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黄梅戏艺术传播发展的新思维

2020-07-06李凤菊

黄梅戏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黄梅戏广播戏曲

□ 李凤菊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黄梅戏的导演、艺术家大家下午好。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成立以来,抓创作、传承、创新,黄梅戏遗产抢救工程中联合多部门举办多种活动,推新人、推新戏,为黄梅戏的艺术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黄梅戏是安徽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它短短几十年间经历了从严凤英、王少舫时代到绽放的季节,今天每一步都与戏曲紧密相连,电影、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介的助推使得黄梅戏从安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风靡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黄梅戏的传播始终借助着时代,领导着艺术风潮。随着社会转型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戏曲艺术的生态开始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与发展机遇。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与在座各位交流。

首先我们必须通过融媒体传播,留住老戏迷,培养新粉丝。我们必须对当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提高互联网先进水平,使互联网最大的变量变成黄梅戏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变成了一种强调交互性、社交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如何打破在广播电视节目当中你唱我播的时间限制,如何让看戏、听戏成为人们随时随地随性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在社交性上有此突破。前不久我们安徽广播电视台成立了工作室,目的就是让过去的戏曲受众,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可以听到我们广播电视台资源老唱片当中大师的珍贵录音,包括戏曲内容,可以直接在手机里播放,同步语言发送到我们融媒体舞台,受众可以从中听到自己和别人的演唱并进行交流,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下一步优化满足用户的满意度。

第二,打造互联网+黄梅戏的生态圈,在黄梅戏艺术传播上我们要大胆拥抱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找到适合黄梅戏传播的方式,让黄梅戏这个戏剧艺术与现代的技术融合,让黄梅戏拥有更多更广泛的受众。去年我们戏曲广播举办全国戏剧春晚就构建起了剧场加电视、加网络、加手机、加广播“五位一体”传播的新模式,与十多家广播电台进行同步直播,极大提升了戏曲的传播力。与此同时,还积极利用短视频开展了“我为家乡戏代言,为我家乡戏打call”的宣传推广活动,用时下流行的方式对传统艺术传播进行包装,让他们适应年轻人的需求,培养和吸纳更多的年轻受众。

第三,黄梅戏的传播需要实现跨界融合,不仅媒体需要融合,同样戏曲传播也需要融合,研究专家以及传播平台也要实现跨界融合。之前我们进行戏曲创作、戏曲研究、戏剧传播基本上很难形成有效的传播态势,现在我们需要合作、需要交流、需要交融,特别是在互联网传播中没有三界交融就很难创新。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戏曲赏析、戏剧评论、戏曲演艺等方面与戏曲研究院以及戏曲新媒体成立戏曲传播共享联盟,让戏曲创作者、研究者之间共享信息。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实行戏曲传播的双向互动,我们可以跟踪数据的反馈,通过平台收集信息,进而把这种反馈传递给创作者、研究者、表演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也让研究者、传播者、表演者对戏曲的引导实现精准对接。

第四,加大黄梅戏传播的投入。在如今“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宣传推广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走向市场的必然,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桥梁和纽带。以电影市场为例,当下商业电影投入占到电影成本的三分之一,甚至有的时候更多。所谓无宣传无电影,电影的宣传要在创造前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还有长时间的宣传周期,从而培育受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形成看戏、听戏、懂戏、迷戏、唱戏的良好戏曲发展形态。

第五,努力实现黄梅戏文化和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抢抓机遇,通过互联网手段,以黄梅戏文化与市场资源的整合,做到黄梅戏创作、采集与记录,存储、传播、分享,一站式服务沟通,增加受众。培养互联网团队,建立互联网黄梅戏文化发展型企业,形成文化创新产业园。黄梅戏市场开发加强文化产品与互联网市场的整合,与黄梅戏文化以书为主体,重点整合书刊、电子制品、休闲娱乐、旅游、影视、餐饮文化产业,构建多维度集群,实现黄梅戏市场化创新和一站式管理服务,加大宣传力度,使黄梅戏在国内外戏曲市场中占取高份额,还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每一次传播方式的变革都会带来艺术想象和创造飞跃,我们是这场改革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位黄梅戏艺术家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黄梅戏艺术发展在新时代一定能绽放出更多的光彩,今后我们媒体工作者还将一如既往地和大家一起担负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推广和宣传黄梅戏艺术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黄梅戏广播戏曲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广西戏曲》
黄梅戏《祝福》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