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精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教育实践者
2020-07-06贾兰
贾兰
2020年初这个特殊的假期,通读了朱永新老师的《中国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浸润在中国名校长的思想光辉中,培养深厚的力量,更加明晰了前行的方向,坚定前行的信心。
书中18位名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留下了深深烙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姜怀顺校长践行爱满天下,走向真正的教育……从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力挽狂澜的魄力,一种强者的威严、勇者的刚猛、智者的圆通、學者的风范、专业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芒,那种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不仅让人肃然起敬,更令人诚惶诚恐。
如今,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所以,我想把目光聚焦在自身和师生,聚焦在课堂,在这块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探究“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与“学”,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幸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培育四种精神,当好学校“领跑人”
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在她的“追求教育理想,成就卓越人生”中谈到,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校长要做一个优秀的领跑人,就必须比别人跑得快,比别人跑得远,需要过人的综合素质,需要过人的精神状态,需要比别人的思想更超前、更勇于创新。
一所学校,最大的吸引力是它的文化。文化知识在别的学校可以汲取,但文化气象和文化熏陶则只有好学校才有。文化气象是一所好学校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盛名不坠的内力和根本。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蓝图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
基于这些观点,做好学校校长必须具备和自觉践行四种精神,即科学精神、法制精神、人文精神、改革精神。具备科学精神,就是善于发现和遵循规律,就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人才规律办事,按学生成长规律办事,按管理工作规律办事。具备法治精神,就是要坚持依法治校。在法治这个轨道和框架上做事,制定规章制度,保证不出格,不跑偏,趋利避害,事半功倍。具备人文精神,就是要有人文情怀。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将教师这一撇学生这一捺写好,把人立起来。具备改革精神,就是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一个好校长,要有改革思维,改革精神和改革能力,必须是一个改革者。
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让我们的工作有精度,改革精神让我们的工作有力度,而人文精神让我们的工作有温度。有精度、有力度、有温度,我们的工作才是既有成效又有愉悦感的。
从刘彭芝校长的身上,我看到了创新的胆识和智慧,看到了卓越的志向和追求,看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大爱情怀,看到了她脚踏实地、用生命践行教育使命的“领跑人”精神。
启动“良师成长”工程,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校长杨瑞清谈到,当他看到清华大学第十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的海报时,他的内心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回到学校,他和同事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他们开始在学校实施“良师成长”工程。
今天我看到的一篇文章中也谈到,目前各种“名校长”、“名师”工程,加剧的是教师的急功近利、争名逐利。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人才评价“帽子化”以及形象工程。破除“唯帽子论”,也要清理这些“名校长工程”、“名师工程”。暂且不议这样到底对不对。多年来,学校同样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设定为“打造名师”,而事实上名师的名额很有限。多半教师会在名师的目标下失去信心,迷失方向。但是没有教师能够拒绝做良师,这个定位能感召每一个老师。而且,真正的名师也一定是良师,都是良师的学校一定会出名师,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师也是一个顶级目标。
明确“好课”的标准,追求“生命课堂”
任何一本关于教育论的书都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必定是目中有“人”的教学。人不仅要在教师的“目”中,而且要进入教师的“心”里;不仅进入教师的“心”里,而且占据着“中心”的位置。
平时,我们听过很多“好课”。通常看到的好课,显示着设计的匠心,看得出刻意的雕琢。而有些课,特别是李镇西老师的课,有的时候实在说不上什么“法”、什么“式”,甚至没办法用“评课标准”去评价。因为用“评课标准”分析,可能会感觉到有很多败笔。但是听过他课的老师应该体会到,他的课就像一道山间的泉水,从高处一路自由自在地流泻下来,曲曲折折,随物赋形,无羁无碍。
李镇西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年轻的周老师问同学们,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宫殿,是哪四个?学生不知道。有一个学生说故宫,其他都不知道。当时有一个男孩子故意装坏,说还有子宫,学生哄堂大笑。这个男生知道自己闯了祸,很紧张,看老师怎么处理,他走到学生面前,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说的对,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同学们,周老师,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个伟大的宫殿里孕育,谈到它不能用轻率的口吻,要充满对妈妈的尊敬。当然,这节课谈的是建筑商的宫殿,你的问题留在生物课上讨论。”周老师,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冲突,而且不经意间给孩子们上了关于生命,关于母爱的教育。
著名特级教师吴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课堂,“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用教育智慧和大爱情怀,建立“情感磁场”,成就生命茁壮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婚宴中,一位中年男士认出他小学的教师, 于是上前恭敬她说:“老师,您好!您还认得我吗?”
老教师: “对不起,我实在记不起来。”
学生:“老师您再想想, 我是当年在课室里偷了同学手表的那位学生。”
老师看着面前的这位学生, 还是摇了摇头说:“我真得认不出你。”
学生说:“当时您叫全班同学站起来,面向墙壁,再用手帕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您一个个搜查我们的口袋。当您从我口袋里搜出手表时,我想我一定会受到您的谴责和处罚,一定会遭到班上同学的鄙视,也将在我人生中烙下不能磨灭的耻辱和创伤。但是事情并不是如我想像的,您把手表归还给物主后,就叫我们坐回原位继续上课。一直到我毕业离开学校那一天,偷手表的事从来没有被提过或被传过。老师, 现在您应该记起我了吧?”
老师微笑着说:“为了同学之间能保持良好关系,为了不影响我对班上同学的印象, 当时我也蒙上自己眼睛来搜查学生的口袋。”
学生听了,紧紧抱着面前这位老师,师生俩就这样彼此默默拥抱着。
给人容身的空间,给人转身的台阶, 这不只是教育的慈悲和智慧,更是教育需要的高超境界。唯有这样,教育者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我们才会更好地看到生命的缤纷和茁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慢工,来不得急功近利、浮躁虚饰。潜心则静,心静则远,静下心、潜下心,才能坚守住理想,脚踏实地,有所作为。校长从来不是手握真理的先知,校长的办学思想,不是先在学校外边想好,然后进去实施的,而是要在学校的现场,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与团队一起合作、互动,尝试、提炼,然后才慢慢形成的。在这个特殊的新学期,愿我们一起,抓住本质来思想,寻找载体去践行。做一个有精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教育实践者。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