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52 例疗效分析
2020-07-06丁娅婕王辉于冉
丁娅婕,王辉,于冉
(济南医院内科,山东济南 250013)
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的新时期下,人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发病年龄正在趋于年轻化。 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即使抢救成功,患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后遗症,如语言和意识障碍、偏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院将康复护理指导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中, 并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照比较,以 2017 年 8 月—2018 年 11 月为研究段,现报疲乏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52 例患者全部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提出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 检查明确确诊,患者普遍伴有吞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偏瘫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康复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26 例,男性 18 例、女性 8 例;年龄 50~76 岁,平均年龄(62.48±1.74)岁;22 例复发、4 例首发。 观察组26 例,男性 20 例、女性 6 例;年龄 49~77 岁,平均年龄(63.24±1.56)岁;21 例复发、5 例首发。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指导、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心理指导、生活指导等。 康复护理指导如下。
1.2.1 体位护理 (1)仰卧位:头部朝患侧偏移,在患者的肩后垫枕头,预防肩关节痉挛。 在患侧的上肢底下放置枕头,让上肢高于心脏,手腕背伸,可预防手部肿胀。 在患侧的大腿和盆骨下垫枕头,预防伸肌痉挛,可轻微屈髋。
(2)健侧卧位:将枕头垫在患侧的上肢下,伸展患侧的肩膀、腕关节和肘关节。 双腿之间垫枕头。
(3)患侧卧位:支撑患者的头部,躯干微微朝后方旋转,用枕头固定后背。 前伸患侧的上肢,健侧的上肢放置在背后的枕头上或者身上; 下肢保持迈步状,健腿髋,屈曲膝盖,垫上枕头支持。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SAS SDS ADL Fugl-Meyer观察组(n=26)对照组(n=26)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72.42±7.86(46.82±2.54)①②73.37±6.49(57.78±3.8)①78.35±8.57(49.67±3.52)①②77.51±8.96(62.43±3.74)①24.42±4.36(64.28±11.56)①②24.58±4.19(48.63±10.54)①3.27±0.58(13.38±1.39)①②3.24±0.69(9.27±1.35)①
1.2.2 床下康复训练 (1)坐卧训练: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协助下坐起、躺下。 无人陪伴时,可将绳子拴在床尾,患者用健侧手紧握绳子,反复坐起和躺下。
(2)站立训练: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护理人员扶着患者的肩膀,帮助其平稳站立,如果患者的下肢力量不足以踩实地面,可微屈双膝借力,松开患者的肩膀,让其独立站立。 逐渐过渡到负重站立、徒手站立,然后训练平衡能力。
(3)步行训练:在患者的下肢肌力达到4 级的情况下开始训练,先站立一段时间,未感到疲惫后,迈步行走。 治疗师指导患者在平衡杠内练习行走,当能够完成下肢交替运动时,指导患者在室内行走,若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助步器。
1.3 观察评定标准
于患者护理前、 后应用专业量表评估以下内容:(1)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 评分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2) 应用 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ADL):>60 分:能够生活自理;40~60 分:需要他人的帮助;20~40 分: 无法生活自理, 严重依赖他人照顾。(3)应用Fugl-Meyer 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总分14 分,评分越高,说明肢体功能恢复的越好。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采用了体位护理方式,通过全方位干预,可明显使得患者对体位护理的了解以及重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 从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体位舒适度;还可通过体位护理促使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动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使得临床护理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此外, 个体化舒适体位护理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从而为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则需更加注重患者的实际情况, 从而使得临床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以个体化, 对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通过在临床治疗当中实施体位护理,还可使得患者在临床治疗当中产生的不适感明显减少,从而增加其对于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以及适用性, 改善其负面情绪,进而减少因情绪波动,导致对治疗不配合而造成的其他情况。 通过该次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ADL 和 Fugl-Meyer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护理指导在脑血管病人中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临床应予以重视。 并其,该次研究还同时进行了康复护理,因此,通过该次护理治疗,效果更佳明显。
研究发现: 如果脑血管疾病患者没有接受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很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是不可逆的后遗症。 近年来,护理理念不断完善,康复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刺激细胞的代偿功能,促进神经系统重新建立联系,继而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脑梗死。
综上所述,该次对脑血管病人施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绪以及自理能力情况,还可提高肢体功能情况,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