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三步曲

2020-07-06罗前朵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型汇报书籍

罗前朵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让孩子迈向阅读之路,愿意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呢?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孩子们扬起书的风帆。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课堂,上好每一节课外阅读课。

一、书籍的选择

书籍的选定很重要,因为教师的课只是导火索,是要通过点燃这根导火索来引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所以书籍的选择一定要遵从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取向。如低年级的孩子一般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绘本系列和浅近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的画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到了中年级,是阅读兴趣的巩固与保持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推荐给孩子的书籍仍然要凸显其趣味性,可以推荐一些精彩而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在童话的王国里收获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到了高年级,书籍的选择应该广泛,多角度地引入不同类型的课外书,以满足这个年龄段孩子对知识的需求量。

二、课型的定位

课外阅读课一般来说有三种课型,即作品导读课、作品汇报课和阅读指导课。这三种课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作品导读课应重在教师的“导”,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激趣,让学生产生读书的兴趣,二是导法,让学生猜测阅读,梳理主要情节,赏析片段。同时在导读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故事的情节,还要关注其语言文字。一位教师在执教导读课《草房子》时,教师对故事本身采用了猜、读、赏等多种形式,孩子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被“秃鹤”和“阿桑”的命运所牵系,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对这本书产生了读书的兴趣,单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可是在这节课上教师的导只是局限在了故事的情节上,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这样的导读课就显得有点狭隘了。

作品汇报课我觉得其任务是学生汇报自己读书所得,这是建立在孩子已经读完了要求汇报的整本书的基础之上,汇报的内容不仅是对故事内容的汇报,还应有自己读书方法的汇报。这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与孩子们一起阅读书籍,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共鳴。

而阅读指导课,任务应是引导学生如何阅读课外书,这样的课型选用的一般都是绘本,因为绘本内容相对来说短小精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因为此时的读只是为孩子阅读搭建了一座桥梁,孩子们只有掌握了过桥的方法,才能在书的天地中自由驰骋。让学生根据情节猜故事。

三、教学的归宿

无论上的是哪种课型,选择的是什么样的书,教师都要明白上这节课的最终归宿是什么。那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激起孩子读书的欲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论语》中孔子启发式教学的重要言论,我觉得对课外阅读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课堂上达到“不愤”和“不悱”时,说明孩子已对故事产生了兴趣,有了读书和表达的欲望。同时教师在精彩的环节,精彩的片段或揭示结局的地方,教师欲言又止,激起孩子无穷的好奇心,勾起孩子读下去的欲望。

一位教师在《不一样的卡梅拉》阅读教学中,带着孩子一同阅读故事,边读边想边猜,想故事,猜故事,孩子们读得很开心,猜得也很快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孩子们已被故事深深地吸引,跟随着主人公小鸡卡梅拉一起踏上了看海之路。而就当孩子们快要到海边的时候,老师却戛然而止。此时教师巧妙地出示了书目,引导孩子们去读故事,我相信如果有书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接着老师又出示这一套书的其它书,采用的都是欲言又止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孩子阅读的欲望。

书籍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课外阅读也应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美的享受,教师应行走在阅读的道路上,上好每一节课外阅读课,做孩子们阅读的引领者,让孩子们在广袤的书海中汲取营养,尽情遨游。

猜你喜欢

课型汇报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领导难找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