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研究
2020-07-06赵志文
赵志文
[提要] 新疆是我国向西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拥有众多开放口岸,地缘优势明显。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以及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逐步实施,新疆核心区的地位愈加凸显。本文首先阐述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特点,分析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研究,提出深化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中亚各国;SWOT分析;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3日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现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新疆以口岸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成效逐渐显现,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有着先天的优势。
一、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特点
(一)新疆对中亚五国的贸易稳步快速增长,但占比下降。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是新疆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从1992年的4.6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31.3亿美元,增长27.5倍。多年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一直占新疆对外贸易的70%以上。它不仅是新疆对外贸易的主体,也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的主体。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近年来逐渐下降,从2003年的70%下降到2018年的47.6%,过去15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新疆对中亚国家贸易在新疆外贸中的比重也在市场多元化的推进中由最高时2006年的81%降低到2018年的65.7%。
与此同时,新疆外贸在全国和西部省区的位次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计算,新疆外贸在全国和西部省区的位次从2008年最好时的第12位和第1位降至2018年的第24位和第6位。新疆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8年最高时的36.7%降至2018年的10.8%,比全国低近31.5个百分点。
(二)新疆对中亚五国贸易商品结构明显改善,但仍未根本改变。近年来,新疆机电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2009年的24.86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7.62亿美元,增长一倍。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新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7.76%提高到2018年的25.48%,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尽管近几年新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明显改善,但出口以传统大宗商品为主,进口以资源性产品为主的特征明显,而且进出口商品单一。在出口方面,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迅速增加,但仍以传统大宗商品为主。2018年,新疆出口超过5亿美元的9个种类商品:服装出口41.08亿美元、机电产品41.83亿美元、鞋类19.59亿美元、纺织品10.42億美元、农产品9.19亿美元、文化产品8.09亿美元、玩具6.19亿美元、高科技产品5.46亿美元等。除机电、文化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外,其他六大类都是传统大宗商品,总计91.7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89%。可见,新疆出口以传统大宗商品为主的特征非常显著。
在进口方面,2018年,进口超过1亿美元在新疆货物的顺序依次为:机电产品、农产品、铜矿石和精矿、铁矿石和精矿、未锻轧铜及铜材、纺织机械及配件、天然气、纸浆、高新技术产品。除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外,其他8类均为资源性产品。
(三)对外工程承包平稳发展。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疆企业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生产经营、科技、农业、教育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日益广阔而深入。近年来,新疆对外承包工程快速增长,从2007年的4.1753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18年的9.93亿美元。承包工程市场方面,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传统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成为新疆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长亮点,200多家企业在周边国家开展商贸物流、资源开发合作、承包大型输变电工程、建设境外园区等,带动了成套设备、原辅材料出口、资源进口和劳务输出。
二、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分析研究
(一)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优势。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优势众多,尤其体现在基础建设等方面。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动力,为吸引外资提供条件。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有力促进了新疆交通、旅游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交通建设领域取得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二)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劣势。第一,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新疆地处中国边疆,是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独特的气候造就了新疆资源的丰盛,在此资源为基础下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单一,其中重工业和资源性产业占较大比例,第三产业发展较落后。第二,本土企业竞争力弱。新疆大多数外贸企业存在“三少”局面——专业的管理人才少、大型的外贸企业少、领头羊的外贸企业更少。由此,新疆本土企业在占领市场、争夺资源、增加利润等方面会处于一定的劣势地位。
(三)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第一,中亚国家营商环境正在逐年改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自1998年至2015年先后加入世贸组织。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加快了“入世”谈判进程,预计将在4~5年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外,中亚国家为吸引外资建立的一系列经济特区也为新疆与中亚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如,哈萨克斯坦已经建立了以加工制造为主,包括科技、物流和旅游在内的十大经济特区。第二,新疆优惠政策为经贸合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全面推进2010年6月批准设立的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国-亚欧博览会并已成功举办六届。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于2011年12月正式运营,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运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批准了城市建设。除此之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等促进了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充分发挥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为支持和政策支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四)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第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升级影响。截至2020年4月1日,中亚地区已有哈萨克斯坦(2,025例)、吉尔吉斯斯坦(612例)和乌兹别克斯坦(1,692例)3国出现确诊病例,共计4,329例。面对疫情蔓延,中亚各国采取关闭边境、限制人员流动等多项封闭措施,市场对经济预期下降,导致汇率下行风险加大。此外,国际油价暴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此次石油价格下跌对中亚国家货币汇率产生明显传导效应。第二,全球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影响。2020年3月,美联储突然宣布降息至零,出台多项量化宽松措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国央行也紧急降息,导致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恶化,发展中国家面临资金外流压力,中亚国家货币汇率大幅下降,中亚各国经济前景暗淡。
三、深化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支持,解决长期影响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遗留的历史问题。第一,签证难的问题。签证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与中亚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哈萨克斯坦2008年设定的外国劳务配额比例为全国就业人口的1.6%,2020年降至0.32%。严重供不应求的劳务许可配额致使我国许多在哈萨克斯坦的中资企业,包括本地化程度很高的中资企业都受到签证难的困扰。霍尔果斯口岸和喀什都是中国新疆和中亚国家出入境频繁,人流量很大的口岸,应争取国家尽快批准霍尔果斯口岸和喀什办理签证业务。第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巨大,而新疆自身和中亚国家都是资金短缺的经济落后地区,口岸基础条件很差,严重影响双边经贸合作。建议国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战略利益出发,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帮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加大新疆口岸建设投资,开放中俄吉克普林口岸和中吉别迭里口岸,进一步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条件,使边境口岸真正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便捷的贸易通道。
(二)加强沿线国家政府间共识,合力推进。第一,充分利用上合组织平台和亚行倡导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合组织成员和亚行成员国同时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议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第二,积极协调督促哈方加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哈方建设,争取中哈双方区域协调发展,尽早发挥合作中心综合功能,促进合力效应,力争最大经济效应。同时,充分利用其离岸金融试点区的有利条件,实现货币兑换和结算的自由交易。
(三)选择确定并优先发展面向中亚市场的重点产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对外经贸活动的基础。没有产业做支撑,新疆众多口岸只能是通道经济。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发展自身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贸易和投资发展,为经贸发展提供支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及对口援疆下的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面向中亚市场选择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在产业选择上,应考虑发展现有优势明显的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品加工业、煤化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面向中亚市场的龙头企业。企业是市场竞争的微观主體。新疆要在中亚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与本地区地缘、市场、文化优势相适应的竞争地位,必须培育技术领先、质量过硬、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宏伟.“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2]杨义生.投资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经济合作,2017(11).
[3]姜少敏.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研究——以哈萨克斯坦为例[J].教学与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