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广度、深度、效度看“指尖上的研训”

2020-07-06陈洪义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训参训效度

陈洪义

线上研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教师围绕教育教学问题,借助于文字、图画、声音、视频、动作演绎等内容的网络传输来进行针对性对话的一种新教研方式。有人戏称为“指尖上的研训”,以说明它是一种与面对面交流相区别的研训方式。

一、线上研训的广度:区域联动

线上研训广度侧重强调的是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人数,以及参与者所涉及的区域范围数。线上研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受空间限制。区域联动,能把这种优势尽可能发挥出来,通过一条看不见到网线,把不同区域的分散的个体学习连结起来,让优质教研资源在不同区域流动起来,共享共融。

例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高考备考复习的思路与策略应当如何调整?基于这个现实问题的思考,4月1日下午,情思教育团队邀请广州市增城中学高三任课教师与深圳名师、湛江名师等进行线上对话,三地高三歷史教师共80多人参加。活动结束后,参训教师均表示“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鲜活教研,干货多,收获满”。

区域联动的重要特点,一是联;二是动。联,就是联系和连接之意。不同区域教师通过网络和教研话题“隐形”连接,成为一种暂时的伙伴关系,也即研伴关系。动,就是流动和传递之间。不同区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与智慧,甚至是困惑,通过线上互动在不同区域的参训教师中顺利流动和传递,互相带动和影响。基于联动效果考虑,区域联动中的区域对象的选择,往往要考虑两个基本原则:先进性原则,以名师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牵引成长;趋同性原则,区域之间有共同的主题认同和目标认同。

二、线上研训的深度:主题接力

线上研训深度强调基于研训主题和问题的解决程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要解决问题的明确性。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越明确,角度越细微,研训针对性就越强,教师的研训注意就越集中,也才能越深入。二是参与教师用力的程度。参与教师能积极融入其中,主动发力,研训效果就越明显。解决这两个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主题接力。

由于历史原因,广州市增城初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班级历史课由非历史专业教师任教,面对2021年历史学科即将列入广州中考的挑战,如何有效引领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非常迫切的科研课题。4月2日下午,情思教育团队召开了以“非本专业教师如何上好历史课”为主题的跨区域联动线上教研活动。

通过基于线上教学《伟大的历史转折》具体课例活动的互动交流,情思教育团队就“非本专业教师如何教好历史”问题提出“简约”理念,即要求教师在深度备课的基础上,深入简出,做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交流都要力求简约。

主题接力能让研训有明确的发力点,可以把教师研训的视角聚焦在主题点上集中发力,让不同教师间的研训互动形成一个思维接力跑,最终抵近问题背后的本质。基于效果考虑,主题选择和接力努力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点要细而准,符合迫切性原则。研训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唯有教师存有现实教研迫切,才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二是先做功再做课的原则。主题接力的教师唯有基于主题课前做足做实深研功,思维接力时才能有真正的思想碰撞与深度的共鸣。

三、线上研训的效度:多维互动

线上研训效度追求的是研训活动后参与教师所获得的成长体验和影响程度。一方面,基于整个研训项目而言,效度体现在教师的参与度与受益面的宽广度上;另一方面,基于参训个体而言,效度体现在每个教师研训体验的深刻度与成长变化的影响度上。所以,研训的效度实现,要求研训过程既要关照到参训教师整体成长的宽度,又要充分关照到每一个参训教师的成长深刻度。多维互动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实现途径。

4月9日下午,在情思教育团队精心统筹下,开展了一次跨区域联动线上主题研训,除了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全体历史教师,还邀请了外地外校20多位教师参加。大家围绕共同主题“艺考班后一阶段历史复习策略与备考技巧”进行主题接力研讨,解开了艺考班带班教师最迫切的“如何以合适理念和合适做法做好备考工作”的困惑。

线上研训,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研互动,互动效果如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取决于研训主题合理的问题分解,分解成不同维度的观察任务,并根据参与教师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研训任务分工,以保证他们能在不同而又各自合适的互动节点进行思维的深度接力。这样,既可以避免互动重复和研讨资源浪费,又可以确保各自的观察深入,让参训教师能顺利收获每个任务观察者深度的思想分享,还可以保证存有不同兴趣关注点的参训教师都有自己的思维碰撞点和共鸣点。

猜你喜欢

研训参训效度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