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医保福利研究

2020-07-06武志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福利

武志文

[提要] 采用走访、问卷调查、亲临实践等方法,研究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福利水平。发现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认识不足、使用率低、满意度低等问题,影响福利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应从加强宣传、简化校内报销流程等方面予以改进,提升大学生医疗保险福利水平。

关键词:阳光学院;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福利

基金项目:2019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福利资格、制度安排与福利结果——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问题与对策”(项目批准号:S201913468026)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6日

一、引言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经历了全公费医疗、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相结合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公费医疗阶段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阶段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较高,在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公费医疗模式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只保障计划招生范围内的大学生,覆盖面窄、补偿范围小、模式单一。

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开始引入市场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高校建立起学生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但这种制度也存在国家拨款不足、学校医院服务水平不高、保障质量不高、保险的补偿有限等缺陷。尤其国家1998年开始允许创立民办高等院校,而民办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却并未纳入当时的公费医疗保障范畴。

2009年8月,国务院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将所有在校大学生群体(无论公办与民办)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至此,我国大学生开始统一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住院和门诊医疗两方面的费用,并开始逐渐实行社会医疗救助、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保障方式。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受益群体及受益额进一步增大。

我国学者对当前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诸多研究:谢英慧和杲丽华(2015)研究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运行实施效果;雷璇(2016)分析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刘洋和王晓杰(2017)在研究中认为大学生群体参保率不高,对医保的认知度、利用度都不高,因此认为政府应合理安排医保统筹基金,适当提高大学生医保补偿水平;吕丽芳(2018)认为在大学生医改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高校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赔付过程复杂、商业保险不完善等问题,应予以改善。

当前学者对大学生医保的研究,鲜少涉及民办独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群体,且鲜少关注福利视角。因此,研究目前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尤其是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福利水平,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大多产生于1998年高校扩招,是指民间筹资、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为了便于招生,早期的民办本科院校多与公办本科院校合作,以公办本科院校下属二级学院的形式创设。直至2008年,在国家教育部下发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引导下,原采取与公办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的民办院校开始纷纷转设,形成了现代的民办独立学院。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1,219所本科院校,其中民办独立学院275所。目前,民办独立本科院校与公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群体同样被纳入现行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但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真正惠及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福利水平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主要选取福建阳光学院的大学生群体,采用亲身实践、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民办独立本科学院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展开调查,本次调查参与问卷100人,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参与问卷的阳光学院大学生66%生源地为福建省,其余来自黑龙江、甘肃、江苏、江西、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广西等地。

三、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医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认识不足、参保意愿低。调查结果显示,100名受访大学生中只有58位参加了大学生医保。且参加大学生医保的样本大学生多为被动购买:其中39.66%是因为学校要求,统一组织;5.17%由于费用低廉;1.72%由于受其他同学影响;15.52%由于其他因素;只有37.93%的受访大学生出于对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福利保障制度的认可而主动参保。

(二)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使用率低、福利保障低。参保大学生在日常医疗门诊中31%使用过医疗保险,其余69%从未使用过。未使用过医疗保险的大学生中有23.19%由于身体健康,未曾就医;有43.48%认为小病花费不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行解决费用;有24.64%不知道如何使用或觉得使用手续繁琐而放弃使用医保;还有8.70%曾提交过报销申请,但由于不符合报销条件而没有成功报销。大学生医疗保险还未走进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满意程度普遍不高。100位受訪大学生中对医疗保险的福利保障水平十分满意的仅占3%,基本满意占33%;大多数学生对福利保障水平感觉一般,占55%;选择不满意和完全不满意的学生分别占12%和1%。

经调查访谈,发现造成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参保意愿低、福利水平低、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集中在:

(一)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福利水平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概念模糊、保障作用不明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大学生中只有8%对医疗保险有明确的认识,66%略有了解,22%只是听说过医保的名词,甚至有4%的学生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完全不知道、不了解。在8%表示对医疗保险有明确认识的受访学生中,经补充询问,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的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表示不太了解,如参保的费用和流程、政府补贴的金额、医疗保险卡的使用方法、具体的待遇和报销范围、报销途径等。

(二)部分使用过医疗保险的大学生认为医保报销手续过于繁琐,所需材料较多,等待时间长。尤其如果遇到学校审批部门寒暑假放假,整个流程要历经数月,甚至存在走完报销流程已经超过报销有效时间而导致无法报销的风险。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医疗保险使用的满意度较低,且大四毕业生弃保较多。

(三)部分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医保比较鸡肋。多数情况下在门诊看病并不能报销;符合住院报销条件的病种较有限;保障上限最多几千元,一些疾病的报销比例只有50%左右,无法保障重大疾病。因而参保意愿低。

四、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经验借鉴

(一)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福利制度。德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福利水平较高,有三大特点:一是强制性。德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强制性的,它要求德国所有高校学生,包括留学生,都必须参加大学生医疗保险才能进入学校注册环节。二是保险公司与医院直接结算,不需要大学生提前垫付。在保费结算方面,大学生看病时不与医院直接发生财务关系,事后由保险公司与医院结算。方便大学生们就医,又很好地保障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三是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广、保障品种多样。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包括医务保险、护理保险以及意外保险,医务保险和护理保险由医疗储蓄金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意外保险由大学生所在高校承担。法定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品种多样,包括各种预防保健服务、各种医疗服务、各种药品和辅助医疗品、患病(包括怀孕)期间的服务或津贴、各种康复性服务、免费或部分免费就诊所需的交通费用等,而且各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法律的形式强制保障实施。

(二)英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福利制度。英国是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也是国家医疗保险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按照法律规定,英国所有高校全日制大学生在学校注册期满六个月后,都能享受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医疗服务和国民卫生保健体系,也包括外国留学生。国民卫生保健体系的卫生服务经费全部或大部分从国家税收中支出。

英国大学生只需要提前去公立医院或者政府指定的医院办理好登记注册,选择好自己的医生就可享有国民医疗保险,在就医时学生直接找自己的主治医师出示医疗卡即可,解决了就医排队、挂号等一系列麻烦的手续,方便快捷。此外,英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也提供有很多类型的险种服务,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险种作为补充。

英国的门诊就医费用和购买药品的费用是分开结算的,免费的高福利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是指门诊开处方、诊疗的免费,购买药品的费用不包含在内,不过药品的价格整体比较低廉。如果大学生需要住院治疗,那么住院期间所有费用均免费。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对公立医院报销比例较大,如果大学生前往私立医院看病或治疗,则自己要负担较高比例的医疗费用。

五、提高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福利水平对策建议

综上,借鉴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经验,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可从如下方面考虑增强保障大学生的医疗福利:

(一)定期组织校内宣讲会与讲座提高大学生医保认知度。学校应定期在校内组织宣讲会和讲座,普及大学生医疗保险知识,包括阐说医保的作用、报销流程、报销条件等,提高大学生参保意愿。也可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组织一些与医疗保险相关的趣味活动、竞赛或实践,鼓励大学生踊跃参加,加深大学生对医保福利保障作用的认识。

(二)简化校内医疗保险报销办理手续。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可以适度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尽量简化医疗保险的校内报销手續和流程。由于近些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可以考虑网上提交保险材料并在网上对材料进行审核,提高报销效率,适度降低报销门槛,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大学生医保的满意度。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保,提高福利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叶青.浅谈江苏省大学生医保在独立学院的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基于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2]王超凡,李雨娟,蔡青,张琪.主体实证探究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9).

[3]谢英慧,杲丽华.从高校学生角度探讨大学生医保运行的实施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

[4]雷璇.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医疗保险参保意识调查及其制度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6.

[5]吕丽芳.医保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现状与思考——以南宁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2).

[6]刘洋,王晓杰.哈尔滨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分析[J].管理观察,2017(20).

猜你喜欢

福利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快递员的“公司福利”
清明雨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员工心理福利诉求研究
丹麦儿童福利多
诸子百家的“福利思想”(上)
《福利中国》点亮了我生命的灯
努力把儿童福利保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