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微专题
2020-07-06郑丽君
郑丽君
地貌是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中的重要考点。从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来看,地貌内容考查比重较大,考查的频率增高,考查形式多样。常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各区域地形的特征、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突出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考生往往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对相关原理、规律掌握不牢固;语言表述不准确或答题不够全面。因此,在高三地貌内容复习时,应该从地形地貌类型、特征描述及形成过程,与其它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知识整合。本文将从知识梳理、常考考点分析、高考试题透析等几方面进行复习思路的梳理。
一、主干知识讲解
地貌的内涵比较广,广义的地貌包括了地形和地势,所以,地貌考查也涵盖了地形和地势的考查。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的总称;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貌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陆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地貌侧重于成因分析,比如构造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下形成)、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海成地貌、风成地貌等(主要是外力作用下形成);另外,从更加微观的角度看,地貌包括山谷、山脊、鞍部、山顶、洼地、陡崖、三角洲、冲积扇微地貌等。
二、考点分析
考点1:地形类型判读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主要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判读。就近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各省区命制的新课标高考地理卷来看,这一考点主要考查陆地地形的判读,而对海洋地形的判读和考查比较少见。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增加了关于海洋地貌部分的内容要求,“选修2海洋地理”中也有相关的课标要求:2.2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海底地形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考点2:地形特征描述
在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中,结合区域背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考查区域地形特征描述很常見,以低难度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描述某地区地形特征的思路:主要从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两方面表述。地形特征应包括地形类型及其结构,主要地形的分布以及典型的地貌形态(分布位置、延伸方向);地势特征包括海拔,地势倾斜和地面起伏。根据具体要求还应注意地形区分布特征描述:区域内有哪些地形区,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和地形区的延伸方向(面积,典型地貌)。另外具体答题过程中应留意区域的大小,宏观区域地形特征描述与微观地形特征描述的区别,具体根据情景判断;有时还需将区域分段进行描述。
考点3:地形成因分析
地形成因分析,更关注地理过程分析,可从地理学科综合性特征出发来思考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高山、盆地等),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板块构造学说、地质构造成因和外力作用原理都是主要理论依据;一般来说年轻高耸的地形多内力占主导,古老低缓的地形多外力占主导,内力造山成谷,地表崎岖不平,外力削高填低,地表趋于平坦,但分析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4:地形影响分析
这一考点主要以区域为背景,要求考生从地图中获取关键信息,考查地形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考查综合思维这一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作答思路应结合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进行作答,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包括海拔高度导致气温变化,一般来说,垂直递减率为0.6°C/100米;阴坡与阳坡的气温差异,阳坡高于阴坡;(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包括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山区降水多于平原;(3)地形对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1)地形约束着河流流向和水系的形态;(2)地形坡度影响河流流速、水能、航运条件(价值)。
3.地形对土壤的影响。(1)山地不同高度土壤类型的垂直变化;(2)山地不同高度、坡度土层厚薄的变化、山区与平原土壤比较(有机质、肥力)、阳坡阴坡的土壤(水分和温度)。
4.地形对生物的影响。地形通过影响气候间接影响生物。(1)地形影响生物总量、种类、多样性变化,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地域分异越显著,整个山地生物多样性越丰富;(2)坡向影响生物分布,阴阳坡的物种构成、食物链结构、生物多样性都有差别;(3)地形影响特殊、特有物种形成。山地河谷成为气候巨变过程中的生物避难所,可能导致古老、珍稀、孑遗物种存在;岛屿孤立封闭的环境,与外界物种交流少,是生物古老、特有种的常见分布地。
5.地形对物种交流的影响。(1)地形的阻隔作用。巨大的高原和山地成为物种交流的障碍;(2)部分地形成为生物交流的通道。平原、谷地、山口等可成为物种迁移或交流的通道,促进了物种的迁移、传播、融合。
6.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规模的影响,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聚落集中布局且规模较大;丘陵山地地区,地形复杂,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山地高原地区的城市沿着河谷分布。
7.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地形类型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高原山地地区一般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2)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影响交通路线的分布,高原山地地区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交通线路的延伸方向,呈“之”字形。
8.地形对农业的影响。(1)宏观上,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生产类型。高原→畜牧业,山区→林业、立体农业等;(2)微观上,不同海拔、坡向、坡度等通过影响气候各要素(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蒸发,气象灾害等)影响农业。
9.地形对自然灾害(地质、水文、气象)的影响。(1)坡度大容易形成山地滑坡和泥石流;(2)地势低洼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3)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山地阻挡气流通行,平原峡谷有利于气流通行。
10.地形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四周封闭地形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平坦地形有利于污染扩散。
三、高考试题透析
(一)近年全国卷地貌考点分布情况
(二)典型真题解析
1.地形特点描述
(2019年课标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區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解析】(1)读图(注意图中县界线),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东北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平且面积狭小,再结合材料“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可推测宾川县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耕地应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因此宾川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等地势低平处,由于高山面积广、河谷面积狭小,宾川县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数量少。
(2)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
【核心素养考查】根据空间尺度的大小 ,从整体与局部两方面来综合分析云南省宾川县的地理特征(区域认知);从区域综合角度分析宾川县地形特征、地形对耕地分布及数量特点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综合思维);耕地分布特点充分体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参考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2.地形成因分析
(2019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2)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核心素养考查】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地壳运动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综合思维)。
【参考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3.地形影响分析
(2019课标Ⅰ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解析】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鐵路修建及运营,B对,ACD错。
【核心素养考查】从区域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保护 (区域认知);时空综合角度分析铁路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铁路线沿河谷分布,体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参考答案】6.B
4.海洋地形
(2019江苏卷)30.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图甲为“阿拉伯海海底地形图”,图乙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海底地形为________,判断理由为________。
(2)乙海区可能出现的最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危害有________。
【解析】(1)大陆坡分布在水深200米到2000米的海底,从图中可以看出,它是大陆向海洋的过渡区域,等高线密集,深度大,坡度陡,因此该地形为大陆坡。(2)乙海区靠近波斯湾的唯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生产石油,因此该海区有可能会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来往船只较多,扩大石油污染面积,影响海洋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威胁渔业的发展,破坏海洋的生态,会导致珊瑚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油污也会影响海洋美观,尤其是滨海旅游影响较大。
【核心素养考查】从区域视角认识可可西里卓尔湖周边地区的地理特征(区域认知);从地理要素综合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湖水外泄带来的影响(综合思维)。
【参考答案】(1)大陆坡;深度较大,坡度陡
(2)海洋石油污染 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发展;影响海滨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