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轨道交通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内部稽核的探析
2020-07-06梁树洪
梁树洪
摘 要: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在中国逐渐兴起,各行各业正火热地开展财务共享中心的筹备、部署和建设工作,其中资产规模巨大,涵盖多种建设经营业务的轨道交通企业集团也投入到财务共享的初级建设阶段。在初级建设阶段,财务共享中心虽然面临着架构搭建、人员整合、流程再造、内部管理等多种建设和优化任务,但内部稽核工作也是必不可少,其重要性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内既要保证共享服务质量和效率,防控财务风险,对外也可应对各类财务审计和相关监管部门的业务质量检查。
关键词:财务共享建设 内部稽核
一、 财务共享内部稽核的定义
内部稽核是财务共享中心内部形成或者组织专业小组或团队,根据财务政策法规以及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制度,对共享处理的单据、流程或提供的成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并提出纠正或整改意见的工作。
二、轨道交通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内部稽核问题
(一)业务审核风险
企业集团业务范围普遍广泛,对于轨道交通企业集团,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建设、运营、物业经营及其他多种经营业务,行业跨度比较大,风险控制要点不一,必然会给财务共享业务审核带来巨大的风险。企业集团管理架构和体系相对完善,管理规章和流程众多,但也正因为制度太多,但制度之间融合度不高,致使局部的内控环境流于形式,未能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落实。集团内部的架构体系庞大,也导致信息与沟通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对于制度的思想和精髓未能完全传达到位。纵观财务审核的历史,企业集团内部形成“财务审核只是财务的事,跟业务没关系”的惯性思维,而结合现代管理会计和财务共享的发展,风险控制环节不仅仅靠财务审核,而应该是将审核要点和风险控制前移至前端业务,提升业务的规范性,并且同步加强前端业务基础信息的业务审查职责。随着企业集团业务的不断扩张以及外部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共享在业务审核中需关注的风险点会越來也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
(二)会计核算风险
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会计人员较多,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不一,对会计政策和实际业务理解不到位,容易造成会计核算风险。轨道交通企业集团业务板块众多,业务复杂程度各不相同,行业属性和侧重点各异,不同业务板块各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授权体系,即使归属于同一种费用类型的发生,在不同的业务场景,所执行的会计处理或核算的会计科目不尽相同。部分业务板块因内部管理的需要以及成本精细化的要求,涉及到不同原则和标准的分摊规则,从成本中心、部门、工班、班组等不同层级的分摊,多层级分摊直接影响分摊的复杂程度,致使会计核算出现差错的几率也大大提高。
(三)稽核手段落后
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共享后,即使将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税务发票、网上报账、影像扫描、会计档案等信息化系统逐步搭建起来,实现业务操作和会计核算的自动化,但在内部稽核这一块所采用的手段则仍然停留在原始时代——人工稽核。通过人工全局自查和个别抽查的方式,结合执业经验,对业务进行稽核。手段落后,致使稽核效率低,效果不显著,稽核结果未能充分反映真实情况和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处理质量和效率。
三、轨道交通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内部稽核的范围
对于实施财务共享的轨道交通企业集团,内部稽核范围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阐释,分别是人员维度、空间维度和业务维度。
首先是人员维度,财务共享的内部稽核针对的对象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人员,而不是企业集团整一条财务线条的人员。
其次是空间维度,财务共享的内部稽核针对的主体是纳入到财务共享实施范围内的主体,不包括未纳入财务共享实施范围的主体。因为只有在共享实施范围内,所遵循的规章制度保持一致性和标准性,即使是同一个企业集团,虽然会计政策基本一致,但在各子公司或各业务板块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点。在同一标准下的稽核,方可实现公平性以及可整改性。
最后是业务维度,财务共享的内部稽核在基于上述的人员和空间两大维度下,稽核的范围涵盖财务单据的开支标准、审批流程、财务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会计核算规范和操作、资金结算管理和操作、会计报表编制和输出以及会计档案归档和移交,即从单据进入到财务共享中心后的全过程环节。在财务共享中心,从业务审核、会计核算、资金结算、报表编制、档案归档等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内部稽核需要结合国家和企业内部相关的政策法规,检查单据的合规性,是否按相关制度执行,是否符合开支标准,审批流程是否完备,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政策,资金结算是否存在错付等等,及时纠偏,不断加强财务共享服务的质量。
四、轨道交通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内部稽核的具体措施建议
轨道交通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初衷,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规模化,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并且通过标准化的建设,使财务会计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管理层提供价值更高的数据分析结果和管理建议。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保证财务会计质量,不能为了保效率而弃质量。因此内部稽核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是保障财务共享中心业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实现智能稽核
各行业中标杆的财务共享中心,均有着强大的信息系统平台,各类业务规则和审批流程均实现自动化运行,人工介入程度低。而信息自动化不但只实现于单据审批、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等日常业务中,而且也可实现在内部稽核上。通过在信息化系统中预先设定相应的稽核规则,如业务开支标准、管理制度审批授权体系、会计核算科目应用规范等,实现事前控制,将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置于业务前端;此外,对于已完结的单据或者流程,采取事后智能稽核方式,使用信息系统实时发布线上稽核方案,并结合预先设置的稽核规则,对存在风险点的单据进行筛选并罗列,进而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下达线上整改计划,后期通过系统进行自动和实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保证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而不只是停留在发现阶段。
(二)数据分析稽核
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企业集团财务数据的加工厂,沉淀大量的基础财务数据。某些业务风险并不是体现在审批流程或者开支标准上,而是体现在业务事实上。即使业务的审批流程和开支标准不存在瑕疵,但需要通过加强数据分析,采用分析性稽核手段,渗透到业务事实中,对比业务变化趋势,从而发现业务风险点,并针对性地提出稽核意见,提醒财务共享人员在业务单据审核过程中时刻保持敏感性,不能脱离业务活动。
(三)设置稽核专岗
借鉴优秀财务共享中心的经验,为保证财务共享服务的高质量,内部稽核工作成为必不可少的重点。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内部稽核专岗小组,成员由业务骨干组成,并且需对整体业务具有全局观,拥有发现和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稽核专岗的设置,能保证稽核工作的持续和稳定开展,从而保证财务共享中心的安全和高速运转。
(四)稽核成果应用
通过内部稽核所发现的问题和形成的结果,需加强其在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中的考核应用,引起管理者的关注,并加以重视,方能逐步降低业务和财务风险。对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的会计人员,可通过内部绩效考核,促进整改措施的落实,举一反三,应用于实际业务工作中,并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保证财务共享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对财务共享中心外的部门和人员,在企业集团建立起信用级别机制的基础上,可将稽核结果与其信用等级进行挂钩,应用于部门绩效和员工管理上,引起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此外还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和审计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点评和披露。
五、结束语
轨道交通企业集团不再只是单纯于一种业务模式或业务板块,也正由于随着业务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对财务共享中心所提供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体现在效率上,而更加体现在质量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情況和特点,为降低和防控财务风险,需要财务共享中心严格执行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把控流程风险,并且通过事前和事后的内部稽核手段加以落实,发现问题敢于面对和改进,采取积极的整改措施,从而提高财务共享中心服务质量,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玉辉.财务稽核在管控系统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2(23):118-120.
[2]雷亚琳.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稽核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18).
[3]彭文超.浅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稽核体系[J].企业文化旬刊,2015(4).
[4]班晓瑾.财务共享平台下的稽核体系[J].新理财,2010(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