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坚定不移
2020-07-06乔金亮吉蕾蕾
乔金亮 吉蕾蕾
5月,随着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跨过贫困线,见证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历史承诺。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决战决胜如何攻下最后的堡垒?怎样扶脱贫边缘户一把?如何全力让脱贫群众共同迈向富裕?这一道道难题亟需破解。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全国97%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凉山州选派上万名优秀干部下沉到深度贫困地区实干、巧干,打赢最后的攻坚战。”说起脱贫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信心坚定。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凉山州是我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将在今年全面完成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17.8万名贫困群众脱贫的任务。
巨变正在发生,“三区三州”贫困人口已由2017年底的305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然而,啃硬骨头难;啃最后的硬骨头,难上加难。告别“三区三州”最后这2%的贫困率需要付出更巨大的努力。
全国来看,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艰巨。困难是,剩余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恶劣,生态治理难,基础设施需要补短板。挑战是,随着越来越多贫困户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一些扶贫产品销售遇到困难,一些贫困户脱贫的信心有所动摇。
越是攻坚难度大,越要超常规发力。在中央要求下,有关部门对52个未摘帽县挂牌督战,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和举措主要都用在了深度贫困地区。“五级书记抓扶贫,主攻深度贫困,火力更集中、政策更精准。”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表示,今年以来,贫困地区住房安全、因病致贫、饮水安全等问题一个个得到破解,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等工作一项项推进,加快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进程。
阻断致贫返贫
目前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要扶农民一把,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地处边远山区的群众即使脱贫了,相当部分依旧面临返贫风险。”在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看来,边远山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务工经商条件、人才储备、新产业新业态等生产生活要素依然薄弱,无论是农民个人还是农村扶贫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仍然有限,要充分考虑到这部分人的返贫压力。
“阻断致贫返贫,要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史秉锐表示,一方面,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对重点人群做好监测,对缺乏劳动力的困难户做好政策兜底,巩固脱贫成果;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针对相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延续性,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给这些地区预留出打造自身前进“引擎”的时间。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去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其家庭三分之二左右收入来源于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说,激活农村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于“有业可创、有工可就”。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
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无论是摆脱贫困还是迈向富裕,都离不开产业。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建议,继续推动发展农村产业,保障脱贫后农民能稳定致富。要因地制宜,精準谋划产业项目,配备专业人才,并以找准市场销路为突破口,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扶贫产业基地和扶贫产业资金,为贫困群众广开增收门路,让贫困户获得可持续的收入渠道。
脱贫奔小康要靠农村改革,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也要靠农村改革。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要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在贫困地区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探索设立“公益股”“扶贫股”,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保障贫困户获得收益和共享发展机会。
当前,资本下乡如火如荼,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如何避免“富了老板,亏了老乡”?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说,土地流转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土地流转或租赁收益常态增长机制,收益按照物价变动比例调整并设定保底租金或分红,切实打造产业利益共同体,让农民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持续获益。
(摘自6月6日《经济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