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市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

2020-07-06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5期
关键词:梅州市教师队伍岗位

5月20日下午,省教育厅召开2020年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视频会,认真总结和交流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和研判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并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珠海市、梅州市、韶关市和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以及肇庆学院等单位交流分享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这里,我们来看看梅州市是如何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

梅州市教育系统在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各县(市、区)于2019年秋季开学前顺利完成岗位竞聘,全市共41197名教师参加竞聘,通过校内竞聘、区域竞聘、校际竞聘等多轮竞聘,41193名教师获聘,跨校交流或分流或调岗教师数3361名,4名落聘教师经过3个月的跟岗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后聘至新岗位。这次改革打破了教师在学校之间交流轮岗的“藩篱”,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活力。

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

“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启动后,市、县(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编办、财政、人社、纪委监委、公安等部门全力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各县(市、区)教育局担负起改革主体责任,统筹推进落实改革举措,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级中小学校也相应成立竞聘工作领导小组、人事争议仲裁小组和评审小组,负责本校竞聘方案的制订、竞聘人员的资格审核和竞聘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多次召开“县管校聘”专题会议,分析、研判、解决竞聘上岗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调整好推进的时间节点和思路举措。

二、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探索思路

2017年下半年,梅州市将平远县列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该县及早动手,严把“以岗定人、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三关,对全县教师采取以校内竞聘、区域竞聘、全县校际竞聘等方式竞聘上岗,通过多轮竞聘,促进了教师发展动力。2018年秋季开学前,2204位教師通过竞聘成为广东省自实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指导意见》后首批“系统人”,实现改革工作的“开门红”。2019年4月12日,平远县教育局推进落实“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经验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上作了汇报交流。

三、严格竞聘程序,确保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开展岗位竞聘是改革的核心环节。各中小学按照改革工作要求,精研细琢,科学制定细化了本校的教师竞聘方案,坚持一面镜子照、一把尺子评,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方案实施过程中能尊重教师主体地位,让教师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竞聘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上岗机会,实现个人与岗位相适应,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竞聘工作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实绩、严格考核的原则,在竞聘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公开,普遍采取“校内竞聘、同学段跨校竞聘、跨学段跨校竞聘、组织调剂”的竞聘方式,分步推进,对人数较多的学校、区域组织分组竞聘,保证岗位配置结构最优。各学校结合实际,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制定规范的竞聘办法和透明的竞聘程序,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共识。

四、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有序推进

“县管校聘”改革热点难点多、社会关注度高,迫切需要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市、县(市、区)教育部门通过大会、小会、专题会和学习会等大力宣传大政方针,让改革思想深入人心,使学校和教师认识到“县管校聘”是破除教师交流体制障碍、解决职业倦怠的有效举措。各地各学校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政策措施解读,做实做细解疑释惑,引导教师主动顺应改革、融入改革、推进改革,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五、严肃工作纪律,确保顺利实施

在推进“县管校聘”过程中,各县(市、区)严密组织、严格程序、严格考核、严肃纪律。梅江区成立了“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监督小组,并邀请市、区“两代表一委员”一同对推进工作实行常态化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严格落实“区管校聘”工作领导、部门、干部责任,形成责任清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梅县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教师竞聘上岗工作督导组和6个区域竞聘上岗工作督导组,按时间节点分赴全区各学校、各区域,督导岗位竞聘的全过程,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疑惑,一件一件事项研究、一个一个环节落实、一项一项任务突破。五华县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多次在会议上强调,严肃工作纪律,坚决守住政治红线、组织红线、纪律红线,做到“不干扰”“不打招呼”“不走人情”。制订工作纪律“十不准”,聘请社会监督员和纪委监督员全程监督。在竞聘过程中,实行近亲属回避制度,二轮、三轮竞聘实行异地评委制度。现场竞聘全程录像,所有竞聘信息和竞聘岗位及时在政务OA系统、工作微信群、教育公众号公开公示,确保了改革在阳光下顺利推进。大埔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明“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必须坚决做到“十个不准”;强化属地责任,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检查;强化督查问责,县纪委派出专门的工作组进行巡查督查。

六、体现人文关怀,确保队伍稳定

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竞聘工作完成后,各地也充分体现对分流教师的人文关怀。梅县区教育局专门召开全区中小学学校校长会议,要求落聘人员原工作学校应反复做好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工作,全力做好后续竞岗的参谋服务工作,充分体现原学校的关心和爱护。在五华县,竞聘结束后,要求学校对分流教师加强人文关怀,专门为分流教师召开欢送会,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和车辆送分流教师到聘用学校;接收学校召开欢迎会,解决好教师食宿问题,让分流教师在新的单位能安教乐教。县教育局加强对分流教师的岗位培训,通过集中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让分流教师能更快适应并胜任现任教学岗位。

取得的成效

通过“县管校聘”,全面盘活了教师资源,破解教师职业倦怠,激发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了梅州市教师队伍的活力。

一、盘活了教师资源

实现了教师转岗分流,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教育发展的超编缺编问题和教师跨区域交流问题。改革后,通过编制和岗位的合理调控,确保了退补机制。推动了优秀教师从超编超岗学校向缺编缺岗学校流动,从城区学校向乡镇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解决了校际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推动了一些不能在一线或长期请假的教师流动竞聘到教辅岗位或后勤岗位,实现了人岗匹配的合理统筹。

二、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

改革之前,教师没有危机感。特别是一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热情减退,教学水平难有大的突破,有些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后,他们普遍有危机感,担心自己能否聘上。竞聘上岗要向大家亮成绩单,落聘意味着要调离原学校,因此老教师也不敢懈怠,把压力和紧迫感转移到提高教学水平上,教师从被动接受工作到主动申请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三、促进了学校优质管理

突出落实中小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把教师的岗位聘任、业绩考核、奖励等日常管理权限真正赋予学校,最大限度激发校长办学治校的积极性。教师竞聘上岗对教学工作进行了量化评分后,不但释放了学校管理的压力,调动了教师对学校管理和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还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为迎接新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梅州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县管校聘”工作的部署要求,突出抓认识提高、抓督导落实、抓总结提升,及时跟进各学校所聘教师是否实现“人岗匹配”,进一步抓牢教师的转岗培训、思想动态、突发应急等工作,总结反思“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竞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炼推进解决问题的做法,强化管理改革工作的跟踪督查,有效解决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进一步盘活教师资源,助推梅州市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广东教育)

猜你喜欢

梅州市教师队伍岗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国内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