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美的形态由“自由”向“妄为”演变(中)
2020-07-06朱亦一
朱亦一
印象派艺术所谓光和色的革命,并没有在后印象派中得到继承,在现代派艺术中更是荡然无存,而追求精神领域里的绝对自由,却成了西方现代文艺发展的方向。
追求精神领域的个人自由,这是印象派艺术的一个必然趋势。高更在这方面可以说开辟了一个追求个人精神领域自由的典范。
高更原来是一个银行职员,有非常丰厚的收入,他想从事绘画,对绘画非常迷恋,后来他辞掉工作,离开巴黎,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只身来到了一个野蛮人居住的原始小岛上,去追求他的艺术。
在那个小岛上,我们可以看到他那些原住民的绘画近乎于平铺,三维空间在他的绘画中被削弱了。
他认为过去传统的艺术家,以至于今天的所谓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都不叫艺术,只有他的作品才能够称为艺术。他在这里获得的绘画元素,使得他产生了逃离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强烈意识,他认为这才是获得了真正自由的地方。
他认为:“一个可怕的时代,金钱王国的时代,即将在欧洲发生,一切都堕落腐败,甚至人和艺术也不例外。”他要去追求他的宁静、狂喜,追求那种人性中的最原始的想法,追求人性中最原始的生活状态,他在这里找到了这种状态,非常兴奋。
他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狂喜,纵情于原住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由此获得了灵感,创作了很多作品。当他把这些作品带到巴黎,想要去震撼艺术界的时候,没想到巴黎艺术界讽刺他是一个来自野蛮之地的野蛮人。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又回到这个岛上,发出这样一种感叹:“我曾想过自杀,我在山上隐居,我的尸体会被蚂蚁吃掉。”他又纵情于享受岛上自由的生活,后来患了梅毒,最后死在这个岛上。
高更临死前,带着非常强烈的自信向世人宣告,他说:“我想为后人争取一种敢作敢为的权利,我对社会毫无贡献,不过我的绘画作品使我聊以自慰,而且凡举今天从这种自由中获得好处的画家们,应该对我有所感恩。”
我们说高更在印象派里面是有思想的。这个思想就在于他认识到追求精神领域的个人自由,已经到了艺术界必须要追求的时候了。“画家在他的画架面前,既不是过去时代的奴隶,也不是现在的奴隶,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他人的奴隶,他是他自己,他始终是他自己。”可以说,他的这一段话,表明了他对艺术创作追求绝对自由、个人精神自由的这种表露。
另外一位印象派艺术家塞尚 , 被后人称为现代艺术之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绘画重新在解构着自然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他表现的自然景色已经完全消解了原来的自然景色的原形,这种绘画的形式,可以说表现了极大的自由。为什么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就是他开辟了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构自然的一个艺术创新表现手法。
他极尽自己之可能去破坏现实的物象 , 去砸烂肢解现实的物象 , 这个对象真实的形状无关紧要了 , 完全要按照艺术家个性 , 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 这就是艺术的自由 , 这就是精神领域的绝对自由。
显然,塞尚是要追求个人自由的表现手法,不受自然的约束,所以他尽管在理论上提出了要用圓柱体、球体、圆锥体来处理自然,并且表现透视的关系,同时要把物体或平面的每一个方向引向中心,但是在整个画面,我们既看不到圆柱体,也看不到球体。他的理论和他的表现手法是不相干的,这也许是他还来不及摆脱传统的一种表现形式。
传统的艺术人体造型非常的美,因为它是一个真善美的物体,它是人的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都希望人体比例是那样和谐、端庄。可是,塞尚的作品却有意地去破坏这种和谐与端庄,有意制造一种不舒适感,以此来颠覆传统,这就是他获得的所谓自由。
文杜里先生说:“塞尚的目的在于避免对自然的模仿,创造出他自己的光学和他自己的美学。而每一个美术作家都被怂恿着去论述塞尚,但他们都被他艺术的新奇弄得不知所措了。”其实,他就是去追求个人的自由,所以他才如此地自信,认为在所有周围他认识的画家中,他才是唯一的真正的画家。
我们看到,艺术在法国发生的这个变化,从批判现实主义到写实主义,最终出现了印象主义。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爆发了著名的反资产阶级革命的巴黎公社起义。我们可以感觉到,印象派艺术的产生不是一种偶然,它恰恰是满足了资产阶级需要的那种艺术社会效果,这样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而这种稳定对谁最有利呢,当然是对执政集团最有利了。
印象派的真正的“革命”的实质是“排除作品的情节和内容”,这才是印象派取得的真正的实效,而这个实效是有助于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的。
分析了印象派的发展现象之后,就必然在走向绝对的个人自由里面引出现代派艺术的发展。
印象派艺术在消解作品中的社会内容,追求光和色的视觉快感,追求精神领域的绝对自由,这是印象派发展的一个逻辑。
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已经明白了艺术界能够给他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于是,他们就竖起了两个标杆,一个叫梵高,一个叫毕加索。
梵高最著名的《星夜》作品,整个画面由强烈的蓝色、黄色对比构成,而且在扭曲的状态中构成的这个画面。梵高实际上自己也很困惑,甚至发出这样感叹,他说:“为什么我是如此可怜的画家,以至于我总是惋惜雕像和绘画不够生动呢?”也就是说,梵高从本意来说,想把画像画得很生动,可是为什么想画得生动最后出来的是扭曲的东西呢?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画品如人品”,即你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你的心理、你的个性、你的性格都会对你的作品有影响。
梵高说:“我的倾向就是要造成这样一种效果,这些笔触显得那样的焦虑不安,使人心烦意乱。”其实梵高是一个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人,在画面上我们看到割掉耳朵的自画像,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当时他在冲动之下,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一个妓女的情节,这显然不是正常人所为。
梵高是非常崇拜米勒的,他想成为继米勒之后第二个米勒式的画家。米勒是农民出身,他是怀着真挚的感情去关注农民的生活。当然梵高也想这样。梵高曾经做过牧师,也想关心别人的这种生活。可是,由于他自己的个性非常固执,对什么事情都要计较。他这种跟人群格格不入的性格,使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伤害。由于他表露出了对米勒的敬仰,受到了高更的怒斥。高更是一个目空一切的人,这就激怒了梵高。当高更有一次午休的时候,梵高拿着匕首走到他床前准备把他刺死。当时高更看到一个黑影一晃,一睁开眼睛看到梵高拿着匕首向自己刺来,大叫一声,梵高吓得扔下匕首夺门而走。
后来印象派艺术家举办画展的时候,有人提议让梵高来参加,高更立马叫道:“绝对不行,他是一个疯子,他想把我杀死。”而另外一个印象派艺术家西涅克来到这里跟梵高进行探讨的时候,在谈话的过程中,忽然,梵高从床底下拿出松节油舀了一勺一饮而尽。当时西涅克感到非常惊讶,甚至不可思议。这些行为都是因为梵高患过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所为。
一本名为《社会的自杀者梵高》的书中这样赞美道:“梵高的眼睛是伟大的天才之眼,永恒不朽的天才哲学家苏格拉底都没有这样的眸子。”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生命力旺盛的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当我们看到梵高的眼睛时,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睛,这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眼睛,一个受到生理上摧残的画家。
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人,他所表现的艺术作品就必然留下这样的痕迹。几乎在他的作品中大多是一些颓废的、消极的、扭曲的、恐惧的、恐怖的画面。梵高的叔叔给他介绍一个工作,他非常高兴。但是,他一想到要跟别人打交道,就没有去应聘。他的整个收入来源都是由他弟弟去支撑,每个月他弟弟给他 100法郎。当然,他对绘画很有追求,但是有追求、有美好的愿望和达到目的并不能画等号。他的生活的遭遇,使得他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做画,他画出来的人都充满着一种忧虑、颓废和扭曲的自然景色,这就是他内心世界的表现形式。
当他的弟弟失业以后,无法再负担起他的生活来源的时候,他在临终前画了这幅作品——《有乌鸦的麦田》。这幅作品已经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绝望,在绝望中,他用弟弟给他的最后的钱买了一支手枪,在田野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没有勇气继续生存下去了。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黑色的天空、飞窜的乌鸦和翻滚的麦浪,正像他的弟媳妇说的“预示一种不祥的征兆”。
为什么今天要将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人,打造成给正常人审美艺术的楷模。我们并不是去批判他,而是要问,谁把这样的作品、这样扭曲的画面用来给正常人进行审美教育,并且把这样一个艺术家树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世界级的艺术大师,这才是我们要了解的艺术真相。
再来看看毕加索。毕加索说:“有些人想通过艺术来表现自然的存在,而我相信真正的艺术品明显的是画出自然界所不存在的东西,我的成就就是重建现实。”那么,他要重建一个什么样的现实呢?我们看看这难道是他想重建的现实吗?这些坐在“红椅子上的女人”“红椅子上的姑娘”现实生活中有吗?
這幅作品在当时一面世,就引起整个艺术界的一片哗然。人们今天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无非有两个:一部分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丑化社会;一部分人认为这样的作品具有内在的美、美妙的形式,超越现实美。
毕加索也知道他的作品并不是艺术,可是,今天他却成了最伟大的人。当他展出作品的时候,一些观众就问他,你的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他这样回答:“大家都想理解绘画,为什么不去了解小鸟的鸣叫呢?人们爱夜、爱花、爱人类周围的一切东西并不要求弄个明白,为什么对绘画非要弄个明白?”
其实,我们虽然跟小鸟无法用语言沟通,但是,小鸟悦耳的鸣叫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呼唤,我们听到小鸟的鸣叫,非常开心。可是,毕加索的作品能给我们带来这样心灵上的审美愉悦吗?他不能。抽象艺术在涉及到现实生活题材的时候,立马就原形毕露。
像《格尔尼卡》这部作品,据说是法西斯对他的家乡狂轰滥炸时,他怀着愤怒的心情谴责法西斯的暴行。可是,因为他用的是抽象的东西,他在展出这幅作品的时候不得不用长长的文字来解说。绘画本来就是视觉艺术,它不需要用文字,这个时候居然衰落到用文字来解说绘画,它是不是摆脱了传统,可是又回到了文字传统上。他显然是知道,抽象主义是不能完成对现实生活的这种表现的意义。
由于他名声的显赫,在世界和平大会的时候,人们请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为和平大会画一幅作品。这个时候对于搞抽象艺术的大师来说,他就不得不回到传统上来。我们看到他笔下的线描构成世界和平的标志,他至少画的是和平鸽,不是乌鸦;画的是橄榄枝,不是柳条;画的是少女,不是男子,这些因素都回到传统上来。
同时,在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时候,他也是回到了现实主义上来。
他在表现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自己的爱人时,也不用抽象主义,因为他的夫人说了一句话:“你画我可以,你得让我认出那是我自己。”一句话就把抽象主义大师请回到了现实主义。
为什么他大量表现抽象主义呢?因为这个社会需要。统治阶级需要把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引到生活之外的迷狂中去,而抽象主义是最好的方法。毕加索晚年也说:“他们越不懂就越仰慕我,而我一个人在的时候从来不敢以艺术家自居。”也就是说,他知道这些东西不是艺术。可是今天,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把这些抽象的伪艺术都称为艺术,伟大的艺术。
人类为什么不需要抽象主义?人类为什么不理解或者排斥抽象主义?因为抽象主义对解决现实生活毫无能力。
我们说,人可以被欺骗,被蒙蔽,但是历史不能被欺骗,被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