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外练笔 提高写作素养
2020-07-07杨俊生
杨俊生
摘 要:语文教师以课外练笔为载体,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以课外练笔为支点,搭起群文阅读与写作实践的桥梁;以课外练笔为起点,创建师生互动点评练笔的批改模式。
关键词:课外练笔;阅读教学;互动点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50-02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支教的一年中,笔者尝试着让高二(2)班和高二(5)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坚持写课外练笔,结果显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一、以课外练笔为载体,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心”
近几年全国Ⅱ卷的作文命题采用新材料作文命题方式,少数语文教师可能急功近利,在作文教学中热衷于教学生写作套路,比如作文获得高分的秘诀等。殊不知,一篇考场作文,能够综合反映考生的语文水平,靠平时投机取巧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平时多方面的积累,教师要打破作文教学的桎梏,勇于在平时的课外练笔中,让学生写自己的心声,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表达与交流”中,确立了四个写作的学习目标,分别是学习写得深刻、充实、新颖、有文采。然后分别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不同的文体进行了诠释,即对于每种文体来说,怎样才能叫作写得深刻、充实、新颖、有文采。而平时学生的每一篇课外练笔,形式都是不拘一格,文体不限,表达学生内心的感受,可以从多个角度达到“深刻、充实、新颖、有文采”的训练目标。
要想学生热爱写作,教师不能束缚太多,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心声。苏教版教材的写作编排体例与人教版有所不同,苏教版教材写作的编排侧重于“人文性”,例如,苏教版必修五教材中写作指导的一个目标就是“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无论是人教版教材,还是苏教版教材,都给出了写作的具体目标,详细实施的策略却没有明确指出,这就给教师留下很多发挥的余地。
2019年的国庆期间,笔者的两个班级的语文家庭作业是写一篇课外练笔。在批阅学生课外练笔中,笔者发现学生用心记录了国庆假期的真实生活,有的同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国庆阅兵式,然后谈自己的感想;有的同学写了情真意切的电影评论,是关于《中国机长》和《银河补习班》两部电影的观后感;有的同学写了自己在苹果园劳动的场景,国庆期间小作者和父母一起在黄土塬上的苹果园铺反光膜,感受到果园劳动的艰辛。学生用心写出了国庆假期的所见所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要求。
二、以课外练笔为支点,搭起群文阅读与写作实践的桥梁
新课标倡导群文阅读。在笔者看来,教材是阅读的最好范例。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阅读量增加了,写文章的欲望就被激发了,读写之间的转化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学生在阅读中用课外练笔记录阅读中的感悟,有了新的阅读认识后,又会推动学生继续阅读探究未知领域。
围绕主题阅读,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课外练笔的“触点”。学生课外练笔需要“触点”,好的“触点”能够让学生文思泉涌,一“写”不可收拾。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后,笔者把关于“亲情”的主题阅读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然后把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中的《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让学生一起阅读,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古人抒发的刻骨铭心的至亲至爱之情。学生阅读三篇文章后,开始审视自己亲人平时的付出,在课外练笔中吐露出父母工作的艰辛,甚至有的学生表示要孝顺父母,不能让岁月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一天。学生以阅读的感悟为写作的“触点”,有感而发,写出了真情实感,避免了写作中的无病呻吟现象。最终能够打动读者的,还是文章中的真情。文章失去了“真”,就不可能是美的了。
围绕整本书阅读,打通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壁垒,丰富学生课外练笔的素材。陕西的作家中,笔者选择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因为《平凡的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就是在延安地区附近,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也容易理解,容易产生共鸣。笔者和学生一起阅读《人生》《平凡的世界》,為了研究路遥,和学生一起读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厚夫的《路遥传》等。为了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笔者让学生比较《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的人物形象特点,并让学生阅读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让学生认识于连人物形象,并与孙少安、孙少平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学生是喜欢阅读的,践行新课程标准就要从每一节语文课开始。
在笔者看来,阅读名著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精神成长打下坚实的底子。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精神底子铺垫好了,会让整个人生充盈着真善美。路遥笔下的黄土塬中的人和事,是路遥笔下的写作素材。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也会从作家运用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学习到自己课外练笔的素材怎么积累、怎么运用,阅读他人运用素材的技巧,转化为自己写作中运用素材的能力,通过课外练笔这个支点,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又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节选课文后,笔者让学生课外阅读小说《边城》,找出湘西地区的端午节、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让学生平时在课外练笔中,记录延安地区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的写作素材充满着地区文化特色,越是民族的文化特色,越有生命活力,平时让学生搜集整理这样的写作素材,也是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以课外练笔为起点,构建师生互动点评练笔的批改模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师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并且推荐了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课外练笔,也需要合理的评价方式来评价。
学生自我反思课外练笔。课外练笔写作的题材非常广泛,例如,记载了学生的喜怒哀乐、描述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但是,课外练笔往往是一挥而就的作品。一开始,学生是很难发觉课外练笔中的缺陷在哪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冷处理”后,让学生自我反思课外练笔的优点和缺点,就容易找出不足,通过学生的发现,再让学生修改,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课外练笔中有些观察社会的视角是不是独特?有些观点是不是偏激?有些结构是不是不合理?有些文笔是不是粗糙?这种反思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让学生写作时有“意在笔先”的意识,避免类似的缺点“重蹈覆辙”。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修改课外练笔,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小组分享课外练笔。让学生对照2019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阅卷细则一共有四个等级,依次为对照标准,笔者让班级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分享他人的课外练笔。第一步让学生尝试着阅读他人的课外练笔后写阅读评语,阅读评语就是对课外阅读的一个过程性评价。这个过程性评价比较客观,从学生的眼光阅读学生的作品,容易挑出浅显的毛病,例如错别字、段落不连贯、语句不通顺等等。但是学生之间很难发现课外练笔中的深层次写作逻辑问题。第二步让学生尝试按照高考评分细则,给课外练笔划分等级,属于四个等级中的哪一个等级。让学生在高二就熟悉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并运用评分标准“衡量”课外练笔。通过分享还可以学习他人的写作长处,弥补自己的写作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教师点评课外练笔要高屋建瓴、切中要害,面对课外练笔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对于课外练笔中的个性问题教师要进行面批,教师还要及时反馈学生点评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的分享点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点评,创新课外练笔的批改模式。
总之,课外练笔具有形式多样、自由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以课外练笔为“抓手”,提高学生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