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沿湖村旅游发展探讨
2020-07-06孙昕怡
孙昕怡
[提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带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具有产业带动、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综合效应。本文以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搜集一手资料,分析沿湖村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渔文化;沿湖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0日
一、研究缘起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强调,“乡村振兴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其中,产业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突破口。笔者选取扬州市近郊的“网红渔村”沿湖村进行研究,沿湖村地处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邵伯湖西岸,是区内唯一从事渔业生产的渔业行政村,依托自身的历史和资源优势,发展渔家乐、民宿、游船、休闲垂钓等项目,先后获得“全国最美渔村”、“中国特色村”、“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生态村”等称号。
在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问卷分为两类:一类专门针对当地村民,另一类专门针对游客。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优劣势、销售渠道、影响、需要改进的建议等。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处理。
为了使整个调研过程更具体、更深入、更全面,笔者对该村支部书记及其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有直接利益相关的人群(包括渔家乐老板、民宿老板、仍然以船为家的村民渔民)进行结构性访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看法。
二、扬州市沿湖村乡村旅游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笔者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乡村旅游发展调查问卷》(村民版)共计 9道题,发放当地渔民问卷100份,回收84份,其中有效份数83份,有效率83%;《乡村旅游发展调查问卷》(游客版)共计 10道题,发放游客问卷50份,回收44份,其中有效份数44份,有效率88%。统计分析如下:
(一)《乡村旅游发展调查问卷》(村民版)
年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19~25岁的,占6.82%,26~35岁的,占20.45%,36~50岁和50岁以上这两个区间占比较大,分别为36.36%和30.68%。说明沿湖村现有的村民以中老年为主,中年人比重最大,与其他周边村子相比,相对年轻,有发展的潜力。
村民的职业:沿湖村虽然是一个渔村,但村民的职业较为多样,其中“捕鱼打捞”占35.23%,“经营农家乐”占25%,“外出打工”占12.5%,“自主创业”占15.91%,“其他”占10.23%。再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龄段对职业选择明显不同,在“捕鱼打捞”中50岁以上的占51.61%,36~50岁的占45.16%,35岁以下的仅占3.2%。在“经营农家乐”中50岁以上的占19.05%,36~50岁的占52.38%,26~35岁占28.57%。25岁以下的没有经营农家乐的人,可能是因为农家乐投入相对较多,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外出打工”中35岁以下所占比例最大,占72.73%,可能与年轻人向往自由,想去外面历练有关。在“自主创业”中,19~25岁这个区间占比较少,其他3个年龄区间占比几乎一样。
捕鱼后的销售渠道:“作为农家乐菜肴销售”占51.14%,“在市场上销售”占54.55%,“制作加工成鱼干售卖给游客”占32.95%,“做微商线上销售”占25%,“其他”占12.5%,可以看出沿湖村渔民捕捞上来的鱼主要还是在当地销售,特别是因为乡村旅游的带动,农家乐和游客成为主要的客户群,随着沿湖村名声的增大,网络销售也不容小觑。
在村民眼中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最明显的是“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占54.55%,其次是“增加了就业机会”占46.59%,“促进了本村經济的发展”占44.32%,“观念改变”占44.32%,但也有20.45%的人认为这是“少数人受益,贫困两极化”。对于沿湖村的发展劣势,他们认为主要集中在“旅游季节性明显”占50%,其次是“导览图标识不齐全”占40.91%,“旅游线路设计缺乏创新”占37.5%,“销售产品种类单一”占36.36%。说明沿湖村还需要“苦练内功”,加强创新,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在旅游线路设计上要推陈出新,争取把游客留下来,而不仅仅是享受完一顿美食后,便匆匆离开。对于未来沿湖村的发展,村民最希望的前三项分别是“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占56.8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交通的便利性”占55.68%,“增加宣传力度”占37.5%。
(二)《乡村旅游发展调查问卷》(游客版)
年龄情况:游客年龄主要集中在36~50岁,占38.64%,50岁以上占34.09%,其次是26~35岁占22.73%,最少的是25岁以下9.09%。这与各年龄段旅游的兴趣点是吻合的,乡村旅游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他们选择乡村旅游,主要是“体验农家生活乐趣”占75%,其次是“欣赏自然风光”占54.55%、“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占47.73%,最后是“远离城市喧嚣”占31.82%,这说明未来沿湖村可以在“增强农家乐生活体验感”、“深入挖掘当地风土人情”、“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发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他们选择沿湖村最主要的两个途径:“电视、网络”占54.55%和“口口相传”占47.73%。这可能一是因为沿湖村近几年获得多项表彰,多次受到新闻媒体的报道;二是因为沿湖村的游客主要还是以扬州周边的居民为主,所以口口相传占的比重较大。
在游客眼中,沿湖村乡村旅游的优势主要是“环境优美”占59.09%,“有当地特色美食”占58.21%,“渔文化保存完整”占54.55%。这也能反映出沿湖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自然生态环境,未来与“渔文化”相关的产品将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它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不便”占56.82%,因为沿湖村位于扬州郊区,离市中心约一小时车程,但随着沿湖大道的完工,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二是“基础设施不足”和“缺乏宣传力度”,分别占43.18%和40.91%。
綜上所述,沿湖村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品牌意识、宣传力度欠佳、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
三、扬州市沿湖村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一)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品牌。对于上级政府而言,首先,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沿湖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长期的规划;其次,可以搭建沿湖村与知名高校、企业合作的桥梁,聘请专家对沿湖村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供长期专业指导。
沿湖村自身可以立足本土特色,围绕“渔文化”主题,紧扣“渔歌耕读、澜心沿湖”,做深做实“渔文化”,让游客一提到“渔文化”,就想到沿湖村。打造以养捕渔游为主题的“浸水”田园景观,打造以大地景观为主题的“游田”田园景观,开发“享居”为主题的“深休闲、微度假、轻文化”的休闲渔隐旅游项目。
(二)加强沿湖村品牌营销力度。第一,继续加大媒体营销力度。一是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的作用,打响沿湖村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二是综合运用微信、微视频、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和社交网络,宣传沿湖村的美景美食,如沿湖芡实、沿湖鱼圆、沿湖锅巴鱼等。第二,打造旅游节庆品牌。继续办好办精“邵伯湖渔民文化美食节”、“放鱼节”、“杀围节”等特色渔事渔节活动,提升沿湖村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三,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与扬州市民卡公司对接推荐沿湖村加入“扬州旅游联卡”,与旅游公司对接编制多种旅游线路,推出不同主题、多样组合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以专业化的市场营销手段,扩大沿湖村乡村休闲旅游市场,争取南京、无锡、苏州、合肥、天长等地游客。
(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良好的设施保障,是乡村旅游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第一,住宿设施保障。鉴于沿湖村的经济实力和地貌特点,大批修建或者引进现代化的星级酒店和连锁快捷旅店可行性较小,乡村旅游住宿的主体还是农家旅馆。但是目前精品民宿较少,多数是村民在原来家庭建筑的基础上建成的家庭式的旅馆,设施不完备,没有特色,难以达到游客的要求。建议沿湖村盘活空闲农房资源,学习扬州汶河街道仁丰里民宿的先进经验,走精品化、标准化路线。如对全村民宿户进行统一的设计、管理、培训、定价、门头牌匾以及统一洗涤等等。第二,餐饮服务保障。一方面借助沿湖村盛产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数十种鱼类,鼓励村民创办餐饮店,积极培育沿湖村的餐饮“名片”企业;另一方面提升餐饮服务质量。相关部门定期对沿湖村的餐饮店进行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卫生监管,同时对餐饮服务的从业者定期培训和考核。第三,景区服务设施保障。健全沿湖村内部设施,如公厕、垃圾桶等,注重舒适性氛围的营造,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因为沿湖村水域面积较大,可以新增一些水面娱乐项目,但是要加强监管,建立紧急救援机制,配备专职医务人员,确保游客的生命安全。
(四)引进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沿湖村乡村旅游不管是经营者还是管理者主要是当地居民,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首先应适当的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旅游人才队伍。其次,沿湖村要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培训制度。一是“请进来”,沿湖村可与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等合作,聘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到农村来,开展讲座讲学。二是“走出去”。目前,国家公布了众多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沿湖村可以组织从业人员,去实地考察,学习他们的发展经验。最后,立足本地实际需求,从已有从业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乡村发展历史、民风民俗、接待礼仪、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尤其强化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董慧.基于SWOT分析的铜陵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
[2]张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烟台市为例[D].鲁东大学,2016(6).
[3]吴洪玮,袁金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2).
[4]李茹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龙胜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论坛,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