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钢铁去产能中潜在金融风险防范

2020-07-06付彩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去产能转型升级风险

[提要] 钢铁产业去产能是河北省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由于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企业采取不同的去产能方式会导致各种债务风险,而银行防范风险的应对措施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风险的集聚蔓延。所以,要通过金融业务创新、政策支持等方法,积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还要正确处理僵尸企业问题,规范股权形态。要积极创造条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分散信贷风险。

关键词:去产能;风险;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京津冀地区去产能过程中潜在金融风險的防范”(SD171045);项目主持人:付彩芳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17日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三地产业、交通、规划,尤其是环境治理的协同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叠加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计划,对于去产能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钢铁行业作为去产能的重点,对于实现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钢铁去产能现状

(一)京津冀地区钢铁产能压减任务集中于河北省。京津冀地区的钢铁去产能任务主要是集中于河北省。首钢集团作为中国前十大钢铁企业之一,早已经从北京大规模搬迁到了河北省,和河北的钢铁产业整合,实现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为了贯彻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去产能的政策要求,北京的水泥、煤炭等企业通过企业关停、兼并重组等措施,提前落实了国家要求的产能的化解任务。2016年,天津市在对炼铁和炼钢的产能规定了缩减目标,为529万吨,接下来,2017年继续压减了180万吨钢产能。2018年的时候,对整个辖区内钢铁产能实现了整体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2020年,规划辖区内的7家钢铁企业只留4家,同时压缩钢铁产能,目标产量控制在1,500万吨左右。

据统计局的数据,河北省的钢铁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同时,河北省的炼钢产能,也是全国唯一的超过2亿吨的省份。所以纵观整个京津冀地区,其他两地的钢铁产量尚不及河北一省产量的零头。所以京津冀的钢铁去产能焦点和难点就是河北省。

(二)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区域和结构分布。不管是从企业的规模、产业的地理分布来衡量,还是从钢铁的产品结构来分析,河北省的钢铁产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分布很不均衡。去产能任务集中于某些地区和某一类企业,往往也会造成风险的集聚。以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为例,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占8.6%,而300万吨以下的企业数量占58.6%,整体来看,全省境内分布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小散乱是其一个突出特征。在整个河北省内,钢铁企业的地域分布也非常集中,呈现极不均衡的特征。根据河北省钢铁企业钢材产量的地区分布,唐山市的占比为53.4%,邯郸为20%,主要集中于这两个地方。从产品品质的结构来看,产品结构落后是又一个特点。虽然钢铁产品的结构很齐全,但是高端产品占比仅占10%,未来产品升级的压力和空间依然很大。(图1)

(三)河北省钢铁去产能推进情况

首先,产量控制计划。河北省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工作最早始于2011年,当时是全国率先启动的过剩产能化解工作。2013年的“6643”工程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压减计划,初步预计2017年就要压减6,000万吨。实际上到2017年底,该工程已经全面收官,实际压减炼钢7,192万吨,炼铁产能压减了6,508万吨,合计压减13,700万吨。随后2014年,河北省被国务院作为国家钢铁产业去产能和机构调整的重点省份。方案里涉及到首钢、河钢等重点企业合并重组、搬迁改造、产品升级等诸多的重点项目。此后计划在“十三五”期间,还要压减5,000万吨以上的产能,到2020年,全省的钢铁产能的目标是,控制在2亿吨左右。根据河北省发改委的数据,2016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计划涉及到39家钢铁企业的炼钢和炼铁产能分别为1,600万吨和1,840万吨,2017年炼钢和炼铁过剩产能化解计划为2,178万吨和1,807万吨,2018年炼钢和炼铁过剩产能分别为312.25万吨和53万吨。2019年钢铁产能去产能计划分别为154.75万吨和150万吨,钢铁减量置换产能分别为249.8万吨和444.15万吨。(表1)

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20%以上,而营业收入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0%左右。但是,从利润的角度来看,整个钢铁行业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占据的比重却长期不足10%。随着去产能工作的逐步推进,这种状况已经大为改善。

其次,提升钢铁行业产品质量和产业集中度。虽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很好地改善了行业的供需结构,使得整个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实现了企业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提升。但是整体而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质量不高,是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河北省钢铁产品高端产品仅占10%的比重,中低端产品的比重高达65%。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所以,行业的整合和优化升级是以后去产能工作中的重点。从国家层面看,根据工信部《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和国家发改委《2019年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的要求,整改“小散乱”,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影响力,未来钢铁行业要实行兼并重组是必然趋势。从地方层面看,《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提到,在2020年,要形成以河钢、首钢为主导,以迁安、丰南、武安为支撑,10家特色钢铁企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关于具体的产能规划目标,则在《河北省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方案(2018-2020)》里有具体的体现。在这个方案计划里,前15家企业的产能占全省的比例,要由2017年的58.5%提高到2020年的90%以上。

去产能的效果已经显现。整体而言,钢铁行业的供需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所以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出现大幅度增加。2018年,钢铁产业利润大大提高,行业利润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以上。(图2)

二、去产能过程中潜在的金融风险

(一)企业去产能的实践方式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在去产能的实践中,有很多种具体的操作方式。不同的方式会引起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相应变化,或者导致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从而会产生各种潜在的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去产能过程中的操作方式及其可能的债务风险有多种。

首先,拆除设备或者搬迁改造压减产能及可能的债务风险。部分企业是通过压减产能,拆除一部分生产装备实现去产能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生产和经营还会继续进行,但是由于部分生产设备被拆除,企业的资产减少,负债率会随之提高,从而加大债务风险。从另一角度考查,产能的降低也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导致风险的进一步扩大。由于生态环境的压力,尤其是环京津地区,钢铁企业要全部异地搬迁。这部分企业的去产能方式是通过搬迁改造,异地重建实施“减量置换”。新建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对于原来的企业,生产能力减小,加上搬迁重建,必然造成原有资产的重大损失并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结果会造成负债率和偿债压力的上升。

其次,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的债务积累风险。僵尸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导致整个产能过剩行业资产负债率高企的重要原因。处置僵尸企业,也是一种重要的去产能方式。僵尸企业本身的信用级别很差,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当地的就业维稳等问题时,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一些僵尸企业得到了很多银行的融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信贷风险的发生。这些贷款本质上并没有改善这种僵尸企业的经营状况,反而使得债务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债务积累的风险。这种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的僵尸企业,在没有依法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偿债能力没有保障,如果是依法实施破产清算的企业,其债权人的损失已经成为事实。

最后,兼并重组中的两难困境。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可以有效地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所以在钢铁行业的去产能方式中,兼并重组是被普遍倡导和推崇的一种模式。以粗钢产量计算,河北钢铁行业中,前四家企业的产量,占行业产量的比重仅为32.9%。如果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美国前四家钢企集中了全国61%的产量,日本这一数据高达75%。对比国内钢铁产量排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江苏省和辽宁省,CR4比重也分别达到了51.6%和75.5%,高于产量第一的河北省。虽然兼并重组是一种最理想的操作手段,由于兼并造成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债权债务主体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中小企业不愿丧失法人地位从而不愿被兼并,而一些优质企业不愿兼并别的企业的情况。当这些企业面临突发的兼并和淘汰等风险时,面临的现金流断裂,贷款逾期风险会突然爆发。

以上去产能的方式所引起的结果,必然会造成一部分企业偿债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

(二)银行的实践操作及可能的风险。去产能过程中,企业去产能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潜在的企业负债率提升,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等问题,必然导致银行的担忧。

对于那些遇到财务困难的企业,银行鉴于钢铁行业内的企业之间的互相担保,为了避免大面积的呆坏账出现,迫不得已只能提高对企业违约的容忍度。银行处于两难处境下,为了避免不良贷款,有时候只能被动地满足企业的展期和续贷要求。在两方的博弈过程中,甚至有个别企业出于对银行未来会断贷的担心而拖欠偿还到期贷款。结果必然是极大地破坏了银企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信用风险加大。

一些银行出于担心,会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普遍实施更严格的审核和约束,甚至实行一刀切的方式,其结果可能会造成误伤。比如一些优质企业的市场需求会被忽视,造成先进产能、优质企业被人为淘汰,产业转型升级被阻碍。有些企业的授信银行有多家,而这些银行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部分银行由于自身资金安全的原因采取的抽贷行为,很可能会引发示范效应,甚至可能会导致踩踏效果。使得那些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受到牵连,从而资金断裂,同时对其他银行的信贷资产造成威胁。有些过剩行业的银行贷款采用银团贷款模式,一旦有企业出现不良贷款,或者因为伴随着去产能化的银行去信贷化,容易引发行业或者产业内的连锁反应,从而有大面积爆发银行信贷风险的可能性。

通常产业链内企业会互相担保,正常情况下的偿债能力会因为突发的政策性因素而受到影响。一旦因为去产能化而叠加银行的去信贷化,必然造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锁反应。由于钢铁行业与房地产领域的紧密联系和上下游债权债务关系,去产能导致的债务风险与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变动形成的非良性互动,甚至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

(三)企业的结构分布及可能的风险。河北省钢铁企业的地域分布是极不均衡的。根据河北省钢铁企业钢材产量的地区分布统计,整个河北省的钢铁企业,有七成以上分布在唐山和邯郸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钢铁行业大多数以联保互保的形式为银行融资提供担保,或者形成以某一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担保链。资金链断裂会通过担保链条把风险成倍放大,甚至可能影响到本地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对当地的金融生态造成极大的打击。

从钢铁企业性质的构成来看,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的数量占86%,如果从钢材产量这个角度看,民营企业的数量占了70%。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民营企业都可以说是去产能的重点。这种特殊的结构决定了整个行业的资金来源和债务结构的复杂性及风险。不同于国有企业债务大多是银行贷款的渠道,很多民营钢铁企业由于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者贷款到期难以获得展期,转而求助民间金融,从而形成了复杂的债务结构。由于历史原因,民营企业的债务除了存在银行贷款等金融性债务形式以外,还包括形式多样的非金融性债务。比如,民营企业多元化的股权形态,明股实债是一种常见的形式,有些出资人名义上是企业的股东,在现实中可能是协议有固定回报或者可以随时撤资的债权人。还有一些资金来源实际上是职工融资、拖欠员工工资或者上下游企业的應收预付款,或者对当地农民的土地占用。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往往既有货币型资金,又有以土地等形式为主的非货币型资金。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债务构成更加复杂和多样,这也决定了河北省钢铁企业在去产能过程中对债务问题的处置,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涉及债务纠纷,引起债务风险,甚至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

三、对策

(一)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一部分企业涉及到压减产能、拆除设备或者需要变迁重新建设。对于这种会提高企业的负债率,但是企业却仍然可以经营下去的去产能方式,银行对这种暂时性的负债率上升应该设置一个有弹性的宽容的标准,提高债务容忍率。

创新金融业务,开展支持钢铁企业转型升级中涉及重大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涉及到搬迁重组等重大项目,或者钢铁企业境外投资建厂等重大项目的银团贷款或者跨境银团贷款,甚至可以开展信托、承兑、保函等业务,对这些重大项目进行金融支持。

以钢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为例。由于钢铁去产能的推进,恰逢赶上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机会,为了减小财务压力,降低债务风险,一些钢铁企业抓住机会,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主要是开展大型设备的售后回租业务,从而节约了资本和税收成本,同时还增加了流动性。大型设备售后回租的方式不但可以享受增值税抵扣的好处,而且可以获得比银行贷款更为灵活的资金,同时仍然可以享受对原有设备的使用,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政策优惠逐渐到期,大型设备售后回租的方式不再享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是新购设备仍然可以采用直接租赁的方式,为企业节省成本。很多钢铁企业会进行区位选择,比如在自贸区成立融资租赁公司。因为可以利用自贸区内可以享受的政策优惠,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境外融资,既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又可以获得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当然,境外融资需要同时开展相关的套期保值等业务,从而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

(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展开产能整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于有发展前景的钢铁企业,可以加大银行信贷的力度。银行可以开发专门用于并购重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对于长期与这些钢铁企业打交道的银行来说,除了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并购重组,还要积极参与介入企业兼并重组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银行的信息、资金优势,从而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中介等金融服务。尤其是利用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做好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债权债务处置。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要发挥政策引领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企业的并购重组。可以鼓励发行优先股,创新投资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的秩序,规范并购行为,为并购资金退出开辟渠道。发挥债务重组中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对于债务重组中的贷款损失,可以以免征所得税的方式、财政补贴的方式,进行贷款损失的补偿。

(三)僵尸企业的不良贷款处置。僵尸企业的认定在各地的工作实践中往往有不同的具体标准,相应的处置方式也表现不一,具体的效果可能千差万别。僵尸企业往往具有复杂的债务关系,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经济主体,甚至相关的政府部门。尤其是有些僵尸企业的处理,会涉及到工资、社保等,甚至是某些特殊群体的工资拖欠等历史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风险引爆,不仅容易引发经济风险,甚至有可能转化为社会风险。

在僵尸企业的并购重组案例中,如果不能借助并购获得税负减免,可能并购企业会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对于银行来说,也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主动性。要对僵尸企业实施债务重组,首先要将企业贷款调到不良贷款级别。而调到不良级别,对于银行来说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可能要面临个别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风险。银行为僵尸企业进行破产重组程序,即便愿意减免或者转让部分债务,还会面对一些政策和法律的障碍,呆账坏账核销如果不能享受相关的税收减免,实际银行的损失会更大。

僵尸企业的破产程序中,由于银行等债权人缺乏话语权,往往导致债权难以保全。比如,银行为了保全债务,可能会要求企业提前清偿未到期债务。而如果这个企业,刚好在这一年内申请了破产,那么根据《破产法》,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对这部分债务予以撤销。但是管理人往往是由法院指定的,通常难以代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益,会造成金融机构的债权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

所以,对于僵尸企业的处置,首先是要细化制定标准,精准施策。既不能为了完成指标而一刀切造成误伤,又要防止真正的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精准识别,依法破产清算或者重组。

僵尸企业的债务处置要遵循市场化的手段。防止僵尸企业借助债务处置(例如债转股等方式)“借尸还魂”,扭曲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僵尸企业的债务处置、债务重组,在现实中往往会遇到相关的政策障碍。政府要为僵尸企业的债务处置最大限度地消除政策障碍,并且利用税收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发相关主体,如银行等债权人、兼并企业等相关主体的积极性。

在僵尸企业的处理过程中,对于破产处理过程中的恶意逃废债的行为要严厉处置,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要予以保护。

(四)实施市场化债转股,规范股权的形态。去产能涉及到的很多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债权股权混淆等现象。所以,首先需要明确产权债权。债转股的实践操作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债务形势复杂多样。除了存在大量的民间债务,还有一些是拖欠职工工资和福利,或者职工的集资款项,还有一些“明股实债”等不正规的债权债务关系。可以借助债转股的契机,把各种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存在的债务,或者进行折价,或者规范为正规合法的股权形式。明确清晰的股权债权,既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又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整个企业行业的管理水平。为了促进市场化债转股的落地顺利推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进来,理顺债转股后期的股权退出路径,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五)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移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河北省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机遇。除了积极引进大型的企业和项目,还要大力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园区,积极参与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建设基地,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唐山和邯郸等钢铁产业集中的地区,可以结合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区域布局指南,实现产业的多样化和风险的分散化。唐山可以借助港口优势实现和天津的临海产业带的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而邯郸借助沿京广线的地理优势,加入沿京广产业带的发展,发挥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突破产业结构单一和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有利于集中于钢铁行业的信贷风险得以分散。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品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京津冀产能化解的影响评价[J].中国经济报告,2019.4.

[2]任继球.供给侧改革中的钢铁行業:发展成效与趋势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18.7.

[3]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去产能背景下河北钢铁产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控建议[J].河北金融,2017.1.

[4]王大勇.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北钢铁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2018.5.

猜你喜欢

去产能转型升级风险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