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扶贫风险及防范

2020-07-06陈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应对策略风险

陈鹏

[提要] 现今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很多贫困地区主要扶贫手段之一,旅游扶贫给贫困地区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风险。分析旅游扶贫的风险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旅游扶贫,让旅游发展更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扶贫;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7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旅游事业也在向旅游产业转变。一些贫困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其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如张家界、大理、丽江等地区已经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了著名旅游地,较短的时间内脱贫致富,对其他贫困地区起到了模范作用。

2000年,宁夏六盘山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随后,一大批国定旅游扶贫区、省定旅游扶贫区相继成立,许多贫困地区的县乡镇都在利用其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活动,以期以旅游产业带动本地经济增长,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

国内关于旅游扶贫方面的研究相对国外较晚,有对国内旅游扶贫研究,有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的研究。也有对旅游模式适宜模式选择的研究。各位学者以他们的智慧为我国旅游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诚然,以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扶贫潜力为指导思想的旅游扶贫开发给贫困地区指出了一条脱贫的明路,而且很多地区都已经在积极地推进旅游扶贫项目,政府很重视,百姓很热情,扶贫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局面十分令人欣慰。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尽量减小旅游扶贫负面效应的同时扩大旅游扶贫的效益,从而更好地达到以旅游开发脱贫的目的。

二、旅游扶贫风险性分析

(一)旅游扶贫的经济风险

1、在很多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其旅游市场尚不成熟,抗风险能力低,缺乏对外部冲击及干扰的抵抗能力。在市场出现波动时很难有效平抑市场波动,而且如果贫困地区对旅游经济过于依赖,那么当外部环境受到非正常因素的冲击,贫困地区旅游业出现大幅震荡的时候,将会发生严重的地区性经济危机。所以贫困地区应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在旅游扶贫的道路上稳定前进。

2、贫困地区人民参与旅游事業的方式有正式员工、临时工、自营业主三种形式。相较后两种方式,旅游点的正式员工拥有劳动合同,收入稳定是最理想的脱贫方式,但是受到景区旅游规模的限制,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成为正式员工。临时工大多在旅游旺季,缺乏人手时招募,没有固定的收益,严重受旅游淡旺季的影响。自营业主在旅游景区非常常见,如向游人出售食品、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以及导游、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他们严重受到旅游淡旺季的影响,而且激烈的竞争也会使得利润十分微薄,再加上旅游商品的机械化生产,这使得自营业主收入更加微薄,更难达到旅游脱贫的目的。

3、随着旅游扶贫的进行,旅游扶贫与贫困地区居民现实生计冲突也体现出来。受旅游的推动,贫困居民赖以生存的农田有了其他经济用途,可以脱离农业完全作为旅游开发用地,也可以将种植粮食的农田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当地特产等旅游特色植物,直接服务旅游业。这占据了当地居民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得当地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更多的外出打工者回家从事旅游开发,如果旅游开发无法补偿外出打工和种植粮食的机会成本,那么旅游开发势必会使贫困村更加贫困。

4、作为农民的生存之本,土地问题是旅游开发中最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贫困地区人民的生计大多靠传统农业解决,低下的基本生活可以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维持。但是旅游扶贫的实行势必会使政府征用一部分土地用于满足旅游开发的需求,政府对征地不同方式的补偿又会带来对农民生活的不同影响。

5、旅游开发需要处理很多问题,环境问题无疑是其中的首要问题。环境保护包括空气保护、水体保护、林木保护、噪声防治等,这些对贫困居民的生活影响是全方位的。三级保护区的设立,许多传统的有损生态环境的生产性活动的杜绝,污染厂矿的迁移,这又给旅游扶贫带来了很多挑战。

6、作为旅游扶贫的对象,贫困人口在旅游业的融入度是衡量旅游扶贫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受困于经济基础、劳动者自身的素质,贫困人民很难分享到自己应得的那份利益,这显然与旅游扶贫的初衷相违背。

(二)旅游扶贫的社会文化风险。我国贫困地区大多是一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因地理及历史原因,这些地区比较偏僻、封闭,受到外界影响小,民风淳朴,保存着很多原始的习俗。其社会文化要素具有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独特性、民族性,社会文化环境则具有良好的自传承性,可以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吸引着更多旅客的到来。但是随着旅游扶贫的进行,更多游客的到来给当地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冲击,而当地民俗文化很大可能会在冲击中变质甚至消失,当地的一些习俗也有可能被冠以封建迷信的帽子,当地的年轻人在新事物的影响下,可能会追潮流,而放弃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从而使贫困地区的地方民俗丧失自己的个性乃至消失。

更为严重的是旅游开发带来的就业机会中,受到自身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限制,大多数贫困人口只能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获得较低的薪金,而较高的薪资却由外地人获得,这种反差会打击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也和旅游扶贫的初衷相违背。同时,游客素质的参差不齐,对当地文化、习俗的不熟悉势必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

(三)旅游扶贫的生态环境风险。实施旅游扶贫有一个避免不了的问题,那就是环境问题。一些贫困地区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的生计需求会对所在地进行掠夺式开发,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会使居民生活更加困难,使得当地居民更加贫困。对该类地区进行旅游扶贫,进行道路建设时,规划不当、防治不周、措施不当等问题,将有可能改变当地地形,从而带来山体滑坡、水土流失速度增强的危害。在景区建设时,有可能发生建设性破坏,使当地资源失去了故有的品味和凝聚力,更为严重的将会重创大量自然与历史资源甚至使之消失。

(四)旅游扶贫的博弈分析

1、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根据社会契约论,政府的基本角色定位是“公共人”,政府的行政权力是为了服务社会与个人的。而企业的基本属性是“经济人”,是资本的载体,以追求最大化收益为目的。两者地位的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政府在博弈中因其具备设计政策的行政权力占得先机,旅游扶贫的目标是通过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然后由于我国现有风险防范的政策依据不足,这就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权力寻租的可能,地方政府与企业形成同盟,使旅游开发的收益更多的流入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腰包,与旅游扶贫的初衷相悖。

2、企业与农民的博弈:在旅游扶贫中,企业与农民的博弈是关于土地的定价博弈。开发商需要农民的土地进行旅游开发,而土地收入又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土地转让,或者土地租用的定价就自然成为了企业与农民利益博弈的中心环节。旅游扶贫的开发商大都为外来企业,为了取得当地群众的信任,他们会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利用政府的影响力来获取群众信任,那么在此过程中,定价权就会受到社会资源以及政治权利的影响。如果定价低了,那么会造成农民权益受损,形成社会稳定风险。如果定价高了,又会造成企业权益受损,不利于企业长期经营,使得旅游扶贫不具有持续性。

3、农民与政府的博弈:受文化教育的约束,农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自身的当前利益是否得到满足。如果政府与企业勾结,压低了定价,使得农民权益受损,那么政府的公信力将会受到质疑,政治权威性受到损害,更有可能爆发群体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三、旅游扶贫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旅游扶贫在可能给贫困地区带来财富,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为了减少乃至避免这些风险达到旅游扶贫使贫困居民脱贫致富的目的,进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就很有必要了。基于以上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建议以达到降低乃至避免风险的目的:

(一)经济方面风险的防范措施

1、为了减少因旅游市场波动带来的可能影响整个贫困地区经济系统的风险,在进行旅游扶贫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发展旅游的同时,降低贫困地区对于旅游的依赖程度,使当地经济结构尽量多样化,减少波动性风险。

2、旅游扶贫过程中更加注重让贫困人口更多享受到旅游开发的利益,而不是单纯地提高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给予贫困人口多方面的支持,在以贫困人口收益为目标的基本前提下发展地方旅游經济,使之成为真正的扶贫项目,而后才是一个提升当地经济的项目。

3、旅游扶贫过程中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非政府组织能够很好地了解弱势群体的需求,且目标明确不带功利性,能够持久给予穷人无私的帮助,并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可以优势互补,共同使旅游扶贫事业更上一层楼。

4、在扶贫旅游开发招标过程中,应当在考虑报价的同时,综合考虑公司在旅游扶贫政策下的发展战略,看其是否有利于贫困人口的脱贫,是否有利于持续发展。

5、作为扶贫旅游的对象,应当提高扶贫对象的基本素质,使贫困人口具有自我融入当地旅游业的能力,加强对于贫困人民的培训与教育,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旅游服务工作。同时,对扶贫对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扶贫资金应该适度地向旅游业倾斜,金融机构对贫困人口贷款限制应有一定的放宽,支持贫困人口从事旅游经营活动。

6、加强贫困人民合作意识的培养,引导贫困人民运用集体的力量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去,使之能更有效的使用扶贫信贷与其他经济资源。

(二)社会风险方面的防范措施

1、加强对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避免他们产生盲目崇拜的行为。再者,让他们感受到本土文化蕴含的经济价值,从而主动维护本土文化免受破坏。最后,确保当地群众在民族旅游开发中获得切实的利益,从而提高他们保护本土文化的积极性。

2、加强立法工作,有效控制旅游扶贫过程中破坏、滥用、丑化当地文化情况的发生。对当地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留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切实意识到强调保护并不是限制旅游开发,限制正常交流。

3、鼓励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更好地使贫困人民在旅游扶贫中受益。加大宣传力度,使旅游者能够正视、认可当地文化、习俗。

(三)生态环境方面的防范措施

1、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制度和教育两方面入手,有效地防止贫困地区环境质量变差。与此同时,争取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进一步减少当地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妥善安置好当地居民,尽量避免因居民搬迁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当地群众生活问题,避免因旅游开发过快而引起的生产性、生活性破坏。

3、合理规划旅游区的开发,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建立环境监控体系,从而对游客和开发商进行监督、引导,减少旅游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旅游扶贫的宗旨是长期性的解决贫困居民生活困难的问题,为了保证其长久性、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旅游开发的时候对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处理,从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入手,更加全面地解决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完成旅游扶贫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忠军.论旅游扶贫[J].西师范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2]高舜礼.对旅游扶贫的初步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1997(7).

[3]郑本法,郑宇新.甘肃旅游扶贫开发研究[J].开发研究,1999(4).

[4]谭芳,黄林华.广西百色市的旅游扶贫[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5]李会琴,侯林春.国外旅游扶贫研究发展[J].人文地理,2015(1).

[6]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

[7]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4).

[8]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

[9]邸明慧,郑凡,徐宁,王然.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县旅游扶贫适宜模式选择[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应对策略风险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