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核两链四支撑”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

2020-07-06经信

信息化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务商浙江工业

通过加快工业平台体系、产业支撑体系、网络基础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工作推进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以加快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工业平台体系、产业支撑体系、网络基础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工作推进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水平持续提升。根据2019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报告,浙江省产业数字化指数由2018年的全国第四跃升到2019年的全国第一。

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体制推进

2018年以来,浙江省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架构,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建设目标、路径和平台体系,并建立部省合作的机制来推动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2018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构建平台体系、推进融合应用、增强产业支撑、提升网络水平、强化安全保障等五大重点任务,系统推出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构架,明确建设目标、实施路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是打造平台体系。出台《浙江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案(2018-2022)》,为浙江谋划高水平建设“1”个基础性平台(supET平台)和若干个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推进“1”和“N”两类平台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是构建合作机制。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浙江省率先与工信部签署《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合作协议》,建立部省合作机制,与上海、江苏、安徽等共同探索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协同机制和區域合作模式,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突出建设核心,加快supET平台培育

浙江的“1+N”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案,充分利用省内优势资源,汇聚各行业龙头企业力量,以supET平台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平台建设,强化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实行市场化运营。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依托阿里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浙江中控在工业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之江实验室的强大基础技术研发能力,协调集聚省内资源优势,推动IT与OT深度融合,共同打造supET平台。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防护等基础共性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并入选2019国家十大跨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获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科技”奖。

三是推动高效运行。建立了面向大型制造企业、中小服务商和中小制造企业的差异化定价模式,基本形成了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和可复制推广的服务经验。平台运营公司官方网站开通运行,作为supET平台对外统一展示窗口,服务商可以通过supET平台实现线上一站式交易和交付。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与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合作,为各行业服务商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服务能力,建立“平台赋能服务商,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的三级业务模式,大大降低了服务商的产品集成交付与市场推广成本,成倍放大平台服务能力,200多家服务商受益。

发挥特色优势,推进N类平台发展

结合各地产业特色,浙江工业互联网的N类平台呈现出主体多元、量质提升的态势。

一是开展省级平台创建工作。按照“一行业一重点平台,一区域一重点平台”的思路,结合浙江产业特色,遴选110家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实现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行业和主要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全覆盖,平台发展呈现出主体多元、量质提升的态势。

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持续开展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省级财政给予余杭等16个示范区1.6亿元的资金支持;开展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靶向支持一批有综合实力、有精准定位、有用户基础、有发展前进的平台,同时省级财政也分别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

三是组织系列平台推广活动。浙江省、市、县三级联动,结合各地的产业特点、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实际需求,组织开展相关推动活动60多场,推动平台进园区、进平台、进企业,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用平台,累计上云企业超过30多万家。

优化产业生态,夯实发展基础

在基础设施、工控安全保障、产业生态方面,浙江积极布局,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是提升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和浙江省经信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筹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7个,探索培育了兆丰机电5G数字工厂、杭汽轮基于5G和数字孪生技术的产品测量应用等一批“5G+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

二是提升工控安全保障。浙江省经信厅组织认定了11家工控安全服务支撑机构,联合举办“工业信息安全技能大赛华东赛区”比赛,开展全省工控安全大检查,建成省级工控安全在线监测预警平台。

三是提升产业生态支撑。浙江布局工业互联网战略性新型基础设施,引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浙江分中心;打造重大产业生态集聚平台,建设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动工业富联的华东运营中心签约落户余杭;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了由116家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组成的“资源池”,为大中小工业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强化专业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浙江积极引智借力,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相关论坛和活动品牌,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一是积极引智借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浙江进行专题指导,加强与工信部相关支撑机构对接合作,签署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二是打造浙江分论坛品牌。世界互联网大会连续两年以“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为主题,打造世界互联网大会浙江分论坛品牌,用好“直通乌镇”产业对接活动和平台,推动优秀工业互联网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三是举办系列活动。浙江已连续举办4届“中国工业大数据·钱塘峰会”、3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以及“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峰会”等一系列活动。此外,浙江联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2019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决赛”,着力破解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深化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树立标杆、引领方向。

发展面临挑战,尚处起步阶段

然而,由于浙江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服务能力不足。工业互聯网平台涉及制造业和互联网领域大量技术,且多为新技术新业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建能力欠缺,能够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实施服务的社会服务支撑机构不够,工业App培育、云计算产品供给还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部分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意愿不强。一方面,企业上平台需要对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前期投入较多、回报不明确。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上平台后,需要将自身积累的大量工业数据、知识、经验、机理模型等沉淀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安全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保障,缺乏强制性监督,平台企业和工业企业业务边界难以限定,工业知识产权归属可能产生纠纷。

三是工业物联网发展水平不高。工业互联网平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连接工业中的人、机器设备和业务系统。浙江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覆盖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支撑业务,核心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依然较低,尤其是生产现场的机器设备联网率较低,无法为后续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处理,实现故障预测、远程诊断、工业生产线分析、能耗优化等诸多方面的应用提供海量数据支撑。

此外,还存在着复合型人才短缺,工业工程信息系统解决问题呈现碎片化供给的现象等问题。

围绕124目标,实现5大提升

面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浙江将以“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为核心,以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建生态”与“强基础”相互促进,围绕“一核两链四支撑”的工作目标,全力抓好“五个提升”:

着力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汇集“1+N”平台体系资源,探索融合“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新制造模式,培育引进100家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丰富云计算产品和工业App供给,提高弹性计算、数据库、安全、IOT(物联网)、存储等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推动MES、ERP等传统工业软件的云化、轻量化、微服务化改造;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重点产业、规上企业等实现数字化改造和提升全覆盖,到2020年底,“1+N”平台体系更加完善,开发集成3万款以上的App,连接5000万台工业设备,服务1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

着力建设数字化创新载体,提升生态集聚水平。指导阿里云加快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建设,形成技术展示、参观交流、服务对接、生态集聚的综合体验展示中心,协调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互根节点建设,打造全国新一代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根节点运行中心;依托杭州、宁波等地优势资源,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

着力开展示范试点,提升龙头引领带动作用。支持龙头制造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搭建企业级平台,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系统割裂、数据共享难、协同效应差等问题。推动企业级平台开放资源和能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信息,提升产业链协同设计、研发、生产,开发集成企业专用App,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分行业、分区域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纺织、化工、汽车零部件等17个重点传统制造行业和轴承、泵阀等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联合supET平台、省内重点平台和优秀工业信息工程信息服务商、科研机构,组织召开“平台重点集群(行业)系列活动”,精准推广传统数字化改造、块状经济升级、产业链协同创新经验做法。

着力优化生态发展环境,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出台《关于提升工业信息工程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做大做强全省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资源池;聚焦破解碎片化供应和系统解决数字化转型需求矛盾,指导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从分包商向数字化改造总包商、平台运营商转型,大力推广新昌陀曼等的业务发展模式,支持服务商打造轻量级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以工业设备上平台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定制开发低成本、易应用的软硬件一体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订单对接、状态监测、生产管理及经营监控的数字化能力;大力推动服务商与“1+N”平台体系合作,推广“平台赋能服务商,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标识解析节点的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共享和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水平。

着力加强统计评估,提升平台发展质量。着力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以评促升,结合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两化”融合评价等指标体系,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要领域,联合探索建立产业数字化评价体系;根据工信部相关标准,适时开展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评估,对省内各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水平、应用价值、社会效益等开展综合评价;支持“1+N”平台体系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服务评估认证,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服务商浙江工业
航天卫星领域专业服务商
论IaaS云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工业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期刊展示宣传服务商
2014中国金服务·十大杰出服务商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