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7-07黄国鼎

华夏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胸部低剂量螺旋

黄国鼎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佛山 528211)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早期筛查出肺癌结节,才有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早期发现肺结节的主要方法仍是影像学检查,其中 CT 对肺小结节的检出及细节显示均有明显优势[1]。然而,高辐射和高费用阻碍了CT用于肺部疾病普查的可行性[2]。 既往已经有一些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的研究,但目前低剂量CT进行肺小结节诊断及疗效评估值得进一步研究。笔者回顾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62例肺结节患者的病理结果,并分析16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结果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肺结节患者62例,均经手术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得到病理诊断。其中男 32 例,女30例;年龄28~80岁,平均(54.8±11.2)岁;病灶最大径8.5~29.3 mm,平均最大径(18.2±10.1)mm。纳入标准:①手术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结节。②患者均愿意接受CT扫描。③临床主要症状:患者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排除标准:①仅包括肺内病灶,甲状腺、心脏、纵隔和膈肌病变除外。②肺内病灶>3 cm的病灶除外。62例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胸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按照16层螺旋CT胸部不同剂量检测分为常规组(常规剂量)和研究组(低剂量),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具有知情同意权。

1.2 检测方法

仪器选用德国SIEMENS(西门子)16 层螺旋 CT 机,COOK公司的16G、18G 弹枪式活检切割针。检查者取仰卧位,深吸气后屏气扫描,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到横膈,扫描时间6~8 s。研究组采用低剂量进行扫描,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 mA,螺距 1.5;常规组采用常规剂量进行扫描,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智能自动毫安秒扫描,其余参数:床移动速度及层间距两组均相同。扫描后重建层厚2 mm、间隔2 mm薄层重建。肺窗:窗宽1 500 HU,窗位-500 HU;纵隔窗:窗宽350 HU,窗位45 HU[3]。

1.3 诊断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肺结节患者的检出符合率、结节诊断分布,并分析有效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和对比图像质量(分为三级、二级、一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扫描的辐射剂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指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结节检出率与分布比较

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检查准确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结节分布类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结节检出率及分布比较(n ,%)

2.2 两组有效辐射剂量比较

研究组CTDIvol、DLP、ED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有效辐射剂量比较

2.3 两组间的图像质量比较

常规组与研究组比较图像质量比例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研究组图像质量完全可用于肺结节的诊断及疗效评估。详见图1~2。

表3 两组间的图像质量比较(n,%)

图A、B为同一患者,右肺中叶胸膜下有直径约6 mm的类圆形小结节,边界清楚(图A),经抗感染治疗3个月后复查,结节较前明显缩小(图B),经随访为良性结节。图1 16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应用

图C、D为同一患者,发现左肺下叶背段直径约5 mm的小结节,呈分叶状(图C)。抗感染治疗3个月后复查,结节较前明显增大,实变部分增多,周围出现多根短毛刺(图D),术后病理为腺癌。图2 16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应用

3 讨论

CT对肺部病变的检出效果已得到临床认可,但传统CT存在高辐射风险,引起医患高度关注。据报道,人群中医源性辐射量已达30%~50%,而CT检查是辐射危害的主要来源,过高的辐射剂量对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的伤害较大,并有诱发肿瘤的危险[4]。采用低剂量CT扫描能否满足临床对肺部病变检查的要求是众多临床专家研究的重点,也是为了适应规模肺癌普查的需求。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62例肺结节患者,并分析16层螺旋CT胸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结果。研究表明,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检查准确率较高,两组结节分布类型则无差异。常规CT扫描采用参数常是智能毫安秒,若将胸部扫描从160 mAs降低到100 mAs,CTDIvol则从11.1 mGy降到6.9 mGy[5]。汉达瑞[6]在研究中采用管电流20 mAs进行扫描,辐射剂量显著降低,仅为常规CT扫描时的18.9%。本研究采用低剂量扫描后CTDIvol、DLP、ED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果与其研究较为一致。常规组较研究组图像质量比例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中,研究组图像质量完全可用于肺结节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如图1肺部低剂量CT扫描中发现右肺中叶胸膜下小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图A),抗感染治疗3个月后复查,结节较前明显缩小(图B),随访为良性结节。而图C、D肺部低剂量CT扫描中发现左肺下叶背段小结节,呈分叶状(图C),3个月后复查,结节较前明显增大,实变部分增多,周围出现多根短毛刺(图D),术后病理为腺癌。由此可见,16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佳的临床可行性。

CT作为胸片的补充逐渐成为肺癌最常见,也是首选的筛查方法之一。MSCT的出现缩短了检查时间,对肺部结节,尤其对小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Naidich首次提出低剂量CT的概念,在临床工作中,降低螺旋CT辐射剂量的最主要手段是降低管电流、增加螺距[7],但螺距增加也会降低病灶的检出率。江一峰[8]也证明低剂量 CT 扫描图像噪声和伪影增加,可影响微小低密度肺结节的显示,但对肺小结节进行筛查、初步鉴别诊断和随访是可行的。翟树校[9]还发现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高效、安全的微创检查方法,减少了医源性辐射。

猜你喜欢

胸部低剂量螺旋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旋风“螺旋丸”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螺旋变变变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