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效果及预后分析

2020-07-06张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尿量盆底功能障碍

张红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山东淄博 255000)

盆底肌肉在受外力或创伤后,盆底肌肉和神经会受到损伤,患者会出现盆腔疼痛、性交疼痛以及尿失禁等情况,便秘、尿急以及尿频是临床常见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为防止患者出现子宫脱垂或肌肉功能降低,适宜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十分重要[2]。 该文探究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盆底肌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以2018 年1月—2020 年1 月为研究段,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对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7.35±5.41)岁,平均体重为(24.13±1.21)Kg/m2;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7.23±5.39)岁,平均体重为(24.11±1.19)Kg/m2。 两组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训练和常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肛门肌肉紧缩方式,每3 秒一次;指导患者在呼气时全身放松,3 次/d,15~25 min/次。 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和全面干预措施,盆底康复训练分为:肌肉收缩训练、提肛训练;全面干预措施分为: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讲。 肌肉收缩训练:患者腹肌和大腿肌肉完全放松后,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快速收缩3次,3 s/次。 提肛训练:双腿微屈,深吸气后收紧肛门持续5 s。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患者因出现漏尿等情况,易产生屈辱、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缓解抑郁情绪。 健康宣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详细讲解康复训练过程,耐心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训练作用和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将两组盆地肌恢复效果、1 h 漏尿量以及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I-QOL)进行记录和对比。 恢复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采用手测盆底肌力方案,肌肉收缩保持0 秒则判定为0 级;肌肉收缩保持1 s,且反复1 次则判定为1 级;肌肉收缩保持2 s,且反复2次则判定为2 级;肌肉收缩保持3 s,且反复3 次则判定为3 级;肌肉收缩保持4 s,且反复4 次则判定为4级;肌肉收缩保持5 s,且反复5 次则判定为5 级。 盆底肌评级达到3 级或3 级以上则为显效;盆底肌评级达到1 级或1 级以上则为有效; 患者盆地肌评级为0级或无改善则为无效。 发放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 (IQOL),满分为 100 分,分数高质量越高[3]。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通过()进行验证,组间比用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以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恢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盆底肌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盆底肌恢复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漏尿量、I-QOL 评分对比

观察组漏尿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漏尿量、I-QOL 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漏尿量、I-QOL 评分对比()

组别 漏尿量(g) I-QOL(分)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2.45±0.21 5.49±1.19 17.789 0<0.05 76.81±5.27 65.23±5.01 11.261 0<0.05

3 结论

产妇分娩时, 因产道过度用力, 会造成盆腔内筋膜、肛提肌和会阴神经受到创伤,导致子宫和阴道前壁结构发生改变,最终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子宫手术、妊娠以及分娩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盆底功能障碍易引发其他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通过盆底肌功能训练和电刺激,能够有效降低子宫脱垂、肌肉衰退的发生[5]。 该文探究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盆底肌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盆底肌肉恢复有效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1 h 漏尿量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肌肉恢复有效率,降低漏尿量,提升生活质量。 原因分析:盆底肌康复训练主要分为:肌肉收缩训练和提肛训练。 肌肉收缩训练: 当患者腹肌和大腿肌肉完全放松后,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快速连续收缩三次,每次保持三秒,放松 6 s 后,重复训练,3 次/d,15~25 min/次。 提肛训练:产妇双腿微微弯曲,深吸气后收紧肛门,持续5 s,呼气时指导患者全身放松,3 次/d,25 min/次。 护理干预主要分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因出现漏尿等情况,易出现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之间沟通,倾听患者诉求,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鼓励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 健康教育:向家属介绍训练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训练,根据当天情况对温湿度进行调控,时刻关注患者训练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生物电刺激,2~3 次/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针对患者问题进行专业指导。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恢复有效率,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量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影响患者记录尿量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