与网络社会和传播媒介的更新和发展息息相关。在饭圈文化形成初期,媒介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超级女声采用的是全民短信投票方式,仅此单一的宣传造势都引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潮,而近年来的综艺尤其是网络选秀综艺《创造101》《偶像练习生》善于把握受众心理,采用的是网络实时投票的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媒介平台的兴起,给饭圈文化搭建了一个生长平台,借助媒介的势力,饭圈文化开始壮大。最近几年娱乐圈的不断发展,大量偶像的产出,使得饭圈文化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大部分追星者的行为也越来越向成熟过渡,饭圈文化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二、饭圈的结构分布

饭圈内部就是一个微缩的小社会,而粉丝则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即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分布呈金字塔结构,最上层是偶像明星及他们的工作室,接下来是与偶像工作室接触较为密切的粉丝后援会,他们往往承担着宣传偶像行动,为其造势的责任。再是“粉头”或者“大粉”,这类粉丝往往在社交平台上的粉丝群体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偶像出席重大场合或者遭抹黑时能迅速召集粉丝前往“控评”(在偶像遭黑时发表评论扭转情况),最后一种是基数较大的粉丝,这类粉丝没有粉头号召力强,但是为偶像付出的心较为热切。一个没有为偶像花过钱,打过榜或者投过票的粉丝,并不能被粉圈真正认可,而是一个散粉。在庞大的的粉丝群中,粉丝各司其职,有着明确的分工合作。偶像的各类粉丝后援会,应援站,个人站首当其中,掌握大量关于偶像的信息,与偶像的工作室,经纪人关系较为密切。加入后援会和应援站的考核是非常严格的,选择站长和会长是粉圈内的一件大事,站长和会长都需要有较多的财力和精力,偶像出专辑了,后援会买,站子买,需要购入大批专辑以带动偶像专辑的销量和刺激粉丝为偶像付出的决心。此外,偶像的所有活动,后援会和站子都是最快从现场发回报道的人,将偶像的一举一动拍成照片,视频,在各大媒介上发布偶像的生图(未修饰过的照片),制作偶像的图片画册,此外,后援会的带头作用不可小觑,在偶像练习生的出道选拔赛上,蔡徐坤以47640887票的优势获得C位出道的资格,这其中后援会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带领粉丝每日打卡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投票链接,明星势力榜和百度贴吧的签到活动,因其对蔡的高度关注,获得粉丝认可,具有一定号召能力,还获得了2019十大影响力粉丝团的称号。

整个大的饭圈群体内对于粉丝的类别也是有划分的,不同粉丝属性不同,可以把粉丝圈层比作一个个同心圆,属性相同的粉丝之间交流较为密切,以此为圆心,拓展到一个大的圆,而不同属性的粉丝,或者说这属性不纯的粉丝,则是两个相交的圆,没有共同的圆心,彼此之间联系较少,属性较为单纯的粉丝在粉丝圈层里地位是比较高的,对于偶像的喜爱是比较纯粹的,在这里笔者要科普一下关于各种粉丝的类型别称:

唯粉:只喜欢组合当中唯一的一个成员或者单一的偶像个体

Cp粉:两个偶像之间互动而吸引到的粉丝

亲妈粉:慈爱的感情居多,对偶像的事业发展和个人前景较为关注

女友粉:对偶像的个人幻想较多

路人粉:对偶像有好感但是没有真正成为粉丝

团粉:对于组合当中的所有成员都比较喜爱

创作型粉丝:特长多,日常宣传安利偶像能够发挥较大作用

前线粉:经常活跃于前线接机送机,能够频繁与偶像进行近距离接触。

三、饭圈内部的文化氛围

饭圈虽然是粉丝自发形成的,没有有形的章法来进行限制和约束,但是饭圈内部自发已然形成了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处在同一群体规范下的粉丝是有序的,明理的,具有“我们”意识为代表的群体共同性,其目标取向也有共同性:作为偶像的粉丝,要在后方守好阵地,宣传安利偶像,在偶像的事业道路上助力:买专辑,买演唱会门票,投票打榜等。这样的一个群体给粉丝的信心来源和社会安全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粉丝就是受众和消费者,具有主观选择性,追星也是满足粉丝个人需求的选择,偶像的成长同时也是粉丝的成长,同时偶像也是他们欲望中的客体,填补着他们现实状态的缺位。

粉丝的主观滤镜是很强烈的,一旦认定了偶像,那么在追星的这段期间,选择性接触假说就会发生,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接触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粉丝也更愿意看到偶像积极正面阳光的一面,而当他们接触到偶像的黑料时,不会相信,而是加入反黑小组进行澄清。

四、饭圈文化的传播模式

饭圈内部的狂欢来自于受众角色的转变。美国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认同感德赛都的一个洞见:处于饭圈中的粉丝是游牧民族,总是在移动,既不在这儿,也不在那儿,不受永久的财产权所束缚。粉丝不仅仅是饭圈内部文化产品的旁观者,更是参与者,可以通过選择性理解和接受对偶像的文化产品进行二次创作,如恶搞配音,视频剪辑等,主动性较强。这打破了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粉丝以此拉近了和偶像之间的距离,在为偶像付出的同时,粉丝由消费者转变为产销者,掌握了一部分主动权。

在5G传播时代,信息爆炸般地涌入市场,数字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激增,媒介近用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了,于是饭圈文化里的信息很容易地像波浪一样汹涌翻来,前段时间爆火的秦牛正威演唱rap“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因此出圈,这句词本身简单,容易传唱和上瘾,引起公众的猎奇心理,加入到模仿的队伍中来,再加上互联网平台的匿名性和共享性,使得粉丝的二次创作或者路人的优质内容得以再次广泛传播,以此发生病毒式传播,这是一种粉丝文化的传播模式。

文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出一批又一批偶像和粉丝,粉丝圈层的不断扩大,需要有外力的协助来推动其发展,这其中意见领袖和资本助推必不可少。偶像参与活动则对粉丝的一种文化输出,在这之中,偶像也充当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带动了不同圈层的粉丝在社交媒体上转赞评,进行二次或多次传播,节目组资本也在背后助力,借助热度展开营销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饭圈文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粉丝群体也愈加成熟,在饭圈内部已经有了非常体系化的规范和结构,饭圈文化挣脱了过去人们所固有的低龄,幼稚的刻板印象,逐渐成长为有组织,有规则,有程序的多元化群体,为研究我国文化传播的现象提供了生动鲜活的例子。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粉丝饭圈传播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饭圈女孩”(双语加油站)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