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2020-07-07张艳军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防治法啄木鸟林区

张艳军

(张家口市崇礼区林业和草原局,河北 张家口 076350)

1 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问题

1.1 病虫害防治理念较落后

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存在理念落后、工作开展方式陈旧的问题。例如:仍秉持传统的防治方法,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淡薄,未针对病虫害发生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导致人工铺捉不仅效率低下,且效果更是难尽人意。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对林业工作开展缺乏有效的重视,对病虫害防治投入力度有限,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机制;有些工作人员存在懈怠情绪、造成防治工作存在漏洞;林业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先进理念、高新技术的应用不及时,导致其工作开展对生态环境形成破坏[1]。

1.2 化学制剂的不合理使用

一些地区中林业人工人员不规范使用化学药剂,导致虽然其对病虫害防治起到了显著作用,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使益虫及树木生长遭受了不利影响。

2 简析关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相应技术

2.1 物理防治技术

2.1.1 隔离法

即通过构建隔离带,进行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地与保护目标间构建起具有一定长度与宽度的无林木地带,主要防治对象为在一定区域内传播速度与扩散蔓延速度较快的病虫害种类。通过切断病虫害传播路径的方式将其有效控制在相应范围内,阻止继续扩散蔓延,再利用综合防治法消灭病虫害,降低防治难度与危害波及范围,保障林业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2.1.2 诱杀法

诱杀法便是利用害虫的某些天性以及趋势实施防治工作,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防治效果好等诸多优势。其中,以灯诱捕杀法与信息素捕杀法最常用。就灯诱捕杀法而言,主要在夜晚时利用昆虫夜晚活动的习性以及趋光性将害虫吸引至诱捕灯处进行灭杀。为此,需加强监测力度,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掌握昆虫群体发育情况,选择最优时机灭杀害虫种群,以便减少昆虫群体对林木的危害。而信息捕杀法则是在空气中散播特定昆虫的性信息素合成物,使雌雄昆虫间的交通信号受到干扰,进而降低交配几率,遏制害虫数量,由于不同种类昆虫的性信息交流信号并不相同,所以此方法具有专一性、无公害以及保护益虫等特点,其主要防治对象为杨树透翅蛾、舞毒蛾等。

2.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也是林业病虫害防治最传统的方式。其具有防治范围较广、见效快的特点,并且可除杂草、杀线虫、杀螨虫等,具备多重应用优势,但是由于化学制剂具有一定毒性,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土壤等造成破坏。因此,在使用药剂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安全用药、混合用药、适时施药、对症下药等原则,结合药效、林区面积等基础信息并经过精密计算确定药剂使用量和稀释程度,最大程度上降低药剂对林木本身产生的危害,否则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并加强害虫抗药性,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发生,因此要谨慎使用化学药剂。在实际施药过程中以热烟雾、喷雾、树干注射三种施药方式为主,其中,喷雾技术要结合精确施药技术与静电喷雾技术降低药剂浪费程度,并根据施药范围以及用药量灵活选择机动、手动等喷洒方法;而树干注射在众多化学防治技术中危害最小且药效期更长,病虫害防治效果较为显著[2]。

2.3 生物防治技术

2.3.1 昆虫防治法

以借助害虫天敌的方式展开防治,主要的害虫天敌包括寄生性蒲螨、周氏啮小蜂、赤眼蜂等,通过虫类之间的克制关系使害虫难以生存。在防治法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包括昆虫种类的选择与施放,以周氏啮小蜂为例,该类昆虫主要克制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在施放时要将人工繁殖出的即将羽化出蜂的寄主蚕固定在树干上,高度一般为2m,既方便操作又能够减少人为影响。

2.3.2 益鸟防治法

绝大多数鸟类均以虫类为主要食物,因此将鸟类引入林区能够使害虫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引入方法以在林间构筑人工鸟巢与人工放飞为主,而在鸟类种类的选择上,要以适应性强、繁殖能力较好为标准,保证鸟类在各林区均能存活,一般以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为主。其中,在众多鸟类中,1 对啄木鸟便可以保护13hm2林木,见效快、效果好,但是其在清除林木内所存在害虫的过程中,会在林木上留下1 ~3cm 左右的树洞,这些树洞会为天牛等害虫提供生存场所,并且由于啄木鸟生活习性的原因,会掏空树木以筑巢,部分啄木鸟还可能会啄食其它鸟类幼崽,以上行为会对树木造成危害,因此在引进啄木鸟时应注意林区面积及啄木鸟数量适配比。

2.3.3 微生物防治法

微生物也是能够对病虫害产生克制的一类种群,通过调查林区内主要害虫种类,以便进行科学研究,开发出仅针对害虫有作用的微菌病毒等微生物,能够有效降低林区内害虫数量并保护其它种群不受波及。但是此种方法的初期投入较高,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偏远林区难以推行,因此需要先进地区对此进行率先研究后进行应用推广,以提升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

2.4 营林防治技术

2.4.1 造林防治

针对混合林的建设,林木种类的选择要以林区的土壤、气候等基础条件为标准,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品类,增强林区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以便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而对于树种固定的林区则需要林业管理人员增加林场巡逻频率、进行信息监控设备的布控,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灾情,并增强自身对病虫害的处理能力,保证在发现灾害后能及时控制、将其影响降至最低。

2.4.2 苗期防治

苗期生长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树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对林木的苗期生产过程充分重视起来,确保苗木种植地具备湿度与温度适中等良好生长条件,避免苗木枯萎甚至死亡。在林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与种子进行全面检查,清除潜在病虫害;在林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肥料的使用,尽量施加有机肥保证苗木生长所需,并定期清除苗圃内外杂草枯叶等异物。

3 结语

在推进林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效率、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化解传统防治工作的弊端,保护生态平衡。同时,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进行工作的数据记录、构建相应的管控机制,促进防治工作的稳步推进,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防治法啄木鸟林区
聪明的啄木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
发挥传染病防治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控作用
五台山林区抗旱造林技术浅谈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起实行
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爱犹豫的啄木鸟
啄木鸟吃虫
《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对化肥市场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