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支点,撬开建构游戏大门

2020-07-06葛大咲

读写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材料

葛大咲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众多的游戏中建构游戏成为幼儿的青睐。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创设宽松的建构环境,投放多元化的材料,以平行游戏的方式或者生生互动介入游戏过程,丰富了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了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学会了协商、谦让、分享、合作的个性品质,最终推动了游戏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建构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028-02

建构游戏是学龄前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类游戏。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也就是利用各类积木、插塑、纸筒、木板等材料进行搭建,搭建他们所想的东西。在无数次的现场游戏中,教师们看到了儿童空间感知觉、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认识、体验表达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將撬动整个地球。”基于这些现状,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近几年努力学习建构游戏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凭着“课程游戏化”精神为支点,通过更新教师理念、关注游戏材料的多元化开发,关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兴趣需求,关注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关注游戏评价等来撬开建构游戏的大门。

一、更新游戏理念,从“形式”到“有为”

以往的游戏中,教师往往把建构游戏当作是放任的游戏,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让孩子玩的游戏。材料单一,数量有限。为此,园部从转化教师的理念入手,从指南到行为,从行为到理念。

(一)加强理性化学习

首先幼儿园购买了各年级建构游戏的书籍,让教师采用漂流的读书形式了解建构游戏的特点和作用,梳理清水积木的种类名称与技能。其次利用课程审议提出并整理各年级的建构游戏目标,如小班应掌握的建构技能(能用平铺、延长、围合、堆高、加宽、盖顶等基本技能)。中大班应掌握的建构技能(综合运用排列、组合、接插、镶嵌、编织、黏合、旋转等技能),再次园部要求各年级把具体的目标细化到上下学期,再分解到月主题计划和周计划之中,使幼儿的建构游戏成为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活动。

(二)开展体验式教研

为提升教师在建构活动的搭建技能与指导要点,幼儿园采用了体验式教研,开展了“搭积木,回归童真”的园本教研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搭积木,初体验”,先从孩子眼中来聊一聊什么是建构游戏?其次以清水积木为例让教师找一找认一认说一说清水积木的名称。再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搭一搭,练习建构基本技能;第二环节“齐搭建,同探讨”。按照小班《我能干》中班《我身边的科学》以及大班组的《人们的工作》,来成为体验建构游戏的内容,先完成一份游戏方案。其次请代表阐述方案内容,最后请老师集体建构;第三环节“同观察寻价值”,通过视频大围观提出质疑。通过这样的体验式园本教研活动,为指导幼儿的建构游戏开拓了思维和空间。

二、打造游戏环境,化“装饰”为“有效”

为激发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和欲望,创设良好的建构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幼儿园对建构游戏环境做了调整修饰,充分保证了幼儿的游戏空间。

(一)挖掘环境资源

幼儿园将原来的图书室改为建构室。该室按幼儿活动需要分为地垫区:放置了各种大小的清水积木便于幼儿搭建。操作区:在墙面上安装了乐高积木,孩子可以在这里根据主题乐高积木搭建不同的背景和情景。材料区:投放了海绵积木、牛奶盒子、纸管、纸砖等建构材料供游戏时选择。另外在操场上设置了大型移动积木架、防腐积木和万能工匠多功能积木。在有限的空间里设置了建构环境和材料,留给孩子完全开放的建构区域,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

(二)规划建构区域

随着建构大环境的成立,班级建构区域也随之而构建。走廊、班级储物室、午睡室都成为了幼儿建构的场所,建构游戏也就成为了教师研究幼儿的生长点。如果设置在教室内的就靠近教室前方,以半包围式设置。尽可能利用墙、角,让空间能向可用之地延伸,比如教室中间的空位,提供地垫,并作为动态环境来处理。墙面还设置有“展示区”,小型的作品可以不用拆卸直接摆放上去,也留给了孩子们更多观赏、交流、相互学习的空间。教师还发动家长孩子收集东收集西,设立百宝箱放置在区域一角,幼儿将材料带来后还会根据标记进行整理归类,培养了一定的责任感。

(三)巧设建构环境

按照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进行规划标识。比如小班,教师给不同种类的建构材料进行了规划,插塑类的放置在柜子中,清水积木放在用箱子组合的“矮柜”上,既可以作为隔断物,也是积木的“家”,还能成为孩子可利用的辅助材料,并能进行对应、归类,有条理地收纳和摆放。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于规则,则让幼儿来尝试制定,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教师所做的是搭建框架,这是有形,孩子们在不断地游戏中再去归纳、重整要求、规则,体现有形中的无形。建构区的墙面可以是幼儿发起游戏主题、记录游戏的过程、展示问题解决办法、分享建构经验等内容的最佳载体。比如班幼儿主题建构能力发展很快,“我的建构计划书”“我的设计”“我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就成为了墙饰的一部分,这都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参与,体现材料与环境的对话。

三、关注游戏过程,变“指导”到“共玩”

建构游戏应“来源于幼儿兴趣”“来源于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生活”,这是我园开展建构游戏的主要理念。会与不会、好与不好,不应该是教师评判游戏的唯一标准。

(一)设计图的观察与思考

图纸的设计在建构游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设计图很幼稚,但这是建构中不可忽略的过程,它能约束幼儿有计划有章法的搭建。小班可由幼儿表述,教师帮助画图或直接用图片、实物照片作为图纸;中大班可指导幼儿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后画出设计图。如大班孩子进行了棋类皇宫的搭建工作,他们设计了王、后、象、马的宫殿,在宫殿门外面设计了围墙和东南西北门。在搭建时,孩子们看着图纸分工合作,有的设计图还设计到用几块拱形的积木做门楼,用几根圆柱体的积木做门楼的底座。有了图纸后能有计划地进行建构,探索不同形状的积木在建构中的不同用处,进行建构尝试和细节调整。

(二)材料的投放与思考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当大量的清水积木、乐高积木、雪花片等材料摆放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建构游戏会自然产生,就能看到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对班级幼儿近期和远期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使材料与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当下的发展需要。如,在“我的家乡--桥”主题建构中,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构建各式各样的桥,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薯片罐、木头积木、奶粉罐子、铜管、地板等不同的材料,从而掌握拱桥、立交桥等建构技能。

(三)指导的介入与思考

作为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看幼儿的建构过程,精准分析儿童建构行为后的各方面水平,并由此确认是否回应、如何回应,这就是“基于儿童发展的师幼互动”。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例如,在小班下学期搭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小汽车、花草树木、红绿灯等,启发幼儿搭建宫殿。可是孩子搭的皇宫立体性不强,屋顶没有用三角形积木。作为教师先肯定了他们的搭建成果,随着带领他们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的搭建作品,还收集了许多宫殿的图片投放在环境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一段时间后班里的宫殿发生了变化;有尖顶的,有绿植包围的宫殿。总之教师的介入会在了解儿童想法的基础上,用平行游戏的方式,或者给出示范及提示,或者激发生生互动……

建构游戏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欣赏孩子自主搭建的过程,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按自己的想象去构造,让他们在重复搭建的快乐声中推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小游戏中探索大世界,在建构游戏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吾将上下努力而求索。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材料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堆积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可爱的小瓢虫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
有趣的积木
摇摇鹅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