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时光的棕树

2020-07-06葛取兵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蓑衣蒲扇早稻

葛取兵

正月初三,去乡下看望三舅。三舅的老屋旁边的一株棕树昂然站立,勾起了我的少年记忆。

少年时每一次回乡,我总喜欢擎一柄棕叶在手中挥舞,摹仿《西游记》牛魔王的宝器——芭蕉扇。棕叶是制扇的原材。乡间农人就地取材,把棕叶砍下,剪成圆形的,用土布包上边,一把简单的蒲扇就成了。蒲扇用久了,青翠不再,成了枯黄色,但树的清香尚在。

蒲扇是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器物,在夏季的酷热中愈能凸显其价值。蒲扇本身具有“生命”,能够以它的嗅觉或触觉感受四时的变化。以前,一到夏天燥热难耐,惟有一扇在手方能消暑度夏。拉车的、挑担的、做鞋的、卖西瓜的,人手一把。蒲扇皮实经使,能用几个夏天。“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待到立冬。”民间早就流传的俚语,就是扇子作用的注脚。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拉了一天的车,累得趴倒在铺板上,摇一把蒲扇,这是农村最常见的场景。济公衣衫褴褛,一把破蒲扇,承载着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一个传说人物的传奇。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成为心中无法磨灭的经典。

每年的盛夏是农村的“双抢”季节——收割早稻,抢插晚稻秧苗。这时,我会来到乡下的外婆家帮忙。虽然不是主要劳动力,但也帮着割早稻、抱禾把、晒谷、插秧。那时没有电扇,消夏就是一把扇子在手。到了晚上,外婆摇着蒲扇,为我们扇风驱蚊。牛郎织女,精忠报国的故事随着蒲扇扇出的缕缕清风进入我的心田……

蒲扇的用处不止是扇风。太阳刺眼的时候遮阳,阵雨骤来时又可代伞,劳作间隙还可当坐垫,甚至可以成为训子的工具,小孩子不听话,伸手一蒲扇,不伤骨不伤皮。在农村,棕叶最常见的用途就是扎扫把。乡下的院落随处可见棕扫把,不纤秀,却实用。由棕叶扎成的扫把结实耐用,可用上几年。此外,裹粽子离不开箬竹叶,而捆扎之物,非棕叶条莫属。端午佳节,母亲将两张箬叶叶尖相叠,弯成斗状,抓一把米,用筷子插紧,再把宽些的箬叶向里折,盖住盛米的“斗”,多余部分顺势往下折靠,用棕叶扯成细绺,绕两圈打转,用力打结抽紧。一只青衣粽子,就做好了。

让我对棕叶产生好感还在于棕叶制作的手工艺品。一片片随手可摘的棕叶被民间艺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一双貌似笨拙的手,三下两下就能编织出惟妙惟肖的动物世界:青蛇、翠鸟、苍狗、老鸡、蝴蝶、蚱蜢……简单而又美好,给我的少年时光带来了很多快乐。

这精妙绝伦的棕编技艺,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棕编技艺需截取刚长成而尚未展开的嫩叶为原料,以一根叶茎为筋架,采用结、辫、捻、搓、拧、串、盘等技法,被誉为“灵巧的指尖艺术”。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年未能看到棕编,棕编技艺因无人继承,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记忆中有一位技艺高超的街头棕编的老人。他的摊子极简:小捆撕成条的棕叶,一把矮凳,一把剪刀,一瓶水和一辆自行车,车来车往的路边一坐就是一天。老人编织认真细心、神情专注。他信手捻起两片棕叶,灵活的手指在叶间快速穿梭,三五分钟后,粽叶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青蛙,栩栩如生的蝴蝶。这些手工艺品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引来许多人驻足围观,让人们为之惊叹。我想,除了老人精湛的手艺让人折服,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上所蕴含的匠人精神——将一件小事不厌其烦地做到极致。

棕树的价值远不止一柄蒲扇、一把扫帚那么简单,即使让孩子们欣喜的棕编,过去也只是乡下艺人流浪江湖的讨生工具。棕树的精髓在于树干上裹着的层层棕片,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千棵棕,万棵桐,一世吃不穷”的民谣诠注着棕树曾经的辉煌。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把棕树皮捶软,贴在木板上,成了鞋底壳子,让人们在寒冬里有了些许暖意。从棕树上割下棕块,再把棕块撕成棕毛,可以制成床垫、蓑衣和鞋垫。在这其中,制的棕绳更是用途广泛。

制棕绳在乡村被称之为“搓棕绳”。三舅那双比棕毛更粗糙的手,把棕毛正倒交替一前一后一前一后,像是在重復着洗手的动作。这手中搓着的棕绳像是一眼泉水,汩汩地流出来,又流进乡村生活,把乡村的温暖系得紧匝结实。

在乡村,一根绳子的作用非常重要。稍稍静下心来,梳理一下,乡村生活,绳子随处可见。农事中的牛绳、马缰绳、纤绳、网绳、井绳、晾衣绳,每一种都少不了棕绳的影子。少年时,放牛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性子再烈的牛,只要被棕绳牵住鼻子就变得温顺了。

我对蓑衣充满好奇。头戴斗笠蓑衣,仿佛一个神秘的隐者,抑或是漂泊江湖的侠客。蓑衣是乡下各家必备雨具,防水又保暖,赶集、下田、看庄稼,雨水淋不透。南方多雨,蓑衣必不可少。有一帧画面至今仍然清晰地浮印在我的脑海:一场暴雨突然而至,早稻收了,晚稻秧苗刚插进水田。雨未歇,三舅便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手提锄头到田间放水。我站在屋檐下,三舅,在雨雾中蹒跚前行,只为不耽误农时。每每想起这一幕,我心底对辛勤耕作、吃苦耐劳的农民的敬意油然而生。

少年时光的棕树,丰富了我的生活体验,让我了解到棕树背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棕树的用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承载的技艺和文明不会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它会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蓑衣蒲扇早稻
早稻迎丰收
香蒲扇底故乡风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从蓑衣到现代雨披
蒲扇摇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物微情浓
题蓑衣鹤育雏图
蓑 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