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脏康复训练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7-06李砚吴金花
李砚,吴金花
(济南市钢城区里辛中心卫生院,山东济南 271105)
心绞痛的致病因素可归结为冠状动脉的供血过程受阻,患者的临床表征主要为胸部不适感或阵发性心痛情形[1]。 心绞痛包含两种类型,即典型心绞痛情形及非典型心绞痛情形[2]。 心绞痛病症发作时,患者通常伴随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加上对治疗环境的陌生感及治疗费用的担忧等因素,患者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差、神经衰弱情形,或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干扰性。 该次研究以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为研究段, 将着重讨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心脏康复训练进行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于该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 例, 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男女例数之比为16:14,年龄均数为(57.29±3.16)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之比为17:13,年龄均数为(58.28±3.09)岁。
1.2 方法
术后给予全部入选患者常规药物疗法,在此基础上参照组应用常规心脏康复疗法,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心绞痛、PCI 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2)心理护理: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条件、病症发展情况、心理状态等基本信息, 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情况,以便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及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诊治依从性及配合度;(3)饮食干预:在确保营养支持的前提下,给出针对性的饮食食谱,食谱应着重提升高维生素食物、高钙质食物、粗纤维食物、鲜果时蔬的比重。
观察组运用心脏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术后12 h,辅助患者完成床上翻身、四肢移动、坐起、进食、排便等动作;术后1~3 d,辅助患者完成下床活动,注意训练时长应维持在5~10 min/次,靶心率应低于症状限制性心率的1/2;术后4~7 d,增大训练强度,训练内容包含心脏耐力训练、低强度卧位心脏训练,同时辅助进行四肢运动及步行训练, 训练时间应维持在10~20 min, 靶心率应低于症状限制性心率的60%~70%;术后一周,指导患者开展站位心脏训练、步行训练、重量训练及上半身肌肉耐力训练, 训练时间应维持在10~20 min/组,靶心率应低于症状限制性心率的70%~80%。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心功能指标:LVEF、LVFS、LVED、E/A。
(2)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运动耐量指标的变化情况。 运动耐量指标:运动终点抵达时间、最大心率、 终点ST 段压低高于1 mm、6 min 内最高步行距离。运动耐量指标的测定仪器为QSOOO 及BRUCE 平板运动测定仪。
(3)观察、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评分情况。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为生活质量量表SF-36[3],包含健康指数、情感得分、社会指数、生活满意度等项目。各项目的分值区间均为0~100 分,生活质量的良好度与分值呈正相关关联性。
表1 两组运动耐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照(±s)
表1 两组运动耐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照(±s)
组别运动终点抵达时间(min)诊治前 诊治后最大心率(次/min)诊治前 诊治后终点ST 段压低高于1 mm(例)诊治前 诊治后6 分钟内最高步行距离(m)诊治前 诊治后参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4.55±0.83 4.57±0.85 1.021 0.078 5.47±1.02 7.73±1.29 9.437 0.001 156.56±11.23 155.94±11.09 0.872 0.103 150.43±8.79 132.32±9.78 8.023 0.001 23 22 0.912 0.093 6 3 7.363 0.001 321.23±32.93 322.93±24.30 0.872 0.834 412.38±45.48 534.48±50.82 9.902 0.001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检验水准α= 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照
接受治疗前, 参照组的LVEF、LVFS、LVED、E/A分 别 为 (36.53±5.89)、(53.44±7.95)、(69.34±6.84)、(0.89±0.12), 观察组的LVEF、LVFS、LVED、E/A 分别为 (35.98±5.02)、(53.27±7.32)、(69.23±6.38)、(0.88±0.14);接受治疗后,参照组的LVEF、LVFS、LVED、E/A分 别 为 (38.23±6.23)、(52.32±6.58)、(67.43±6.57)、(0.92±0.22), 观察组的LVEF、LVFS、LVED、E/A 分别为 (50.72±5.37)、(45.45±6.38)、(62.10±6.23)、(1.43±0.18)。 由此可见,接受治疗前,两组的LVEF、LVFS、LVED、E/A 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2、0.921、0.769、1.022,P=0.452、0.071、0.186、0.210); 接受治疗后,两组的LVEF、E/A 水平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4、9.034,P=0.001、0.001); 两组的LVFS、LVED 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36、9.764,P=0.001、0.001)。
2.2 两组运动耐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照
接受治疗后,两组的运动终点抵达时间、最大心率、终点ST 段压低高于1 mm、6 min 内最高步行距离等运动耐量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 所示。
2.3 两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评分情况对照
参照组的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分别为(78.23±6.34)分、(74.92±6.45)分、(72.24±6.23)、(78.23±6.34),观察组的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分别为(86.34±6.73)分、(89.83±6.52)分、(88.42±6.42)、(86.34±6.73)。 由此可见,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评分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2、10.373、9.792、8.562,P=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常规心脏康复疗法包含饮食干预、 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简单步行运动等,由于该疗法在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手段,故而常规心脏康复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心脏康复训练是指通过多方面、协调性、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各方面功能均恢复至理想状态[4]。 有研究指出[5],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临床表征,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该次研究发现,相较于常规心脏康复疗法,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PCI 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功能,增强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开展规范化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及逆转心肌重构,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射血分数及周围组织的血供,从而改善机体的心功能,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运动耐量也获得显著改善,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心脏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