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专业镇经济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2020-07-06高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高倩

[提要]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解决专业镇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关键,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从一般技术劳动者转向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本文从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角度,对广东专业镇经济发展进行现状分析,从而提出适合广东专业镇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专业镇经济;高技能人才;SWOT分析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8GWQNCX034)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日

一、引言

早在19世纪末,A.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使用了“产业区”这个概念。接着在20世纪初,Michael E.Porter在Marshall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新的视角。Porter(1998)认为集群就是有联系的企业群体或者是有关联的组织群体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存在地理上的相邻性,并且他们存在共性和互补性。大部分的集群都包括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专业化的投入、组件、机械和服务的供给者,金融组织和与企业相关联的产业。一个集群地理上的界限可以从一个单独的城市到一个州再到一个国家甚至是周边的国家。

目前,广东省高技能型人才主要是来源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而广东专业镇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017年,全省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6万亿元,同比增长7.77%,占广东全省GDP总量的比例达35.27%。专业镇分布在全省21个市,专业镇的个数在十年间增加到2017年的434个。广东专业镇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已经形成五金、灯饰、纺织、家具、健康医药、精细化工等20多个制造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和蔬菜、蚕桑、海产、水果等農业方面的特色产业,现在正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旅游、物流、商贸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涉足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领域。因此,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二、广东专业镇经济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SWOT分析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广东专业镇大部分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本文从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角度,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东专业镇经济发展进行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S)

1、专业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年来专业镇科研能力明显提高,为全省科技成果产出做出很大的贡献,成为广东省科技创新的新高地。2017年,全省434个省级专业镇投入科技活动经费达451.22亿元,同比增长4.8%;研发人员达31.32万人,同比增长4.9%;全省专业镇拥有创新服务机构2,909家,其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机构724家;全省专业镇共申请专利21.93万件,获得专利授权12.08万件,分别同比增长21.2%和22.1%。全省专业镇高新技术企业达8,603家,同比增长78.4%。

2、人才需求与专业镇产业链相匹配。广东专业镇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产业链在不断地延伸,从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展览等一系列环节均不断强化,从而实现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广东专业镇积极开展“一带一路”,不仅着力打造地区或全球展会,拓宽专业镇出口渠道,扩大全球的市场份额,而且正通过电商服务平台形成新的销售渠道,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二)劣势分析(W)

1、传统产业人才需求层次提高难度大。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广东省专业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业镇正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专业镇对人才的需求从从事一般简单机械的操作工到具有特殊技能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劳动者。广东2019年第一季度求人倍率总体为1.11,其中技术工的求人倍率为3.1,高端人才2.2;从新招人数占比较大的行业来看,服装纺织皮具行业、生产制造业、快速消费品(食品/粮油/烟草/日用品/化妆品)等行业新招人数占比较大。

2、专业镇面临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本压力。在“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背景下,广东省专业镇正面临着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从一般技术劳动者转向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广东省专业镇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为主,这类专业镇主要就是依靠廉价而又充足的劳动力。但是,随着劳动力与资源价格上涨,企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劳动力素质也就有待提高。

(三)机遇分析(O)

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专业镇企业合作加深。政府出台的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措施,使高校研究院所主动对接产业、服务产业的意识逐步加强。广东省将引导专业镇企业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强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到国外产业创新资源聚集地区设立研发机构或孵化器,加强技术和人才的国际交流,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支持和鼓励国外企业与专业镇联合设立研究机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的培养,构建广东省专业镇产学研国际合作的新格局。

2、政府高度重视创造良好的专业镇高技能人才发展氛围。专业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广东省政府注重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2016年,广东省政府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下,大力推动专业镇协同创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制定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推进协同创新加快专业镇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校(院/所)镇合作,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聚集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着力推动全省专业镇协同创新。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相关高技能人才政策,为专业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人才政策措施为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对广东专业镇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挑战分析(T)

1、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较缺乏。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技能人才,但目前的专业镇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镇的技术需求。这主要是由省内不同区域的专业镇在资金、地理位置、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差异,造成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

2、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均衡。高技能人才主要是集中在珠三角区域,从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省专业镇研发人员达313,247人,其中珠三角地区占88.6%,主要在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的研发人员最多,而河源、汕尾、清远研发人员很少。人才分布的不均衡导致粤东西北地区很难承接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制约了这些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广东专业镇高技能人才发展路径

在“中国制造2025”形势下,广东专业镇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镇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为专业镇输送高素質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随着大规模机器化生产和传统产业的低迷,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专业镇经济必然受到影响。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发挥“工匠精神”在专业镇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是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工匠所重视的新技术和高品质是专业镇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广东专业镇中云集着拥有精湛技艺的工匠大师。高职院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职学生当中的手工艺人才。提倡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不仅是创新当代大学生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当代高职学生。

(二)创建产业学院。“中国制造2025”与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结合,就是强调政府、高校、企业的共同合作,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需要。这种办学模式是实现企业和高校的真正融合,形成“镇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产教融合新型合作方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专业镇的需求对接,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广东省专业镇人口红利消失的用工荒问题,也可以为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储备技能型人才,注重人才资源的双效流动。

(三)鼓励创新人才项目。随着“创客元年”的开始,高职院校打造覆盖对接专业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职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高职院校通过“创新人才+创业项目”引才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创业团队及领军人才作为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创业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9年一季度广东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监测情况[EB/OL].http://www2.st.gov.cn/,2019.4.26.

[2]涂华锦.产教融合视域下硬质合金产业的SWOT及发展路径分析——以广东河源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