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消防监督执法的策略研究
2020-07-05王辉
王辉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定团结离不开消防工作的严格执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深入改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的法制健全和治安稳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因此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对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虽然在当前的消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一些地区仍然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已逐步健全,但是如果实际执行不到位,制度就起不到相应的约束作用,执法者不能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人员思想意识不足,部分规定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一些地区仍然频频爆出火灾。因此,必须加强消防执法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规范其行为,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社会经济;消防工作;治安稳定;政策法规;加强
1 引言
消防工作离不开人员的监督,作为消防工作人员自上至下都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工作中积极主动,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积极改善工作策略,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认知度,树立消防工作的公信力。此外,还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火灾防治能力,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定团结保驾护航。
2 加强消防监督执法的重要性
2.1促进消防功能的切实发挥
消防相关的监督法规制定依托于我国的基本法律,在相关法律条款下,对于社会公共消防事物作出相关规定和治理,排除一些消防安全隐患。例如,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必须要做好消防安全通道建设,一旦城市突发火灾,出现人员生命安全时,消防员可以由相关通道火速进入现场开展救援工作。此外,消防安全监管部门还要严查各种建筑、社会活动场所等是否具备完整的消防设备,预留出安全通道,避免安全通道被占用,确保发生火灾时,人员可以迅速逃生。在具体工作上涉及面较多,必须要严格把控,加大监管力度,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保障消防日常监管工作更加有效、合理,充分发挥消防监管的社会作用。
2.2有效提升消防执法的质量
消防监管的成效不单单是消防系统的执法形象,还关乎到社会治安的稳定性。如果在执法过程中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无统一的规范执法,时间久了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多负面情绪。长此以往,给社会的稳定埋下定时炸弹。因此,加强消防监管的严格执法,提高监管质量尤为重要,是树立消防监管部门权威性的关键。以往执法中,由于监管缺失,诸多地域存在着违法乱纪问题,在消防监管上蒙混过关,消防制度有名无实,公平执法更是无从说起,埋下巨大安全隐患,一旦爆发,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的维权意识也在逐步上升,法律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消防监管工作更要树立標杆形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公平。
2.3构建科学合理的消防执法环境
在执法环节,法律执行者和被执法者之间表面上看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果执法人员未按要求办事,违反相关规定,会严重影响被执法者的正当权益。此外,被执法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如果投诉无门无法有效保障自身利益时,法律的公平公正被亵渎,社会违规现象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加强法律监管力度,结合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公民的正当权益受到合法保护,让法律执行者“有据可查”,问题解决更加及时有效。
3 目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环境需要改善
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速度有了大幅提升。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地方招商引资。为了提高地方经济,提升项目施工进度,在消防检查上往往过分开绿灯,审批程序不合规。更有甚者,消防审批还没完成,项目就已经开始施工了。还有一部分建筑企业,采用非法行贿的手段取得相关审批,公然挑战法律权威。另外,消防监管部门本身权利不足,虽然知道一些企业违规,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使得一些违规行为逍遥法外,消防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到位,权威性受到挑战,项目安全无可靠保障。
3.2监督执法行为尚需规范化
在具体监管环节,由于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差异较大,部分人员缺乏相应的行为规范,工作有失严谨。一些消防执法者偷懒,对于需复检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一部分单位被责令整改,但是无人监管,时间久了,整改命令也被搁置。政府介入消防工作,项目执行中消防监管人员无法有效行使权力,致使消防工作无法按原计划开展。部分单位未按要求执行相关处罚规定,执法者未对这些行为诉诸法律并强制实施。结合我国当前的消防法律相关制度,执法人员在现场进行消防监管时,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完成相关《监督检查记录表》的填写。但是据调查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要求办事,该表格并没按要求完成填写。还有在相关的证据审查整理上,部分消防监管工作者在事故原因查处和问题处理环节,由于缺乏相关意识,工作不到位,并没有进行证据留存,最终导致无法律效力,无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理。
3.3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在具体工作中,无固定的执法监管工作者,整个队伍缺乏统一管理和系统规范。时至今日,部分区域消防监管还存在人员素质不足,队伍差异大,专业能力差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消防监管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水平人员需求量逐步增加。短时间内无法培养出大批量的高素质专业团队,导致我国现阶段监管团队还有部分人员法律知识不够专业,专业素养不足,态度不够端正,他们的消极怠工严重影响了我国消防监管的现场执行效率。
4 新形势下加强消防监督执法的策略
4.1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4.1.1完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体系
结合我国当前消防安全监管中普遍的问题及执法漏洞,不断完善现有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监管的执行力,做好日常工作细节。重点针对消防日常监管,火灾隐患及原因调查,消防问题行政处罚必须要有严格的日常工作流程,确保监管人员在工作中有强大的法律作为后盾支撑,问题有据可查,提高日常监管工作的规范和合理化,严格治理违章执法,树立法律的威信。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执法人员权利规定,责权划分明确,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相关责任人有明确规定。从事件的源头,现场制度,执法人员权利等做好要求,避免出现权益混乱,执法人员乱用职权现象发生,同时也要严防监管不到位。
4.1.2完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纠错机制
法律执行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团体共同监督。按照相应的计划定期向社会和政府监管人员以及大众进行工作总结汇报,虚心接纳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批评,实行公开执法,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树立消防法的权威性,不断加强监管力度。
4.2加强消防立法,为消防执法提供法律支撑
要想确保消防日常工作监管到位,就要从立法上不断加强。第一,对于我国现阶段消防法规中存在的不适宜观念及时变更,本着从实际出发的中心思想,不断推动法律与现状相符,进而进一步加强现场执法效率。第二,注重日常消防制度的完善,保证整个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开展,每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相应的标准,严防工作中“自由发挥”,违法乱纪。第三,通过法律进行相关执法权力确认,让消防人员的工作有法律支撑,不断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命感。第四,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激励制度,对于消防监管人员在现场工作中的错误要予以处罚,同时对于突出贡献要进行奖励,制定规范的行为约束,对于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都要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让消防监管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4.3加强消防宣传,使消防监督执法工作
消防监管的质量除了现场监管人员的努力外,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支撑。为了完成监管任务,要不断加大现场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度,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消防技能大比拼,鼓励社会中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消防监管工作中。各地频繁爆出火灾,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消防执法部门肩负的责任重大。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监管消防设施,对于小区内消防通道堵塞问题及时反映,不断加强消防执法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提升消防工作效率。
4.4加强培训,优化队伍,提高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水平
高精尖技术人才能够有效推进消防工作的开展,作为队伍的中坚力量,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团队的工作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想彻底改善我国消防执法中的问题,必须要从人员素质抓起,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优化团队质量,多开展人员技术交流活动,强化队伍综合实力,打造一支业务水平精准,实战经验丰富,人员文化素质高的优质团队,不断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力度,及时消除各地的火灾隐患,为社会安定做好保障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具体操作如下:
(1)培训内容要尽量完整,重视人员素质和操作技能的提升。事先做好培训工作计划,从管理者入手,强化所有人的监督管控意识,自上至下,由内至外,工作要做到全面、具体,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提升实践经验。在消防知识培训中,做好相关执法审核流程,事故调查重点及相关的处罚模式等。通过大规模集中培训的模式,扩大消防安全知识的影响力,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秉公执法。
(2)培训工作前要做好前期工作总结,针对现存的弱点重点攻克。同时,还可以通过外聘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针对本单位在日常执法中常见的难点展开重点分析。如何有效防范火灾發生,结合以往经典案例,展开技术交流。这种问题集中突破的模式,更便于执法人员理解,进而提高所有执法工作者的整体水平。
5 结语
总而言之,消防执法的强化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不断提升我国消防行业整体水平。从人员工作能力入手,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办法,提高火灾预警能力,严防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保护人民群众的和谐生活,树立消防执法的公信度。
参考文献:
[1] 张茗.新时期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路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6):193-194.
[2] 张文涛,陈君显.新形势下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9,9(03):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