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安全评估在消防设计评审中的应用

2020-07-05廖志强

今日消防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际应用

廖志强

摘要:在消防设计评审中,消防安全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消防安全评估能够有效的对建筑变更前后的消防安全度进行分析和对比。本文就对当前消防安全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消防安全评估;消防设计评审;实际应用

1 消防安全评估的重要性

1.1消防监督模式确定的基础

一般人们认为建筑的消防设计只需要达到有关规范要求就可以,保证检查合格就能有效避免火灾的发生,但是此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火灾的发生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随机性。如果建筑中只是使用传统的消防监督机制是远远不能达到消防要求的。而消防安全评估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消防安全评估相关热源能够对建筑当前的消防安全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估,并能够对此种安全性能下对事故发生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1.2有助于推动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建筑中的消防安全评估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建筑的消防安全系数。而且人们还可以根据消防安全评估结果将消防安全与资产评估以及保险等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推动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从保险方面来讲,当前我国有关火灾的保险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创新,而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没有对火灾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而通过消防安全评估,人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火灾风险以及发生火灾的后果,从而有效的推动火灾保险的发展。

1.3是社会技术力量参与消防工作的依据

通过引入合理的消防安全评估机制,能够有效的发挥社会各个行业的作用,从而对企业的投资结构进行优化,对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利用社会中的技术力量,通过专业的消防评估机构进行消防安全评估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含量,并进而推动消防事业的社会化进程。

2 消防安全评估在消防設计评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消防安全评估机制的缺失

近年来在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常态下,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却在逐年上升,破坏社会稳定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而消防产品的安全评估,其目的主要是为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据调查,在消防产品的管理过程中,安全评估机制的缺失、管理制度的机械等问题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消防产品的应用质量,此外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极为不利的。

2.2消防安全评估工作的繁冗

作为保障社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作业,消防安全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和企业规模较之以往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当前消防工作人员面对的安全评估工作数量明显增加,消防产品的管理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2.3社会群体对消防产品的重视度不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消防产品从某方面来讲在降低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群众,对其接受度和重视度不足仍是现阶段消防产品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长此以往,当火灾发生时,不仅增加了事故的严重性,此外对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是极为不利的。

3 人员疏散影响进行模拟计算

对当前我国有关的消防规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一般情况下我国的消防要求如果建筑物的实际高度在250米以上,那么相关的建筑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而为了进一步保证防火措施的合理性,应该首先制定防火设计方案然后向上级消防管理部门进行汇报。但是一些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周期比较长,而且相关的建设工程也会随着市场的实际需求对工程和布局进行不断的调整。而在对设计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是否重新需要进行评审可以通过对消防安全进行评估,然后对消防安全度进行对比,最后确定是否需要专家进行评审。本文就对当前某一高层建筑进行分析,模拟人员疏散情况。

3.1简述建筑物实况

首先设定以高层建筑为地上层高92层,实际的空间高度为400米,而高层建筑的顶部标高则为450米。此栋建筑的主要功能为人员办公、酒店住宿以及公寓三种主要功能。对当前建筑塔楼的避难区段进行划分,共分为12个不同的区段,有关专家已经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和设计进行了评审。因为在高层建筑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会适当的调整一些楼层中的平面隔间,并且还会将一些办公区域调整为公寓,此外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以及相关的避难区域和避难区域的实际范围也会随着发生调整。但是高层建筑的整体避难区域的数量并不会发生变化,只会对避难的位置进行有效的调整。

如此一来,在对建筑的设计进行调整之后可以发现,1-40层之间的避难区域并没有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但是41-92层内一些楼层的功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而且也重新划分了避难区域[1]。所以由此可以了解到,在变更之后,酒店层段的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而一些公寓层的人数也有了不同的变化,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变更之后建筑中的人数呈现出了减少的趋势。

3.2设定疏散参数

此种高层建筑中塔楼主要设有三部疏散楼梯,每部楼梯的宽度是相同的,总的疏散宽度为3.75米[2]。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计算出实际的塔楼疏散人数。

3.3设定疏散场景

在设置疏散场景的过程中,还应该对从多个角度对实际的疏散情景进行考虑,可以主要分为整体疏散和疏散到避难层然后等待救援两种情景,此外还要对这两种不同情境的原设计和变更设计分别进行模拟疏散,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四种疏散场景。第一场景,在原设计中,处在避难区间的人员被疏散到避难层,然后等到消防人员的救援;第二种场景,在变更设计中,处在避难区间的人员被疏散到避难层,然后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第三种场景,在原设计中,建筑中所有的人员被疏散到安全的区域中;第四种场景,在变更设计后,建筑中的所有人员被疏散到安全区域中。

4 分析相关的模拟结果

在火灾来临之后,人们在逃生的过程中,避难层可以作为临时的避难场所,而在实际的避难过程中避难层的面积大小、位置设定以及避难转换方法都与实际的疏散效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在变更设计之后,建筑的人员数量、疏散效率等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与区域功能调整和避难层楼层的调整则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对上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变更之前,塔楼的办公區域4M-40层之间为敞开式的建筑结构,而在变更之后增加了环形疏散走道,此种设计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们进行安全疏散,为救援赢得更多的时间。除此之外,在变更之后办公区域的人们在疏散过程花费的时间也有了显著的缩短,但是避难区段的高度并未发生变化[3]。根据相关的模拟计算可以发现,人们全部进入避难层的时间有效的缩短了5%。与此同时,因为4M-40层之间是办公区域,所以此层段的人员数量比较短,要想全部的人员进入到避难层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这三个区段可以设置在塔楼的低区,这样一来在疏散过程中,最早进入避难层以下的楼梯,能够有效的缩减人们排队耗费的时间,并提高实际的疏散效率。

在变更之后,塔楼高区酒店增加84层酒店功能层,调整其中的避难层在83层,此区域的疏散人数有所增加,避难区段高度增加11%,通过模拟计算可以发现,此区段人员疏散的时间增加了,但是因为酒店的区域位置在公寓的上方,并且公寓区段的人员数量比较少,所以从整体上来说并不会出现人员堵塞的现象。所以说,在高层建筑中首先应该在满足相关消防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避难层,然后再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功能布局,对相关的避难区段进行合理的划分,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并提高人员疏散效率。

将设计变更前后的塔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设计变更之后高层建筑内总的疏散人数有了显著变化,整体的疏散时间大大缩短[4]。通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绘制,还可以发现,在塔楼实际的疏散过程中,整体人员的疏散数量和实践呈现出正相关的现象。所以总的来说在设计变更之后塔楼内的实际人员数量显著降低,并且疏散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5 结语

通过上文可以了解到,在高层建筑中要想有效的提高人员实际的疏散效率,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们的安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环境疏散走道;而通过对建筑功能的布局进行优化,对人员数量进行控制则可以减轻疏散的压力,减少疏散时间,最后高层建筑应该在满足当前消防安全要求的基础上面对自身的功能布局和避难层以及避难区段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设置。而通过采用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对变更前后的消防安全水平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为评审工作的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梁敏英.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相关法规及条文的研究及消防设计策略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 周慧.消防管理标准化体系及评估指标研究[D].中南大学,2019.

[3] 孙晋龙.基于安全疏散中人行为分析的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4] 李斌.重庆市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防火安全设计评价初探[D].重庆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实际应用
航空气象服务中多普勒雷达的应用
探索式教学法在《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
油田电力系统技术改造与应用
知识管理在工会管理应用中的创新探析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