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2020-07-06黄美珠
黄美珠
摘 要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有所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层设计数学作业,否则很容易出现无效作业、重复作业等现象。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数学作业,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10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使用新的教学方式,而分层教学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设置分层做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作业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作业能够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提升,然而从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来看,教师往往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给学生留相同的作业。这样很难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较简单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对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无法起到有效的提升。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对难度较大的作业容易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从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进行分层作业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定位能力,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符合自身知识水平的题目,一般对于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题目不想再做,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则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害怕自己会做错,基于学生这种心理状态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从而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实施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受智力水平、知识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师实施分层作业要先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分层作业。通常情况下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可以将学生大体分为三个类别:A类学生主要是基础較好的学生,平时成绩都可以保持在85分以上;B类学生主要是基础一般的学生,成绩在70~85之间,而70分以下的学生被归为C类学生。对于A类学生来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练习,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对于B类学生,主要是以巩固数学知识为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于C类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模仿性作业,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作业
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形式,要为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从而有效提升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教师会设计不同难度系数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行选择作业,这样学生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切合的题目。一星题:小胖在郊外骑自行车,前两个小时内一共骑行17千米,而后三个小时平均每小时骑行10千米,问小胖平均每小时骑行多少米。二星题:在一次考试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平均是90分,但由于甲在抄写分数时将自己的分数抄成了87分,因此最后四人的平均分变成了88分,问在这次考试中甲考了多少分。三星题:甲乙丙三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问三组各植树多少棵。这三个题目的难易系数不等,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做其中的一道题。
(三)对分层作业实施分层评价
实施分层作业之后,还需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层评价,由于不同层次学生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在评价时也需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更加严格、高标准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才能更容易发现学生的进步,学生才能在进步中进行成长,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成绩。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后评价时,要保持客观全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继续进步,有效提升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
总而言之,分层作业作为分层教学中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提升,并从作业中的成就感,并主动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郭彩凤.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J].新课程,2019(4):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