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孩子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2020-07-06鱼爸

家教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小人儿小姐姐果汁

文/鱼爸

小小的人儿,从只会用哭声表达到咿呀学语,从整日挂在怀里到蹒跚走路,整个家庭的照顾者们都偏执地把这个小小的生命定位在只有成年人才知道他的需求,而他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

选玩具时,妈妈两眼放光地选着锻炼大脑和培养专注力的乐高,看不见身后小人儿指头用力地指着门口玩具架上迎风飘扬的五彩气球。

选绘本时,爸爸研究哪个国家的作者是幼儿心理学家,得过什么国际奖项,绘本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听不见身旁小人儿哭着要彩笔想涂鸦。

我们,真的像一个超级全能自恋者。善于用各种理由,甚至不惜动用感情威胁,来说服孩子否定自己的想法,全然接受成年人以为你好而做出的种种选择。

小人儿在学会自主用餐后,每次吃的只要少了点,没达到大人内心孩子应该吃多少的标准,爷爷定会拿着饭,追在孩子身后,苦口婆心地劝着:“宝儿,再吃点,肯定着急玩儿,都没吃饱。”

结果不是把孩子喂到吐,就是孩子气得直喊:“太烦了,都说了我不吃了!”随后就是爸爸大声地呵斥:“喊什么喊,对爷爷这么没礼貌,你再喊一个试试!”孩子又气又委屈地大哭,家长因为批评或护着孩子,分为两个阵营,也争论不休。

两败俱伤,没有一个赢家,都吃出了胃病。

直到有一天,眼看着爷爷又开始无意识劝饭,惯用的说辞还未酝酿好情绪,小人儿很认真地看着爷爷的眼睛,清清楚楚地说:“爷爷,谢谢你喂我饭,但我真的不吃了!”

清晰的边界感,用不带任何批判性情绪的语言武器去守护,直接把爷爷满肚子的草稿生生憋了回去。爷爷尴尬地干笑两声,自言自语道:“真的是长大了。”

是啊,他是个独立的完整的智慧体。幼小的生命,也有真切的感受和对决定的坚持。

有礼貌的拒绝,是最高级的智慧,不否定别人,也不委屈自己。他强大的边界感,与生俱来,无需刻意习得,便可熠熠生辉。

其实,你只要去观察,会发现即将迈进4岁年龄段的宝宝,思辨能力渐渐显现。

小时候,孩子不爱喝水。能听懂话之后,爷爷奶奶每天为了劝说孩子喝水,就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捧高踩低的策略,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后患无穷。

我家的小朋友天生肤色白,皮肤细嫩,每次在外面同小伙伴们玩耍,免不了被别的家长一个劲儿地夸:“看人家多白净啊,长得多好看啊。”小朋友听了,高高扬起小脖子,爷爷奶奶又重复性灌输思想:“看,长得白多招人喜欢啊,要想长得白就要多喝水。”大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事情愈发地向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

有一天,小朋友同小区一个同龄孩子玩耍,小伙伴的妈妈让小伙伴喝水,小伙伴不喝,小朋友就脱口而出:“不喝水,就长得黑,没人喜欢你。”巧的是,这个孩子天生皮肤就属于小麦色,这跟喝不喝水没啥太大关系。小伙伴气得哇哇哭,被妈妈抱着回了家。小朋友神情复杂地看着爷爷奶奶,一脸的正义凛然又有点手足无措。

后来经历过很多次类似的经验,小朋友有一天很认真地跟奶奶说:“奶奶,不喝水的孩子就黑吗?喝了水的孩子就很白吗?”奶奶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回答。

直到有一天,小朋友读了一个绘本,触类旁通地终于恍然大悟:“妈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都很美,对吗?”

我惊得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喜的是孩子在平凡生活的点滴间,能提炼出真谛。

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个世界,因为不同,所以才精彩。

教育也从来不是在流水线上生产同一批次、同一型号、一模一样的孩子。肤色的黑与白,眼睛的大与小,个子的高与低,都是平等的,都该得到尊敬和赞美。

孩子的阅历肯定不如家长来的广,但他们生来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动力却是被驯化了的大人的千千万万倍。

很多孩子,他有堆成小山的绘本。每一册,他会要求大人一遍遍地反复读给他听。大人没当回事的寓言童话,悄悄在他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静静地等着发芽。

小区旁的公园里,阳光明媚。一个活泼的小姐姐吵着要自动贩卖机里的果汁,她的爸爸拗不过,在线买了一瓶,小姐姐捧在怀里,跑到小朋友面前,扬起小脖子显摆地说:“看,我有果汁咯。”

小朋友瞪着眼睛,愣在原地,没说话。小姐姐连蹦带跳的走远了。

爷爷奶奶察觉到小朋友间微妙的情绪变化,一是怕孙子吵着也要果汁,二是想平衡小朋友的心里落差,赶忙说:“那个果汁,一点都不好喝,过期了,喝了会拉肚子,我们才不稀罕呢。”

这情景好熟悉,像极了我小时候得不到自己心爱的玩具时,父母灌输给我的思想。

本能告诉我,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看似解决了当时的情绪,但从长远来看,会让孩子忽略,压抑甚至否定自己真实的感受,让意识失去和身体的链接,失去最珍贵的感受力。

刚想上去纠正这种说法,小朋友却很认真地跟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喝过那个果汁吗?没喝过怎么知道不好喝,会拉肚子呢?”

爷爷奶奶被问住了,很显然他们年轻时教育孩子的那一套,在这代孩子身上已经失效了。

我拉过小朋友,认真地问他:“宝贝,你特别想喝果汁吗?想的话,妈妈给你买。”小朋友眨眨眼睛,想了一会儿,说:“我不想喝果汁,我就想玩那个机器。”

我终于心安,这是个肯定自己感受、不被外界牵着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孩子。赶紧带他过去,抱起他,让他看整个购买的流程,他美滋滋地跑开了。

临睡前,是我和小朋友的谈心时间。小小的人靠着我说:“妈妈,我觉得爷爷奶奶今天像狐狸。”我问他:“为啥啊?”

小朋友说:“就是书里面那个狐狸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不好吃的那个……”

我哭笑不得地问他:“那你是小狐狸吗?”小朋友把脑袋摇成拨浪鼓,嘀嘀咕咕地说:“不要当狐狸,骗自己。”

眼眶忽然变得温热,作为一个活了30多年的成年人,我竟对这个不足4岁的孩子,生出了欣赏和羡慕的情绪。

他忠于自己的感受,明白到底要什么,且勇敢又真实地表达。

该接受教育的,到底是孩子,还是我们?

作为养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关怀和照顾,却没有权利去否定孩子真实的想法,不尊重甚至乱给孩子下定义。

他是独立的生命体,自带智慧和力量,我们能做的只是引导,甚至只是努力带他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把体验、感受、收获和创造的自由还给他,而不是成为在幼时剪断他的翅膀,在该起航的年纪又怪他不会飞翔的父母。

请相信,我们的孩子,生来强大。

猜你喜欢

小人儿小姐姐果汁
这边国的小人儿武士
我们是唐朝小姐姐
不健康的果汁
漫画: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人儿
尚芸菲携最新单曲《潇洒小姐姐》走进校园
和贪玩小人儿有约定
年轻真好
榨果汁
失忆果汁
大山深处的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