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的研究进展
2020-07-07张佳麒
张佳麒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1 玉米群体冠层与光合
玉米年生产量约占全球的50%。在新定制的国家粮食生产长期规划中,提到至2020 年,我国将增加500 亿公斤粮食,玉米约占50%。在提高玉米产量的过程中仍需要依靠种植密度的改善来增强玉米作物对光、水、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玉米群体的产量[1-3]。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作物并不能接受到充足的光照射,最终导致实际生产情况低于理论值[4]。
2 群体密度与种植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的生产力也是挖掘其生产潜力的方法之一[5]。单株的正常发育与种植密度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密度的增加导致群体内光、温、水、肥等生长元素都存在着竞争,导致单株无法正常生长发育,所以种植密度的增加并不利于单株个体的发展。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同时如果维持单株个体的生产量将会对玉米的总产量有着更好的改善[6]。玉米群体如果具有适宜的行距以及株距可以改善群体的冠层结构、生态环境以及根系分布,最终会获得高产[7-8]。
Watiki 等研究表明,通过运用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种植方式可以改善冠层结构并且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9]。余利等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玉米植株间形成适宜的行向以及行距来构建适宜的玉米群体冠层结构,这样也可以使玉米群体对光、温、水分以及二氧化碳等生态因子都得到更好的利用[10-13]。
3 结语
群体冠层结构对于玉米群体来说至关重要的。合理的种植密度将会调整作物的冠层结构,种植密度对作物的影响在多方面,若能合理协调种植密度对单株作物以及群体的影响程度,将会大幅度提升作物的整体总产量。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通过建立适宜的行株距,来协调作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提高作物的产量。认识到群体冠层对作物的影响,在多方面条件因素的影响下,运用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种植方式来提高作物对光、温、水、肥等因子的利用,增加作物干物质形成,从而使作物达到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