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师探讨课前预习的教学策略
2020-07-06李日欣
李日欣
摘 要:课前预习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途径,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它不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解决生活和交际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进行探究,并提出许多个人的看法,希望给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课前预习 探讨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能为学生以后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习惯的形成,预习能力的高低,或多或少影响到他学习学科的成绩,因此,把握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预习的习惯,不但对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能力培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是通过学生良好预习的养成,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全面发展.同样不可轻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是教育者摆在目前值得商榷的问题,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如何做?為什么做?怎么做?如何检阅、科学评价、预习效果如何?为了这些问题,我总结了三十多年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1.预习要把握好时间度,既让学生有足够的预习空间。又培养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预习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因此,我们给学生布置预习,时间上要拿捏分寸,不宜太长或太短,太长容易滋生做事拖沓不良倾向:太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是行不通。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度,让学生充分时间去读、思、写、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内容。在思中感叹人生的真谛,在写中训练自己的才智,在悟中明白人生的哲理。
2.预习要弄清
为什么要预习?这是预习的目标产生动力的源泉。因此,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由被动预习转化为自动预习,在预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乐意参与。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干劲就有了。
3.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也是解决:“怎么做?”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我完善能力的形成过程。
在预习过程中,方法各种各样,没有唯一的标准。预习时,可以让高年级学生先弄清文章的题材是什么?作者怎样写?表达了什么?接着紧扣单元的导读、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按如下几步要求进行预习:
(1)让学生略读课文,了解大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原文,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接着反复朗读,做到熟读成诵。在学生扫除了文字障碍后,要求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对于不好读、难读的语句更要多读,要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学生如果连文章都不能读通顺,何来阅读教学、课堂效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已对文章大意、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细读课文,解疑质疑。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课前或课后问题细读课文,解决问题,可独立思考,也可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便于课堂上很好的交流,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提问,标注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找出文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受费解的地方,在下面画一画;找出文中重点语句,语段品读点一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思;通过点,画,写,钩,问等方式,感悟文章的语境含义,与文中的人物共展理想的翅膀,共迸情感的火花,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预习的感受,假如我是作者,我该怎样写?这些文章的成功在哪里?让学生在预习感悟中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4.预习要讲究主次分明,不能本末到位,要重难点突破,点面结合,不求过度深入。
在预习过程中,预习时是学习前的准备阶段,不是全过程,因此要抓住脉络,对自己的重点环节多点时间与精力,做到细致化。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持之于恒,使预习,学习,复习,测试形成有机的结合,坚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解决问题的。不能与“自学”相混淆,更不能增加学生学业的负担,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主末倒置的现象。
5.指导学生预习,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小组帮扶等形式,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本能。
小组集体预习,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通过小组预习,“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共同提高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防止个人思维定势、知识局限等不利因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预习完成后,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反思的综合能力。学生完成预习后,大部分的学生就以为万事大吉,功到垂成。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此指导学生预习要善于思考、反思总结积累经过的全过程,我的预习方向正确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与我的预习相一致?我的预习方式是否高效便捷?我从中积累到什么好的做法,我能推荐到小组或同学一起运用。
7.增强高年级学生对预习效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化解学生预习效果挫败感和预防疲劳综合征的发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的老师考核学生的成败关键是看学生的成绩,很少有人关注学生预习的效果起的关键作用,因此,要让每个学生产生预习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激情激励因素,老师应该多抓住预习的成功典范,多让学生感受的成功的喜悦和魅力,在学生成长的一点一滴过程中,预习的成功与收获也是我们学习的值得骄傲与自豪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老师应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表扬,形成浓厚的预习氛围和风气,农村高年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预习能力大小不一,每个班或多或少都出现预习低效和形式单一的想象,如果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包容,不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疲劳症状,就必须做好如下几点:一 营造预习的良好的氛围和学习风气;二班级培他养良好的预习班风和学风;三重视优学者的表扬和鼓励,关注学困者的闪光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预习学习艺术和水平。
8.共享成功平台,展示预习魅力。任何一样的成功,都凝聚着学生的辛勤的付出和汗水,因此,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了然于胸,在班级积累一定的预习方法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园地出一版关于预习收获的小天地,里面可以是预习的名言警句、心得体会、图片等,让学生在预习浩瀚的海洋和辽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遨游和飞翔,得到心灵上的慰籍和精神上的鼓励。
总之,学生用自己独特的预习手段去品尝文章的精髓,养成自己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