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2020-07-06孟凡银张卫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经皮心肌梗死心肌

孟凡银,张卫英

(1.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1600;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 256600)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造成患者心肌缺氧性坏死,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起病比较急, 病情发展变化速度快,倘若患者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心脏功能衰竭死亡[1]。 目前临床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存在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接受PCI 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临床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急诊PCI 手术治疗期间早期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关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目的为利用运动加快患者血液循环速度,快速溶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提升冠状动脉横切面积,加大心肌供氧和血液量,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2]。 早期康复护理不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情绪对于疾病造成的影响, 该文选取2019 年1月—2020 年1 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 手术治疗患者手术之后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所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接受急诊PCI 手术治疗,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以分组, 给予其中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将其纳入研究组;研究组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23 例, 女性患者17 例, 最小年龄区间值为42 岁, 最大年龄区间值为77 岁,平均(61.41±6.57)岁;对照组 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5 例,最小年龄区间值为43 岁,最大年龄区间值为78 岁,平均年龄(61.59±6.88)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之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以及手术之后并发症出现情况, 手术之后给予患者侧肢12 h 完全制动,确保患者手术之后保持绝对卧床3 d, 之后依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情况慢慢增加手术之后活动量,与此同时给予患者术后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运动护理。

研究组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 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之后绝对卧床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将躯体放平, 每间隔1~2 h交替抬高四肢,放平患者床头,四肢抬高15~30°,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按时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同时对患者卧床体位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人员告知患者开展主动和被动非受限关节运动,手术之后6 h,辅助患者有效压迫穿刺部位,同时积极鼓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床上开展主关节活动, 活动期间需要严格掌控活动量以及活动幅度,防止穿刺点出现渗血,手术之后12 h,护理工作人员辅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成患肢平移操作,保持健侧位,利用改变体位使患者舒适度获得保障,手术之后12~24 h,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抬高患者床头30°,对于健侧伸直位不再继续限制, 使患者侧肢可以自主活动,与此同时告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格控制活动幅度,防止牵拉过度,多饮水,提高体内造影剂排出速度; 手术之后第二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自主进食,第一次进食期间,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放置软枕到患者背部,适当抬高床头,当患者保持坐位和半卧位期间, 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指导其开展主动翻身练习,并且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教会患者腹式呼吸正确方法,各项训练需要保证循序渐进原则,积极鼓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床上进食与洗漱,告知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食物,确保排便通畅;介入手术治疗之后第3 天,护理工作人员辅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床边保持坐位,双下肢在床边进行悬吊,每天接受3~4 次床边坐位练习,5~15 min/次, 积极鼓励患者在床边完成四肢活动、洗漱以及穿衣活动,按时下床接受扶墙行走训练,扶墙行走期间,首选放慢动作,行走速度以及频率保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存在心悸、眩晕、头晕、心前区疼痛以及疲劳感为佳,扶墙行走训练每次保持在25~50 m。

1.3 评价标准

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服务之后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以及心输出量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

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情况,其中包含腹胀、穿刺部位出血、排尿困难以及腰酸背痛等。

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之后疼痛程度,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感越强烈[3]。

1.4 统计方法

该文两组对比所获各项数值利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加以计算,利用()对于计量资料加以表示,利用[n(%)]对于计数资料加以。 通过χ2与t 检验开展统计学处理,结算所得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服务之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输出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研究组 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产生腹胀2 例,腰酸背痛患者2 例,排尿困难患者1 例, 对照组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产生腹胀5 例,腰酸背痛患者6 例,排尿困难患者5 例,穿刺部位出血患者3 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产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评分平均为(3.53±0.64)分,住院时间平均为(4.52±0.48)d,对照组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评分平均为 (5.26±1.49)分,住院时间平均为(7.05±1.69)d,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组别 心率(次/mi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输出量(L/min)平均动脉压(mmHg)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73.22±6.72 72.81±7.85-0.027>0.05 132.24±15.77 132.21±16.74-0.002>0.05 80.13±6.83 79.11±7.68-0.023>0.05 7.03±0.77 5.36±0.94 0.346<0.05 79.15±8.57 87.46±10.63 0.073<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心肌遭受严重缺血影响,引发其产生心肌急性坏死,患者发病之后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功能衰竭等症状, 患者在发病之后需要马上到院接受治疗,降低疾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现在临床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治疗期间,单纯通过药物治疗无法满足患者改善心肌功能作用, 使其心肌供血获得恢复,所以建议为患者开展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老年人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因为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 同时会并发各类基础性疾病,所以倘若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严重,现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类常用同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快速开通梗死血管,使患者的心肌功能获得改善,发挥抢救患者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引发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严重者会产生中断,导致患者心肌出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此种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梗死动脉开通速度,属于现在普遍认可的治疗措施,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会引发无复流以及慢血流现象,引发患者心肌再灌注效果不佳,所以临床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开展介入治疗所选取的有效药物给予大力的研究,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得到改善。 急性心肌梗死能够引发管腔严重狭窄以及不稳定粥样斑块出血,产生血栓,造成管腔闭塞,导致患者心肌缺血与缺氧,严重者会产生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能够诱发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通常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措施,在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期间,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率,降低手术之后并发症出现和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关系密切。 通过该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服务之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输出量对比差异明显,产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明显,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明显。 由此可见,和常规护理服务对比,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更为明显,可以保证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和同类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所述, 临床中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 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能够良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风险,缓解术后疼痛,降低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经皮心肌梗死心肌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