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卡,促进每一位幼儿纵向发展
2020-07-06赵贤
赵贤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师对幼儿的奖励行为是一种或物质或精神的鼓舞。对幼儿正确、良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引起幼儿更为积极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从而使幼儿继续保持积极的行为。在一日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实施了“竹笋宝宝成长卡”的奖励机制。在投放成长卡时,教师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尝试了多种方式,不斷调整,让成长卡真正促进幼儿的纵向发展。
呈现形式私人化,集赞模式多样化
首先,奖励呈现形式从公开化到私人化。
修修是班级中年龄最小、能力较弱的孩子,别人可以轻松地穿衣服,但对于他来说却困难重重。虽然很多事情他做不到、做不好,但是他都很努力地尝试,并且希望证明自己能行。当他看到别人又能在星星榜上加上星星时,总是会站在星星榜前发呆。孩子们也会偶尔议论,谁的星星最多,谁的星星最少。
为了让孩子更关注自己的进步,而不是议论他人的情况,我们推翻了原先设计在墙面上的星星榜,将墙面上的集赞转移到每个幼儿的手中,把“竹笋宝宝成长卡”设置成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方便幼儿存放在自己的玩具柜内保管。呈现形式从公开化的横向对比调整为私人化的纵向对比,让能力弱的幼儿不会产生自卑心理,能力强的幼儿也不会产生自负、自满的心态,让每个幼儿都能关注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集体性集赞和个体化集赞模式相结合。
在如何能获得“竹笋宝宝”章这一问题上,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有的说吃饭好的可以获得,有的说学本领认真的可以获得,还有的说睡觉好的可以获得……每个孩子都希望在自己出色的方面收获奖励。经过讨论,大家决定采取集体式集赞和个体化集赞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竹笋宝宝”章。
集体式集赞根据近期班级出现的一些情况或是周计划的制定来开展。如发现幼儿出现较多不文明交往行为时,我们当即开展了文明交往集赞活动,先制定集赞要求,讨论怎样才是文明的交往,随后集体开展一周的观察,最后进行评选“文明小卫士”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有意识地避免一些不文明行为的产生,也有更多互帮互助的行为出现。这样正面强化和引导,让文明的种子种在幼儿的心里。
个体化集赞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适时、适度开展的,重点落在每个孩子不足的方面,为了推动每个幼儿改进不足之处,当其出现进步时,即可获得“竹笋宝宝”章。如涵涵存在严重的挑食、不愿进食现象,教师通过竹笋印章鼓励涵涵。当涵涵吃完一定量时,涵涵就能获得一个竹笋印章,并且教师让涵涵知道,这个章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来的。个体化集赞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奖励对象全面铺开,分布注重平衡性
在奖励对象方面,教师往往会重视奖励典型性幼儿,做事能力强、在班级表现突出的孩子经常能得到表扬。这往往是奖励对象分布不平衡的一个明显现象。
梦涵在班级中就是一个典型性的幼儿,乖巧、能力强、什么事情都积极参加,经常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在其他幼儿的心目中也是“榜样”一样的存在,获得过许多班级荣誉。为了不让奖励只集中在个别幼儿身上,我们通过成长卡进行调整。成长卡的奖励针对的是幼儿个体的进步状态,而非与他人的比较,所以,只要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都是可以得到奖励的。
我们将对典型性行为的奖励调整为全面铺开,注重均衡,给予每一个孩子获奖的机会。我们关注全体幼儿,更关注每一个幼儿,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利用奖励行为给予强化。对于幼儿的弱势,我们努力看到其细微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尤其是低年龄段、各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容易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对于这些孩子,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内容设置体现趣味性和神秘性
在奖励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在尝试中不断进行调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准备好集赞礼物盒,幼儿只要集够一定数量,就能自己来礼物盒里挑选礼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感到礼物对幼儿的吸引并不强烈,幼儿对礼物的关注度也不够高,于是我们进行了调整。
第二阶段,按照男生和女生的不同喜好选取物品投放在礼物盒内,如男孩喜欢的小赛车、女孩喜欢的小戒指等,并且将礼物盒放在幼儿随处可见的地方,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礼物的魅力。此外,我们只将部分礼物告知了孩子们,保留了一份其他礼物的神秘感,只有集够数量的孩子才能看到全部的礼物并进行挑选,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过,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对孩子们自主自发的需求关注的较少。
在第三阶段,我们将奖励内容的取决权交给孩子们。大家先进行了讨论,让孩子们说说“集满了‘竹笋宝宝,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我想要好吃的”“我想要每次都先玩个别化游戏”“我想要和我的好朋友坐在一起”……于是,我们增设了心愿卡、优先卡、求助卡这类除物质礼物之外的奖励,幼儿可以选择礼物盒内的礼物,也可以选择这些卡片。心愿卡可以满足孩子的合理愿望,优先卡意味着在游戏或生活中享有优先选择权,求助卡可以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使用。在共同制定规则、一起商量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成长卡奖励这件事情的关注度提高了,集赞的积极性也增强了。
多维度目标,奖励指向更全面
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奖励是为了推动幼儿自身的纵向发展,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指向多个维度,不可单一地指向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会唱这首歌曲了吗”“会画这幅画了吗”,而是应该将幼儿的品德、语言、行为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奖励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关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及时给予鼓励,促使幼儿的良好行为更好地发展。如孩子们之间互相垫毛巾时,有些孩子出于惰性不愿帮助他人,而班中有几个孩子总是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人垫毛巾,对这样乐于助人的行为要给予奖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面的、需要鼓励及肯定的,也让其他幼儿知道做好事是可以被奖励和肯定的。每个孩子们的“竹笋宝宝成长卡”上收集的“竹笋宝宝”章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有的是因为进步、有的是因为乐于助人、有的是因为乐于分享等,每个孩子的成长卡都记录、引领着各自的成长和发展。
成长卡实施的收获
收获一,外驱力到内驱力的转变。成长卡对幼儿的激励主要在精神层面,通过满足幼儿精神层面的需要引导幼儿奋发向上。在语言上,教师要常用激励的字句,切勿打击挖苦;在行为上要“拔高”幼儿的能力,切勿“小看人”;在情感上要一视同仁,切勿有亲疏远近。在这些正面的激励下,幼儿就会对这些事情有深刻的记忆,最后形成幼儿对于自我的认知:我可以,我能行,我做得到。成长卡的奖励虽是外驱力,但是通过这种物质性的外驱力让幼儿逐渐形成正确认知,形成精神驱动,转变为幼儿的内驱力。
收获二,肯定行为的即时性和延续性。当幼儿出现进步行为时,教师会第一时间在幼儿的成长卡上点赞,给予正面的强化和肯定。在一段时间的即时性集赞后,教师发现幼儿在获赞之后的行为会尤为突出。幼儿极力表现自己正面的状态,以此来维持自己获得的自信和成功感。偶尔由于疏忽,教师在幼儿正面行为已经发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后补,就产生了滞后效应,肯定和奖励的作用也就不那么有效果了。因此,当幼儿出现正面行为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及时反馈,并且要让幼儿保持持续性。
教育路途漫漫,我们不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心,助推幼儿全方面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