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动物繁殖学课程群相关课程的有效教学
2020-07-07杭苏琴王子玉茆达干万永杰魏全伟虞德夫崔雷鸿张艳丽石放雄
杭苏琴,王子玉,茆达干,万永杰,魏全伟,虞德夫,崔雷鸿,张艳丽,石放雄
(南京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95)
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以讲授、PPT演示和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1],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程序化和模式化、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不足等缺点,而职场和市场对知识面宽、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而,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和促进一线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创新的能力。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来以动物繁殖学为基础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思考并总结了这些课程教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实施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
1 动物繁殖学课程群相关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及课程之间的联系
在南京农业大学,以动物繁殖学为基础的系列课程还包括“动物繁殖新技术”和“生殖健康与生活”。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学习两性动物的生殖生理、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动物的繁殖障碍和动物的繁殖力;“动物繁殖新技术”是在完成动物繁殖学基本理论学习后开设的,是专业选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母畜的生产实用技术,如发情鉴定、发情和排卵调控、妊娠诊断和分娩控制等技术及胚胎工程技术,如体外受精、克隆、胚胎干细胞和转基因等技术;“生殖健康与生活”是针对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类两性的生殖生理、避孕的手段和方法、影响人类不孕不育的因素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繁殖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动物繁殖新技术”是动物繁殖学理论的实践和应用,“生殖健康与生活”是对育龄期大学生两性知识的普及、纠正及解密,它与动物生殖相关又相似。
2 动物繁殖学课程群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设计
2.1 教学目标
动物繁殖学的教学主要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两性动物繁殖的基础理论,掌握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两大常用技术的技术流程、关键环节,掌握动物生产中主要的两性繁殖障碍、出现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提高畜牧生产的繁殖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畜牧生产。
“动物繁殖新技术”涉及的技术都是在动物繁殖基础理论上发展起来的,要求学生掌握每项技术的基础繁殖原理、技术流程、优缺点和对动物生产及人类生活的意义。
“生殖健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两性知识和健康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性行为观念,爱护自己和他人,早日建立规范、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
2.2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主要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和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等环节。组织教学包括备课(制作PPT、设计课堂)、上课(视频教学、学生讲述、讨论)、课外作业(课堂提问、课后找答案、自学下堂课)等,检查复习可通过课堂即时提问、课前提问、小作业、单元测试等实现,新教材的学习可通过自学、视频教学、组织课堂讨论等实现。
3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案例分析的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繁殖或生殖基础理论后,教师针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新内容开讲前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
3.1 教学模式
3.1.1 探究式教学 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之后与教师讨论验证,最后做出总结,也就是通过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的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2]。例如,动物繁殖学中人工授精部分“公猪的调教”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提出问题如“怎样调教公猪”,给出几个答案,学生可以多项选择,再思考这些方法适用的原因和可行性,最后根据学生的答案由老师总结。
3.1.2 自学辅导式 针对某一新教学内容,提前将教师备课PPT、教材或视频发给学生,并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组织分组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学习,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之后教师通过学生对提前设置问题的解答,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再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解读,即通过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的教学程序实现[3]。这种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但是要求自学的内容是相对简单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师能通过学生讨论、反馈敏锐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动物繁殖新技术”中“发情鉴定”部分的教学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教师提前将视频和课件给学生,学生自学后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给出一个小题目,讨论后在全班汇报。自学辅导式课堂实践场景见图1。
3.1.3 抛锚式教学 也称“情境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即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同学们通过视频、电影或生活事例得到具体、直观的感受),然后教师提出明确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查资料自主学习或组成小组协作学习,得出结论后交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答案,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4]。例如,“生殖健康与生活”课程中“不良生活方式对生育的影响”部分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先通过提出“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再请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生活方式中哪些对生殖活动有影响,其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影响等。
3.1.4 案例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列举生活或生产中甚至其他学科中的实际案例,阐明教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和结论。该教学程序是从个别案例入手,讲授其中的规律和理论,最后提炼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理解和分析能力[5]。例如,以非洲猪瘟背景下三元母猪的大量使用造成繁殖性能下降为实例,通过列举我国猪群存栏数量,尤其是现存母猪数量,说明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产业的影响,引出用三元母猪不得不替代二元母猪的原因,再说明三元母猪使用中存在的繁殖性能下降问题,最后强调母猪繁殖能力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3.2 课堂教学方法
讨论法:根据教学内容将全班学生分为5人左右的若干小组,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掌握知识;或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主题,由学生查阅资料,制作PPT,分别讲述,以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掌握知识。
直观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直观教具或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一般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如课后小作业、课前复习、单元测验等。
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整理后反馈给教师,由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法: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提出问题;或针对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利用教材或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反馈给教师,由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4 “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
先分析动物繁殖学、“动物繁殖新技术”和“生殖健康与生活”三门课的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异同点,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
4.1 动物繁殖学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繁殖学的授课对象是动物科技学院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针对课程的基础理论,主要采取教师讲述、学生自学理解,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单元测验等形式实施教学;对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概念、意义和生理学基础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能根据所学自行理解,由教师给出总结和最终答案,学生结合视频、讨论得出技术流程,教师给予补充、完善和总结;针对繁殖障碍和繁殖力部分的知识,完全由学生自学,课堂讲述、分享,教师总结、凝练,并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度讲解,达到教与学相结合的目标。
4.2 动物繁殖新技术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繁殖新技术”的授课对象是学过动物繁殖学的动物科技学院学生,有一定繁殖学基础,主要包括实用繁殖技术和胚胎工程技术。实用技术可以结合动物生产视频给学生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堂PPT分享等形式,加深每项技术原理背后繁殖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技术流程和基本方法;针对胚胎工程技术,通过动画、视频使学生对每项技术建立初步印象,掌握每项技术的科学意义和方法,理解基础研究对人类医学和动物科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建立科研意识,形成初步概念,引导有才能和有创新思想的学生进行更好的深造。
4.3 生殖健康与生活
南京农业大学“生殖健康与生活”课程授课对象是全校学生,学生专业背景、来源不尽相同。该课程以普及人类两性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先介绍基本的生殖医学知识,如两性生殖系统组成及主要器官的功能、生殖激素、男性性行为、女性基本生理活动等,以教师讲授、视频、学生亲身经历或其他案例展开,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普遍性,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围绕“良好生活方式与幸福生活”的主题,查阅资料、课堂分享,引导学生建立更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深对两性的认知,建立正确的爱情观、行为观和生活观。
5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办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与评价办法:(1)通过与学生个别或小组交流获取学生对学习效果的真实感受;(2)通过设计课堂和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个人、教师及学生之间互评获得对学习效果的评价;(3)设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从学生个人、教师及学生之间互评获得对学习效果的评价;(4)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5)以学生成绩为依据的评价,课堂表现(含到课、与老师互动、自学表现等)占25%,课后作业、PPT分享、议题反馈占25%,学生期末成绩占50%,可以综合反映学生学习的表现、老师教学的水平。
在当前线上教学背景下,除上述表现外,在线教学的考核成绩,特别是动物繁殖学课程在爱课程网站已运行多年,也应占有一定比例(15% ~20%),主要包括随堂作业、单元作业、单元测试、互动交流、问题讨论等板块。
6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6.1 改革成效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分组任务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资料搜集、PPT制作、演讲和问题回答;上课提问时尽量以简单的形式提出,并对快速反应的同学给予奖励。
2)挖掘了学生勤于思考的潜力。通过循循善诱、层层深入的方式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启发式地促进学生思考,得出答案。
3)提高了学习效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和进行知识总结等,学习热情较高,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预定的时长可能不足,导致学时不够,特别是讨论和PPT自讲,如要学生达到一定深度和透彻理解,可能会因为问题多、学生回答及老师点评占时过长出现拖堂,需要老师很好地把控时间,有待于在不断尝试中完善。
2)分组任务时仍有少数同学积极性不强、浑水摸鱼,因此,在可操作情况下有意识地给这些同学指定任务并进行查验。
3)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单纯依靠学生自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尚需老师因材施教,或二次讲授和解释。
7 小结
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在国内才刚起步,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数字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智慧教学等新元素对广大教师及管理工作者也提出新挑战。鉴于“以学为中心”的明显成效,更需要一线教师心系教学,扩大视野,广泛学习,大胆尝试,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