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溪烟叶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06谭波郑林林刘冲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烤烟高质量发展对策

谭波 郑林林 刘冲

摘要    本文对巫溪烟区烟叶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制约巫溪烟叶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巫溪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烤烟;高质量发展;制约条件;对策;巫溪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232-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19年是烟草行业系统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1]。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烟草行业受2个烟库存偏高、烟叶消耗总量大幅减少、烟叶单箱消耗逐年下降、烟叶总量持续调控等影响,烟叶计划和规模持续下降,优质核心烟区不稳定,烟叶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给烟叶生产发展带来很大压力[2]。近年来,巫溪烟叶经历了规模调控、精益探索、质量攻坚,产业发展趋于稳定,种烟规模趋于合理,特别是近3年来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得到了工业企业的高度认可。全县烟叶基地單元建设和绿色防控示范区平稳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成效显著,烟叶精益生产理念深入人心。但随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推进,探索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势在必行。本文对巫溪烟叶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巫溪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调研基本情况

1.1    巫溪烟区基础条件

巫溪位于渝东北边陲,与鄂西陕南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巫溪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烟叶种植带,全县耕地面积8.67万hm2,适宜种植烤烟的面积2万hm2,地形以山地为主,烤烟分布在800~1 400 m中高山区域。巫溪烟区位于全国烤烟烟叶醇甜香韵地理分布之中,为重庆最适宜种植区(土壤和气象条件满足度≥80%)[3]。全县森林覆盖率68.3%,水源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质天数达350 d以上,基本实现“一片森林一片烟,片片都是生态烟”,有利于绿色生态优质烟叶“渝金香”品牌培育和绿色优质产品的供给[4]。

1.2    烟区基础设施条件

近年来,巫溪烟区累计投入逾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提升基本烟田、站点、烤房、育苗大棚、农机、烟水、烟路、防灾体系等八大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先后建设现代标准化站点4处,建设烟田机耕路约300 km,建设烟水项目约20万m3,建设援建道路259 km,争取水源性工程项目1处,全县受益乡镇20余个,受益农户上万户,烟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1.3    烟区发展现状

巫溪烟叶坚持按照“市场导向,订单生产”的既定工作方针,以“三优化”为基础,紧紧围绕“控总量、抓特色、提结构、促增收”烟叶工作主线,以打造“渝金香”烟叶品牌为目标,坚持党建统领,突出精益引领,抓实关键补短板,突出创新破瓶颈,产业根基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实现了烟叶效益、规模化种植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烟农满意度、全市对标效果显著提升,与河北中烟、浙江中烟、云南中烟、上海烟草等工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    制约巫溪烟叶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及表现形式

2.1    烟农队伍不稳定

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资料,分析近10年巫溪烟叶生产数据发现,2009—2011年巫溪烟叶处于规模扩张期,每年烟农户数略有增加,并稳定在3 000户以上。2012—2013年巫溪烟叶发展处于转型期,户均规模明显提升,烟农种植户数逐步下降,并稳定在2 000户左右。2014年以后,巫溪烟叶发展处于质量攻坚提档升级期,因受行业控规模影响,全县烟叶种植户数进一步减少,烟农结构逐步优化,并稳定在1 000户左右,全县烟叶种植规模从高峰时期的6 750 t调减为当前的3 000 t,烟农户数大幅减少,2019年全县烟农种植户数仅有767户(表1)。通过分析2019年烟农数据发现,烟农年龄最大的75岁,全县烟农平均年龄50.01岁,50岁以上烟农占烟农总数的比例达到51.6%,40岁以下烟农数量仅占烟农总数的11.5%。由此可见,烟农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年轻烟农数量明显不足,烟农结构优化势在必行。同时,因老龄化加剧,烟农队伍在数量上的减少趋势将会日益明显,不利于烟叶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2.2    土地流转不规范

2009年以前,因为户数多、种植规模小,烟田以农户自留田为主,种植零星分散,难于集中管理,烟叶质量不均衡,户际差异较大。随着规模调控,户数逐渐减少,户均面积逐年提高,2019年户均面积2.27 hm2。根据数据统计结果,烟叶规模为2~4 hm2时,烟农收益率相对最高。随着户均规模的提高,土地流转问题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烟区土地流转多以烟农自发流转为主,模式单一、价格不稳、随意性大,严重影响烟田稳定和烟农稳定,直接导致烟叶计划落实不确定性增加,不利于烟叶产业的稳定发展。此外,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在扶贫产业项目支持下,烟叶与其他产业争地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近年来不断优化烟区,尽管优势烟区集中度增加,但因部分烟田连年种植烟叶,出现土壤退化、病害加重等问题,急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烟叶种植田块轮作,促进土壤保育,减少病害发生。

2.3    烟技队伍弱化

随着烟叶种植规模调控,烟技队伍人员超编,无新老更替。全县生产人员平均年龄46.3岁,最大年龄57岁, 45岁以上生产人员数量46人,占比64%。全县生产人员无任何技能等级证书的21人,占比30%;具有二级证书的5人,占比7%;具有三级证书的18人,占比26%;具有四级证书的26人,占比37%;有多个证书的7人,占比10%。生产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协调能力明显不足,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年龄结构老化趋势日益明显。

2.4    配套设施老化严重

全县共有卧式密集烤房2 324座,其中建于2010年前的占比40.01%,2011—2013年兴建的占比59.99%,因使用年限过久,部分烤房设备已严重老化。同时,因计划持续调减及优化布局,部分产区烤房闲置情况严重。虽然户均规模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更利于烟农集中管理,形成规模效应,但新烟区和部分核心烟区对卧式密集烤房的需求较高,现有密集烤房不能满足烤能需求。尤其随着户均规模的提高,成本投入、用工管理、技术落实等难度系数逐步增加,不可控因素风险明显增加,因而烟农对卧式密集烤房的需求和依赖更加明显,对产业的稳定和高质量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

2.5    种植品种单一

巫溪烟区主栽品种为云烟87,已连续种植多年,品种单一导致病虫害防控风险增加,使全县每年稳定烟叶产量压力变大。再加上每年度自然灾害频发也对烤烟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巫溪在尝试引进新品种K326,但该品种上部叶烘烤技术要求高,烟农熟练掌握运用难度较大,上部叶烘烤效果不理想,导致烟农满意度、需求度并不高。同时,随着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质量需求的提高,单一品种已无法完全满足不同工业企业的需求。

2.6    烟叶生产用工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提升,一方面减轻了劳动强度,一方面节约了用工成本,过去烟农用工量>420个/hm2,当前用工基本控制在255~330个/hm2之间,其中专业化服务用工>15个/hm2。烟叶生产在机械化作业、专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方面逐步实现了流程化、工序化、班组制、工位制。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运输、专业化烘烤、专业化分级等保证了烟农减工降本,烟农亩均用工数量显著减少,但烟农用工成本不降反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整体工价提高,导致投入成本明显增加,种烟比较效益降低。

3    原因分析

3.1    烟叶生产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烟草行业面临着控烟履约、新型制品、完善体制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内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短板瓶颈不容忽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同时,随着全国控烟履约责任逐步增强,卷烟新品推陈出新,这也直接影响着行业整体烟叶库存。烟叶计划不断调减,烟区稳定、烟农稳定、烟田稳定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就巫溪而言,尽管近年烟叶生产工作落实情况良好,但上等烟比例、单位面积产值、均价等关键指标相比全市其他烟区并不突出,烟农种植烟叶收益不高,比较效益不明显,严重影响着烟农的种植积极性。

3.2    巫溪县地域实际的影响

巫溪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均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尤其年轻一代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而现有的烟农队伍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从事烟叶生产意愿的群体缺乏增长潜力。且烟叶生产本身为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农业产业,相比其他产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严、用工要求高,这些因素导致烟叶种植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巫溪烟区机械化作业难度较大,土地流转模式尚不规范,这些都制约着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产业发展吸引力不强。

3.3    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影响

烟技员多为2012年以前进入行业,多数是当地较优秀的烟叶种植农户,虽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学历不高,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不足,自我创新能力不强,随着年龄的增加,烟技队伍弱化现象日益突出。

3.4    配套设施的影响

烟叶配套设施建设时间较长,更新缓慢。当前,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维修项目上,缺乏新建项目,导致设施老化严重。因计划调减、布局优化导致部分设施闲置,尽管设施总量多,但质量较差,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3.5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率明显提高,但是山地烟区的自然条件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生产率提高幅度并不明显,尤其是烟叶生产,劳动强度依然居高不下。受工业企业需求的影响,真正既能满足工业需求又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引进力度还不够,新品种试验力度还需要加强。

4    对策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也是一场关系烟草行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要实现巫溪烟叶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转变观念,清醒认识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必要性,还要强化认识,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明晰其概念和要求,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到整个实际工作中。

4.1    立足长远,打牢烟叶生产发展基础

4.1.1    积极培育职业烟农,稳定种烟队伍。加大职业烟农培育力度,职业烟农是指烟叶种植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收入主要来自业内有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或专业种植户。建立规范的职业烟农认定制度,完善职业烟农数据库,对认定的职业烟农实行动态管理,并予以政策、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调动农户积极性,以此作为稳定烟农队伍的主要手段;积极开展烟叶生产技术培训,并注重从技术培训向管理培训延伸,促进烟农综合能力的提高,及时为烟农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烟农实施分类管理,针对烟农存在的不同短板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及时补齐烟农存在的短板;加大行政宣传引导力度,分析烟叶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利弊,积极引导农户合理規划,稳定发展相应产业。

4.1.2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稳定种烟田块。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是烟农间的自发流转模式、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协调流转模式、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集体股份制土地流转模式、农场化种植流转模式。实施土地流转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并与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相结合,切实提高烟叶生产规模化效应,真正增加烟农收益。要积极引导搭建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健全流转机制。要及时落实配套政策,对于流转的土地种植烟叶,要通过计划资源、技术指导、配套设施等政策配套予以倾斜,保障流转土地产出较高效益。

4.2    多方协作,共建订单生产基地单元

基地单元建设以“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技主力”为理念,按照“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工作目标,坚持品牌需求导向,坚持基地单元共建,坚持工商研合作,坚持统筹规划,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坚持有效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建立新型合作模式。工商学研共同制定生产技术方案,确定烟叶主栽品种,明确烟叶生产技术短板,推行技术优化,工业全程参与基地单元烟叶生产过程,积极引入专业化方式,对标原料要求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落实科技创新,努力实现基地單元烟叶品质特色化,完善基地单元原料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烟叶质量可追溯机制。

4.3    合理规划,完善配套设施保障

围绕基础设施管护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烟农参与烟用基础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围绕烟区优化,认真做好基础设施新建和维修规划,确保新建和维修的基础设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积极引进并推广新一代烘烤设施设备,实现烟叶绿色生产,重点要加快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烟叶烘烤上的推广应用;针对烟区调整而出现的基础设施闲置情况,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方案,对于能够使用的,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迁建,以实现基础设施效能的最大化。探索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职业烟农培育同步实施,形成相互促进机制,最大限度地稳定烟叶种植区域。

4.4    注重创新驱动,提升烟叶质量

要坚持“好烟叶是种出来的,不是收出来的”理念,立足生产各环节管理控制、技术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不放过过程管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并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引进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模式,广泛开展针对性的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全方位提升烟叶质量。一是积极推进土壤保育工作,加大合理施肥、农家肥施用、绿肥种植、田块轮作宣传力度,确保烟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二是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科学合理用药,禁用除草剂,实现烟叶质量安全;三是加快先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加快小型适用轻便机械推广应用,加大CF8704烤烟品种推广,积极推进新能源烤房应用,减少烘烤污染;四是强化烘烤过程班组作业和烘烤工作由上到下的监管体系,实现关键环节由专岗把控,专岗由专人值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采、烤、分、收”各环节工作有序衔接,把好烟叶质量关键关口;五是持续强化合作社建设,打好“乡村振兴、扶贫攻坚、促农增收”三张牌,借力党政政策、成熟企业、行业影响、烟农资源,做好主业提质提效、副业增收创富,全方位提升合作社影响力。

4.5    注重烟技队伍培育,确保生产工作执行到位

烟技队伍是烟叶生产工作监管的最前线,是烟草行业面向农户的最近窗口。烟技队伍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烟叶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加强烟叶生产人员的年轻化建设,形成合理的年龄队伍结构,充分发挥“传帮带”的良好传统;二是积极开通生产人员特别是烟技员的技能比武渠道,营造“敢比、肯学、能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其优势和长处;三是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技术能力培训,更要注重管理能力培训,促进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四是加强逗硬奖惩考核,逐步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增加工作执行到位的紧迫感,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5    参考文献

[1] 夯实基础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N].东方烟草报,2019-12-10(001).

[2] 何家雄.经济下行压力下烟草行业做好节流与截流的途径[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32(12):115-117.

[3] 乔学义,王兵,熊斌全国烤烟烟叶特征香韵地理分布及变化[J].烟草科技,2017,50(5):66-72.

[4] 靳丽鸿.楚雄州建设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18(5):116-120.

猜你喜欢

烤烟高质量发展对策
站点精准直调模式在烟叶调拨过程的应用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烤烟栽培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