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

2020-07-07刘树娇

华夏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全科

刘树娇,唐 灵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广西 桂林 541001)

全科医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面向社区与家庭的新型医学专业学科,因此,在西方的很多国家均称为家庭医学。全科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经过了近30年的建设学科水平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当前我国激励推广全科医学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医疗教育网络全科医师培训体系也不完善,学科建设薄弱,人才培养水平和素质有待提升,而且一般全科医师的薪酬待遇与其他专科医师相比较低,使得该学科缺乏必要的吸引力[1]。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2]。笔者分析了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建设的相关问题,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1 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作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基地,医院级别应为三级甲等医院,要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而且要有全科门诊及全科病房。根据我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划分的医疗机构级别,其要求为总床位数大于500张;年门诊量大于等于50万人次;年急诊量大于等于3万人次;年出院患者数大于等于3万人次;临床科室应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麻醉科、预防保健科、全科医学科等14个科室[3];此外,医疗技术科室应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输血科、核医学科、理疗科、消毒供应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等12个科室。若想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认证,则需与医院服务范围内的社区基地一起联合申报,并且该社区要求是经相关行政部门认定。

作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基地,有如下几点要求:首先必须是由上级管理区域的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服务人群大于等于5万人;科室设置至少应包括5个科室:全科医学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中医科、精神科[3]。有与临床基地的联合培养协议,并有相关具体资料支撑其培养项目;有基本的培训教学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能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等。

2 组织机构

按照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要求,需要建立三级组织管理模式,分别为院层的一级指导、教学培训管理职能部门的二级管理、各个轮转科室的三级负责。院层一级指导建立规范的教学培训流程,使教学培训程序化、制度化,保证教学培训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进行。教学培训管理职能部门二级管理负责督促各方面内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各方面的教学培训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全科住院医师的整体培训工作。各个轮转科室负责全科住院医师的各项教学培训计划落实到位,按质按量按时培训及考核全科住院医师。

另外,临床基地对其所联合的社区基地应起到协助管理、业务指导、师资队伍培训等帮助。

3 工作制度

一项完善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制度包括但不限于:①制定培训计划方面:根据医学教学培训的需求,制定周密完备、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②培训的组织管理方面:认定参加培训的期数、规范化培训相关管理条例的规定、各个科室轮转培训方法、考勤手册和考核制度管理的规定。③培训计划的落实方面:负责部门要确保计划方案的具体实施。④培训效果评估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以强化、检验教学效果。⑤师资力量方面:建设管理出一支专业化强、规范化高的师资队伍,以及制定一系列管理、培养、评估、奖罚制度等。⑥后勤管理等方面。

4 师资队伍

全科住院医师的带教主要为临床基地带教教师及基层实践基地带教教师。首先是临床基地带教教师至少要有本科学历、主治医师3年及以上资格,熟悉本专业的临床特点,在带教过程中不仅能传授本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懂得全科医生应掌握医学知识的侧重点,拥有一套带教方法体系;其次是基层带教教师要求大专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需有临床带教实践经验,了解全科医师岗位职责的特色要求和工作特点;再次是这些教师均应参加过省级及以上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并获得全科师资培训证书。面对现阶段我国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专科的较少,学科建设薄弱,全科医学专职师资匮乏[4]的情况,全科医生在培养过程中进行的理论课授课主要由以上带教老师兼任,这部分老师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及技能掌握更透彻。

5 管理运行机制

形成完备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管理运行机制,离不开三级组织机构的协调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二级管理,包括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细致的安排、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固定的监督检查、后期的跟踪反馈以及总结改进等。授课老师要经过初审,符合基本条件并且申报材料合格的人员,可以参加试讲,试讲合格的老师方可进行授课。教学培训管理职能部门需提前将教学培训任务书下发给授课老师,以保证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教案等教学资料。科室主任要旁听授课老师的培训课程,对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向授课老师传达评估结果。而三级负责中,带教老师会明确学员到科室轮转的培训任务,出科前进行考核等。

6 培训模式

为使住院医师能在正式上岗前获取全面的工作知识和经验,全科住院医师岗位培训包括临床基地的培训和社区基地的培训。在临床基地的培训中,开设有入院、入科教育,临床各科室轮转培训,参加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参与临床诊疗实践培训,并通过相应科室的考核,构建临床实践中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培训体系。而社区基地的培训主要是实践,这个过程要与临床基地的培训有机结合。与专科医疗相比,全科医疗属于较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一般处理的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利用其最多的场合是社区和家庭。因此,全科住院医师要尽可能早下社区、多下社区、反复下社区进行实践,熟悉全科医师的服务方式与工作特点。

7 考核体系

考核的目的是考察全科住院医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考核体系的组成见图1。

图1考核体系组成

通过上述6个方面的考核体系能够更好地了解全科住院医师的各项能力,能够做到同质化的考核。

8 档案资料与管理

教学培训档案包括培训计划、考勤记录表、培训记录等初始记录,相关部门应按照要求保存培训时的初始资料。同时建立档案管理培训基地(医院)-专业基地(科室)-个人(指导老师、住院医师) 三级管理模式[5]。在每期教学培训结束后,要把所有相关的培训初始资料归类后编号入档,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档案资料存档的内容根据全科住院医学培训基地建设的特色标准制定[6]。详见表1。

表1 档案资料内容

9 教学培训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培训质量监控体系的存在有一定的必要性。监控体系中包含以下4个具体的体系[7]:一是管理组织体系,组成人员有培训基地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科室主任、带教老师等,负责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以及教学评估工作,包括对组成人员所在的各个管理层的评估等。二是管理制度体系,负责制定评估方案及评估标准,方案与标准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管理评估体系,负责处理评估信息及发布评估结果。四是反馈激励体系,负责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处罚,奖励与处罚要起到相应的作用。

全科医学对保障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有着重要作用,全科医师是综合度较高的医学人才。大力培养高质量全科医师,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培养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是推进我国分级诊疗,实现大健康战略的重要保障[8]。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该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还包括管理该培训的基地、培养一支优秀的全科医学带教医师队伍、定期进行评估考核、进行嘉奖与惩罚等。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了近4百个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随着社区医院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建设,相信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会越来越完善。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全科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