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环境自然度与师生缓压效益的耦合关系
2020-07-06杨思程
杨思程
摘 要:相关研究指出景观环境具有缓解压力和恢复身心的疗愈功能。但是何种景观环境能发挥更好的缓压效益是本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本课题以苏州地区大学校园景观自然度和师生缓压效益关联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反馈实验和问卷调查找出其关联规律,归类分析何种类型的校园景观环境更有利于师生压力缓解,从而通过景观改造缓解师生的压力问题,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关键词:自然景观;缓压;景观疗愈;师生;生物反馈
1 緒论
1.1 研究动机
由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所带来的激烈竞争,现代高校学生和教职工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过研究调查,80%的学生由于就业考试问题存在轻度校园压力,10%的学生存在重度校园压力,因此许多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心理负荷而采用自残、自杀等极端方式来减缓压力或解决问题;而与此同时,老师面临的社会工作压力也不容忽视,据调查显示,85%的老师表示普遍存在工作压力。老师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在十个小时左右,42%的高校老师双休日仍然需要加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起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景观缓压的疗愈方法,借鉴疗养院的疗愈景观来进行校园景观建设。但究竟何种景观环境能更好发挥缓压效益,能更好使师生压力得到释放,并未有许多研究。因此这个问题成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动机。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景观类型和缓压效益之间的关系,景观环境欲以景观环境自然度进行探讨:在不同自然度景观的刺激下,比较测试者的生物反馈信息,比较其缓压效益的差异。借此了解何种自然度的景观对师生缓压效益最佳。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
(1)探讨师生对景观环境自然度的偏好;
(2)探讨景观环境的自然度与缓压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
1.3 研究范畴
景观包含许多类型,但本研究着重探究不同自然度的景观环境与师生缓压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主要是选取校园中景观自然度不同的环境,通过不同自然度景观环境氛围的刺激,来分析其中的差异与最佳景观环境。本研究结果的讨论将着重在景观环境自然度与缓压效益之间的关系,并以脑电生物反馈指标来寻找缓压效益的最佳值。以此证明偏自然景观环境对师生缓压效益更大。
2 文献回顾
2.1 景观环境对师生的缓压效果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快速紧张,远离了乡村自然,行走在车水马龙间,高校师生因学业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的堆积,常常使其心理产生负面情绪,导致情绪崩溃,过度紧张焦虑等情况,严重的出现抑郁症等疾病。
而景观缓压效益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著作和论文面世,如罗密罗林斯(Romy Rawlings)写了《医疗花园》(Healing Gardens,1998),我国王江萍、谭少华等学者通过在我国公园中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恢复性景观环境有利于缓解师生的精神压力,同时研究了高校师生精神压力的特性;安徽建筑大学的吴磊也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心理修复功能探究得出景观环境建设有助于缓解师生精神压力,这些研究都为校园疗愈景观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些发达国家也陆续出现了针对校园疗愈场地的景观设计,或建立许多特色休憩广场为学生老师提供缓压休憩空间。
2.2 景观环境特性定义
2.2.1 自然与都市景观环境定义
对于自然景观环境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划定方法,例如2005年Regan和Horn将自然景观环境划分为五种类型:原始自然地、人为栽种自然地、自然水域地区、绿色自然地区、任何自然地区。而根据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范围不同,各自对于自然景观环境的划分存在较大差别。根据本次研究课题的范围和目的,将自然环境定义为由水体、植被、山体、土地单一元素或多元素组合而形成的场地。除此之外由工业建造完成的元素均划为都市景观元素。
2.2.2 自然度划分
自然度是基于自然景观环境特性对于场地景观环境的自然程度的判定。为便于研究和分析,现将景观环境自然度划分为五个层次:绝对自然景观环境(场景中元素均为自然景观环境元素)、偏自然景观环境(场景中元素既包含自然景观元素也包含都市景观元素,其中自然景观元素占比大于都市景观元素)、半自然景观环境(场景中元素既包含自然景观元素也包含都市景观元素,其中自然景观元素占比约等于都市景观元素)、偏都市景观环境(场景中元素既包含自然景观元素也包含都市景观元素,其中自然景观元素占比小于都市景观元素)、绝对都市景观环境(场景中元素均为都市景观元素)。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假设
依据本课题所制定的研究目的和相关文献回顾。制定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一:师生更喜爱偏自然景观环境;
假设二:景观环境的自然度与缓压效益之间的关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关系,偏自然景观环境的缓压效果最好。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基地
本课题以苏州地区各大学校园内景观环境作为研究基地(见图1)
根据现有研究调查,校园呈现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点,校园空间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有:草坪、湖河、园路、树林、集中广场、雕塑小品、建筑房屋等。根据景观自然度划分层次,将这些元素进行归类,形成五种层次的校园景观环境。
3.2.2 研究内容
(1)研究大学师生对景观环境自然度偏好。
因不同的校园景观环境特征对师生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我们将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来研究师生对景观环境自然度偏好,得出相应的结论。
我们在苏州市各大高校各自选取50名高校学生和教职工,25名女性,25名男性,年龄18-49岁,填写我们制作的调查问卷,通过后期整理统计得出高校师生对于校园景观环境自然度的偏好。
(2)研究景观环境自然度与缓压效益的耦合关系。
根据以往研究结果,选取校园中的五种自然度的代表性景观:绝对自然景观环境、偏自然景观环境、半自然景观环境、偏都市景观环境、绝对都市景观环境。将其片段倒入VR仪器中。关闭门窗并拉上窗帘以屏蔽外界干扰,减少不必要因素影响。
实验时,将生物反馈仪(Bio-feedback Device)的电极粘贴在被试者太阳穴、脖颈处,等待被试者调整好情绪后,开始做题进行测试;待题目做完,请测试者佩戴VR仪器,进行景观缓压。实验开始后,生物反馈仪每0.5s产生一个等级读数,截取中段稳定连续的100个读数(时长为50s)作为某一场景对人体的生理影响记录,通过后期的数据分析,证实不同景观自然度对缓解压力作用和绩效。
4 结果讨论
4.1 师生对景观环境自然度的偏好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本次共获得200名受测者,男性女性各100名;年龄分布多为20至29岁;教师占比44.6%学生占比55.4%;受教育程度均为本科及以上。综合统计,高校师生对五种景观环境自然度层次的喜爱程度分别为:绝对自然景观环境27.4%、偏自然景观环境41.6%、半自然景观环境17.2%、偏都市景观环境9.8%、绝对都市景观环境4%。(详细数据见图3)所以,高校师生最喜爱的景观环境自然度为偏自然景观环境。
4.2 景观环境的自然度与缓压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
通过对收集的生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景观环境自然度于缓压效益之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耦合关系,当景观自然程度为60%-79%之间时缓压效果达到最佳程度。(见图4)
5 研究建议
根据上述两项问题的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研究建议:
(1)增加自然景观元素建设设计和空间可达性,使大学校园成为集中绿色自然的特色场所;同时为鼓励高校學生和教职工增加户外环境的使用率,应加强舒压景观场地可达性设计,从而促进健康。
(2)优化大学校园的硬质景观,应增加硬质场地的软化建设,使高校师生在行走在校园中得到更多景观刺激,减缓压力、放松心情。具体设计方面,可对硬质校园广场、道路增加绿植栽种,行道树、草坪或自然水体景观。
(3)增强大学校园景观的体验性,在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活动较多的舒压景观场地环境,可以考虑加强场地的氛围营造,同时结合少量现代景观元素如雕塑、趣味步道等来提高校园景观体验性。
6 结语
通过对本次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探究了师生对于景观环境自然度的偏好以及景观环境自然度与师生缓压效益的耦合关系,证实疗愈景观对师生确实有极大缓压作用希望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翁佩怡,江彦政,张俊彦.土地开发程度对自然度感受及心理反应之影响[J].台湾:造园景观学报,2011.3.
[2]张俊彦,万丽玲.景观形态对肌电值及注意力恢复能力之研究[J].造园学报,2000,7(1):1-22.165-170.
[3]谭少华,李进.城市公共绿地的压力释放与精力恢复功能[J].中国园林,2009(6):79-82.
[4]Kaczynski A T,Henderson K A.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a review of evidence about parks and recreation[J].Leisure Sciences,2007,29(4):315-354.
[5]谭少华,郭剑锋,江毅.人居环境对健康的主动式干预:城市规划学科新趋势[J].城市规划学刊,2010,4:66-70.
[6]雷艳华,金荷仙,王剑艳.康复花园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园林,2011,27(4):31-36.
[7]刘博新,李树华.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康复景观设计探析[J].中国园林,2012,28(11):47-51.
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缓解师生精神压力的大学校园环境实证与景观优化研究”(201910332013Z)资助
作者简介:杨思程(1999-),女,汉族,天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校园疗愈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