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激发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07孔圆圆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深度情境思维

摘 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课堂进行深度学习。地理课堂深度学习,即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实现学生高效学习为目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通过设问,采用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劣构式问题等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地理教学;问题是教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34-02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通过积极地探究实践,深刻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并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度学习是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而培养这四大素养最好的途径就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可摆脱浅层次的理论知识和模型学习,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主动去分析和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关联,能从复杂的地理环境要素中找出关键信息,归纳基本规律,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生活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可对知识进行细化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本质问题,是实现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问题式教学法是用真实的、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中,鼓励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设问,采用情境式问题,让课堂更加生动,接近真实;采用探究式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思维深度;采用劣构式问题,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通过合理设问,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一、情境式问题,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为了让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野外地理实习是最有效的办法,但野外实习耗时耗力以及安全等问题也会让教师无暇专注讲学。因此,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学习,让认知更加形象直观,知识更加精准直接,加深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精准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有效性。

(一)设问基于学生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每个阶段的学情都不一样。地理学科由于其综合性,需要融入生活中的部分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而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一些常见现象背后的知识本质。所以,在情境设问中可以从学生认知情况出发,把一些合适的情境提炼出来,在学生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在学习“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的时候,初中已学习中国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雨热同期,冬季应是温和少雨。为什么四川盆地的冬季却多夜雨?这里可基于热力环流的代表之一—山谷风原理进行解读。夜晚,四川盆地周围山地降温,盆地中部空气暖湿,山上的冷空气沿山坡重力下沉至盆地,盆地暖湿空气被迫抬升,遇冷凝结下雨。而白天,盆地周围山地先受热升温,盆地内部升温慢,盆地内部空气相对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所以不下雨。运用学生已知热力环流原理这一条件,分析生活中发现的四川盆地多夜雨这一现象,实现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二)设问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由于其实用性在新高考选科中很受欢迎。在地理课堂的设问中,可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广东人爱喝凉茶,而临近的省份江西省和湖南省爱吃香辣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此设问关注人们生活习惯,学生生活中却不一定有深入了解。设问直接吸引学生去思考。江西、湖南夏季天气湿热,冬季冷湿,潮湿的天气需要辣椒除湿,四川也是如此。而广东气候更加湿热,气温更高,如果吃辣,不仅不能除湿,而且极易上火,因此广东人民不喜吃辣,反而爱喝凉茶。此设问基于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贴近社会现实,极易吸引学生关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设问联系地理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生活中的迁移应用。学习有用的地理,就要能理论指导实践。地理教学是非常接地气的课程,时刻关注身边的案例,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地理。例如目前我国南方缺水的主要体现是水质性缺水,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水来源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往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直接排向河涌,导致城市河涌污染非常严重。以此为依托设问,请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城市雨污分流的意义?此设问基于课堂理论结合生活实践运用,调动学生主动去分析线索,发现雨污分流的作用。雨污分流使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总量得到控制,可以控制成本;雨水进入河涌,可以净化河水水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濟、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得到雨污分流的意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提高学生综合思维。

二、探究式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探究式学习法对问题的步步深入,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地理课程的探究主要体现在对大自然的探索上,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特别适合自然科学的学习,但缺点是耗时比较多。鉴于目前高中地理课程课时紧张、内容繁多,探究式学习并不适用于常规教学。但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关地理情境,设计探究式的问题,既可以实现对问题的清晰描述,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从而使其在不断的思考中实现深度学习。

(一)设问体现关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知识的关联学习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运用探究式设问,在设问中体现知识的关联,促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例如,在分析我国夏季气候时,会发现夏季我国南北方普遍高温,居民选择避暑的地方可以考虑最凉爽的青藏地区,但实际上居民大都选择云贵高原或东北,这就体现了知识的关联。避暑需要考虑气候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要综合考虑交通、距离、配套服务设施等,此设问既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设问关注生成,挖掘学生思维深度

在设问过程中,由于教师设问的严谨度和学生知识的丰富程度,产生的很多答案可能并不在教师课前预设范围内,这就是课堂的生成资源。生成资源源于学生对事物的肤浅理解,选取部分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深挖学生思维深度。例如,在学习中国人口政策这一内容时,从独生子女政策到二孩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政府对对老龄化的关注和人口问题的政策变化。这会对职业构成、产业升级、养老等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课堂上也会有学生从生活的变化、同龄人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方面进行回答。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深入分析,还可以得到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市场、文化的变化等。紧抓生成资源,助力学生深度思考。对事物认知也越清楚,越有价值。

(三)设问追求开放,开拓学生思维广度

地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一些发展的事物设问,可以开拓学生思维。例如学生们看了电影《流浪地球》以后,请探究地球除了流浪还有更好的选择吗?这个问题肯定是很多学生心中的问题,因而可以敞开心扉大胆谈论。因为流浪,危机重重;如果不流浪,人类还可以怎么办呢?可以从环境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经济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追求最终的结果,更在乎学生分析的角度及过程,重视开拓学生思维广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加深对生命存在条件的深度理解。

三、劣构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在常态教学中,教师都会把地理问题模型化,然后根据模型化的地理现象设计成问题,我们把这种问题称为良构问题。良构问题有利于总结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教学目标指向性更明显。但是,由于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导致地理问题本身要比模型更加复杂,模型化的地理问题不利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不接地气,难以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在设问中就需要劣构问题,让问题更接近真实,培养学生从复杂的地理事物中找到目标线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一)劣构式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越是接近现实生活的地理问题,越能锻炼学生综合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劣构式问题,培养学生从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例如,2018年春节,琼州海峡多雾,致海口到徐闻的港口交通大堵塞,请透过这一现象分析交通大堵塞的原因。根据问题分析可知,自然原因导致雾天,能见度低,交通通行缓慢。而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还有深层次的分析,春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要探亲访友,春节假期旅游人口增加,人们出行次数增加,自驾游的兴起致车辆增多,等等都是导致大堵车的重要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二)劣构式问题,提高学生高阶思维

地理学科高阶思维主要体现为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及创设性提出建议的能力。在复杂地理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的高阶思维。例如“城归”,指从城市返乡的务工人员,近年来返乡创业现象比较突出,该现象给乡村带来了哪些效益?此设问就依据劣构式情境,需要同学们综合考虑“城归”人员返乡的目的,可以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综合分析乡村比城市落后的现状,“城归”人员返乡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人才;可有效解决家庭留守儿童问题,以及农村青壮年流失导致的老龄化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资金、技术给乡村建设注入活力等。通过分析,可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提高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设性建议的能力,能够切实提高学生高阶思维。

(三)劣构式问题,激发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主动去挖掘深层次知识的内涵。良构问题通过模型化、理想化情境设问,指向明确,挖掘深度不够。劣构式问题还原地理环境本身的特征,需要挖掘的信息较多,能有效激发学生深度学习。例如,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广东省中山市近年来经济失速,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当地经济发展提出建議。此问题首先需要挖掘中山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处的区域经济特征和中山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定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等问题,还要注重环保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系统学习,找出适合中山的发展策略.而挖掘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DDL180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刘筱清,刘贺.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以“水循环”为例[J].地理教学,2018,(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孔圆圆.巧设教学情境 打造高效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

猜你喜欢

深度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