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日志”的高中英语阅读探究
2020-07-06麦钢
麦钢
高一学生在初中到高中的衔接时,发现阅读文章长度陡然增加,很多词汇看不懂,内涵不理解,仅仅靠课内的精读难以解决问题。按照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i+1”,习得者需要比他现有水平更高一点的语言输入,因此,必须引入一定长度和难度的课外阅读来填补这个空白。笔者在高一引入了为期一年的英语小说课外阅读。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超越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局限, 将语言、文化和思维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课外小说阅读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注意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课外阅读无疑有很多选择,笔者在高一级两个班的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喜欢有情节的故事类小说。根据学生前测的水平,笔者选择了牛津《书虫》系列4级(适合高一、高二)、5级(适合高二、高三)和6级(适合高三、大学低年级),从中各选取几本题材不同的小说共9本,作为高一的课外阅读素材。
在课外阅读刚开始的半个月里,由每天的问题提问和阅读日志,笔者发现学生大多关注人物和情节,极少涉及其他方面,比较单一,因此需要一节指导课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切入阅读。
本课选择了《简·爱》简写本,通过指导小说阅读的六个主要要素,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深挖小说的文本内容,不只是简单了解小说的情节,还要综合运用语言,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有机地融合起来,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课前自主阅读与课前提问分享
开学初,我们把全班53名学生分成13个四人小组,按照“成绩排序法”(牟尚捷,盛群力,2015),以开学考的阅读部分和项目开始前的阅读前测成绩为标准,把学生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异质性小组,每小组都设组长,便于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可以组内讨论或向组长请教,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1. 笔者每天布置学生在晚自习阅读同一个章节(约5~6页),需时20~30分钟,学生以独立阅读为主,阅读过程中若有影响阅读理解的疑问,向组长请教,直至全部理解。
2.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每天填写阅读日志,格式如下:
英语小说语言优美,在Words/ Sentences这栏,学生填上作家运用得当、令人印象深刻的单词或句子。在Summary这栏,学生用一至两句话概括这个章节的故事梗概。在Opinions/ Comments这栏,学生填写对这个章节的感受,40字以内。同时,笔者按学号顺序布置作业给一位学生,就这个章节的内容,第二天做课前演讲(daily report)。
3. 第二天英语课上,被指定的学生在两分钟演讲中分享他对这个章节的感想,最后就演讲的内容提出问题,提问一位学生回答。例如,一位学生用细节分析了简·爱的人物性格特点,之后提问:Why was Jane Eyre an attraction to Mr. Rochester? 这个过程中,异质性小组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互相支持,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前演讲环节,學生间在回答问题时互相启发,对同一个论题运用发散性思维,想法互相碰撞,擦出更多的火花。
二、课堂教学过程
1. 引入
笔者呈现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让学生自由介绍他们读过的中文小说,以及从什么角度来研读中文小说,为过渡到如何研读英文小说做铺垫。
2. 阅读英语小说的要素呈现
开展三个小组竞赛,学生通过专有名词的定义选择出小说六个基本要素:情节、人物、视角、文化背景、主题、语言风格,初步知道英文小说分析也可以多角度切入。课堂PPT内容如下:
What is it?
① any person in the story
②what happens in the story; actions resulting from other actions
③ the central idea or statement that controls the whole novel
④ angle from which the story is told, such as first, second and third person(人称)
⑤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historic period and the social background for the story
A. setting(背景)B. character(人物)C. plot(情节)D. theme(主题)E. image(形象)F. point of view(视角)G. language style
Answer:①B ②C ③D ④F ⑤A
3. 以情节为突破口分析小说
Is it a good plot?
The king died and then the queen died.
→ The king died and then the queen died of sadness.
In a well-plotted novel, everything is related.
Is everything in Jane Eyre related?
通过分析好的和不好的情节,学生理解了好的情节必须是相互联系的,跳出章节,从全书整体把握情节发展,并找出《简·爱》小说情节发展的五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主要事件。如下图:
从简·爱不幸的童年生活中,寻找她成年后经历的一系列事件的起因,从她童年时代环境造就的坚强、善良,推断她在得知洛奇斯特已婚后离开的合理性等。采用整体阅读法,学生能够通观全局,注意情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故事情节是环环相扣的,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学生通过寻找这些主要事件,梳理整篇文章的脉络,培养逻辑思维。
4. 以视角和人物为突破口分析小说
视角是学生常常忽视的点,教师呈现①②两种版本,一个是第一人称,另一个是第三人称:
①Tonight Mr. Rochester did not look so stern, and there was a softness in his fine, dark eyes. As I was looking at him, he suddenly turned and caught my look.
②Tonight Jane observed Mr. Rochester. As she was looking at him, he suddenly turned and caught her look.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用第三人称无法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感想表现出来,因此得知第一人称视角更好。外表和外在行为固然反映人物,但用第一人称视角能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想法和思想动态,对分析人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 以文化背景、主题、语言风格为突破口分析小说
此时学生读到第8章,简·爱得知洛奇斯特已婚。笔者播放《简·爱》相关电影片段,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角色扮演,在透彻分析文本后,根据人物性格、文化背景、情节、主题等推断简的命运,给没有读完的小说续写一个尾声。最后,笔者以电影片段的最后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来肯定学生文本分析法为基础的推断结果。
6. 作业
学生根据笔者提供的网站地址,查找更多关于《简·爱》的文本分析及结合小说各要素的解读,得出更全面的理解。
三、反思
课前独立阅读时,笔者适时进行方法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如指读、出声读。通过教授泛读的微技能,指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同时掌握文章大意,时刻关注学生在填写阅读日志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切入小说的角度单一等,并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同样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找到答案。最后的作业,学生再进一步通过网上搜索资料,对小说有更全面的理解。
教学全过程渗透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前读、写,课堂看电影、听说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课前演讲,学生根据自己的话题积极提问同学,鼓励同学以文本内容为依据,批判性地提出独特的看法。绘制小说情节发展的五个阶段时,学生逐渐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续写小说尾声时,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迸发出创新性。寻读背景时,小说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学生从中了解了英国的自然地理、文化习俗、社会现实、历史知识,扩大了眼界,丰富了阅历,提升了人文素养。
在此基礎上,笔者重新设计了新的阅读日志,最后一栏Opinions/ Comments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换成了每本书的不同主题。例如,学生读到《大卫·科波菲尔》时,笔者把这一栏设计为Plot/ point of view,学生读每个章节时可以选择就情节或者视角展开评论。读《傲慢与偏见》,这一栏设计成characters/ cultural settings。读《沙洲之谜》,这一栏设计成themes/ language等。这样学生既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会从某两个角度出发读小说,熟练掌握从不同角度切入小说分析,同时,不断转换角度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学生在阅读日志的追踪和监督下,逐渐形成每天必读英语小说的习惯。在寒暑假时,学生也能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自己动手设计阅读日志,实现了自主阅读。这样的自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保障。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阅读日志的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开展模式探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369)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