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湾天津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0-07-05王麒麟王娜吴宁谷德贤王刚李文雯

科技资讯 2020年15期
关键词:鱼卵环境因子

王麒麟 王娜 吴宁 谷德贤 王刚 李文雯

摘  要:根据2018—2019年渤海湾天津水域12个站位的鱼卵和仔稚鱼调查资料,着重就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6目11科23种(类)。其中鲈形目种类数占比最高(为52.17%),其次为鲱形目(为30.43%)。2018年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均比2019年的种类多。鱼卵和仔稚鱼的优势种类共有5中,其中鱼卵优势种类为5种,仔稚鱼优势种类为2种。2018年和2019年鱼卵分布的高值区分布在5~7月均呈现逐渐南移的趋势。2018年仔稚鱼分布的高值区在5~6月呈现南移趋势,在7月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2019年仔稚鱼分布的高值区分布与同期鱼卵分布趋势相同在5~7月均呈现逐渐南移的趋势。鱼卵密度与悬浮物、锌正相关,与石油类、温度呈负相关;仔稚鱼密度与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温度是影响鱼卵密度的较显著的因子,化学需氧量为影响仔稚鱼密度的较显著因子。

关键词:鱼卵  仔稚鱼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环境因子  渤海湾

中图分类号:S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c)-0187-05

鱼卵和仔稚鱼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生物类群,其发育阶段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种群的早期补充,是鱼类资源补充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1-6]。而河口区由于其适宜的水文特征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一直是鱼类产卵和仔、稚、幼鱼索饵育肥的重要场所[7-10]。近30年来,有关天津近岸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相关调查研究主要有:1983年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2006—2007年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2008年渤海湾(天津)近岸重要渔业资源产卵场调查等项目和专项。其针对天津近岸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鱼卵仔稚鱼的密度、分布和多样性,而针对天津近岸河口区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未见报道。该研究利用2018年、2019年每年5月、6月、7月渤海湾天津水域的鱼卵和仔稚鱼的定点调查资料,通过研究其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它们的生态特性与环境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渤海湾天津水域产卵场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提供参考,为渤海湾天津水域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在渤海湾天津水域共布设12个调查站位,调查范围为38°37'22.76"~39°9'8.90"N,117°38'9.48"~118° 0'34.66"E(见图1)。于2018—2019年每年5月、6月、7月进行鱼卵和仔稚鱼样品采集。调查根据《海洋调查规范》[11]进行。样品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表层水平拖网10min。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的样品经5%(V/V)甲醛海水溶液固定保存。此外,各站位同时进行水文气象、海水水质和浮游生)等项目的调查。在实验室内,采用体视显微镜对鱼卵和仔稚鱼样品进行种类鉴定、个体计数和发育阶段的判别。

2  结果与讨论

2.1 种类组成

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6目11科23种(类)。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鉴定出5科12种(类),鲱形目(Clupeiformes)鉴定出2科7种(类),鲻形目(Mugiliformes)鉴定出1科1种(类),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鉴定出1科1种(类),颚针目(Beloniformes)鉴定出1科1种(类),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鉴定出1科1种(类)。鲈形目种类数占比最高,为52.17%,其次为鲱形目,为30.43%,其余各目的占比均在10%以内。主要优势种为斑鰶、梭鱼、焦氏舌鳎、叫姑鱼、绯(鱼衔)。2018年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均比2019年的种类多。

2.2 数量分布

鱼卵与仔稚鱼数量分部具体如下。

渤海湾天津水域各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见表1、图2、图3。

2018年5月鱼卵平均密度为0.438ind/m3,6月鱼卵平均密度为1.048ind/m3,7月鱼卵平均密度为0.007ind/m3;2019年5月魚卵平均密度为9.960ind/m3,6月鱼卵平均密度为0.123ind/m3,7月鱼卵平均密度为0.891ind/m3。如图2所示,2018年和2019年鱼卵分布的高值区分布在5~7月均呈现逐渐南移的趋势。

2018年5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437ind/m3,6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1.471ind/m3,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034ind/m3;2019年5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199ind/m3,6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1.287ind/m3,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053ind/m3。如图3所示,2018年仔稚鱼分布的高值区在5~6月呈现南移趋势,在7月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2019年仔稚鱼分布的高值区分布与同期鱼卵分布趋势相同在5~7月均呈现逐渐南移的趋势。

2.3 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河口区鱼卵和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分布及发育和生长都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对调查区域水温(T)、盐度(S)、pH、溶解氧(DO)、悬浮物(SS)、叶绿素(chl-a)、无机氮、活性磷酸盐(P)、CODMn、石油类(Oil)、铜、锌、铅、镉、汞、砷含量等同步资料与鱼卵和仔稚鱼种数和个体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将这些环境因子与鱼卵和仔稚鱼个体数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鱼卵和仔稚鱼个体数量的最优回归方程。

对鱼卵和仔稚鱼个体数量与调查区域水温(T)、盐度(S)、pH、溶解氧(DO)、悬浮物(SS)、叶绿素(chl-a)、无机氮、活性磷酸盐(P)、CODMn、石油类(Oil)、铜、锌、铅、镉、汞、砷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鱼卵密度与悬浮物、锌正相关,与石油类、温度呈负相关;仔稚鱼密度与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呈正相关(见表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温度是影响鱼卵密度的较显著的因子,化学需氧量为影响仔稚鱼密度的较显著因子(见表3)。

白雪梅等人(2009)认为悬浮物会干扰鱼类产卵、降低鱼卵孵化率和资质与成活率[11]。Miller(1974)研究表明浊度与仔稚鱼密度呈现负相关关系,他认为浑浊的水体影响了仔稚鱼的视野范围和集群行为,从而难以抵御水流对个体运动的干扰[12]。该研究与此结果相反可能是因为此次调查悬浮物含量在2.28~20.66mg/L之间,平均值为8.49mg/L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而水中的悬浮物质是颗粒直径约在0.1~100μm之间的微粒,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此次调查浮游植物密度为0.0076×104~3.557×104个/m3,平均值为1.058×104个/m3远低于正常水平。

水温是影响鱼卵和仔稚鱼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水温通过影响成鱼性腺发育和成熟及生殖洄游等,进而影响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分布和种群结构,不仅如此,水温还对鱼卵和仔稚鱼自身的变态发育也有较大的影响[13-15]。此次结果与肖瑜璋等人[16]认为鱼卵个体数量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相反,主要是因为不同鱼种产卵的适温不同,渤海湾天津水域斑鰶、绯(鱼衔)等产卵适温较低,叫姑鱼和焦氏舌鳎等产卵适温较高。

此次调查锌含量与鱼卵密度的正相关性以及化学需氧量(平均含量为1.51mg/L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与仔稚鱼密度的正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该研究分析了2018—2019年渤海湾天津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和数量分布等,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6目11科23种(类)。其中鲈形目种类数占比最高,为52.17%,其次为鲱形目,为30.43%,其余各目的占比均在10%以内。主2018年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均比2019年的种类多。

(2)渤海湾天津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优势种类共有5中,其中鱼卵优势种类为斑鰶、梭鱼、焦氏舌鳎、叫姑鱼、绯(鱼衔),仔稚鱼优势种类为斑鰶、梭鱼。

(3)2018年和2019年鱼卵分布的高值区分布在5~7月均呈现逐渐南移的趋势。2018年仔稚鱼分布的高值区在5~6月呈现南移趋势,在7月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2019年仔稚魚分布的高值区分布与同期鱼卵分布趋势相同在5~7月均呈现逐渐南移的趋势。

(4)鱼卵密度与悬浮物、锌正相关,与石油类、温度呈负相关;仔稚鱼密度与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温度是影响鱼卵密度的较显著的因子,化学需氧量为影响仔稚鱼密度的较显著因子。

参考文献

[1] 万瑞景,姜言伟.渤、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与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生物学特征[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0,9(4):290-297.

[2] 蔡秉及,王志远.厦门港及邻近海域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J].台湾海峡,1994,13(2):204-208.

[3] 万瑞景,姜言伟.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及其生态调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98,19(1):60-73.

[4] 赵传姻,张仁斋.中国近海鱼卵与仔鱼[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182.

[5] 蒋玟,王云龙,林钦,等.洋山深水港水域鱼卵仔鱼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1):43-46.

[6] 黄凤鹏,黄景洲,杨玉玲,等.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分布[J].海洋科学进展,2007,25(4):468-473.

[7] 吴光宗.长江口海区鲲鱼和康氏小公鱼鱼卵和仔、稚鱼分布的生态特征[J].海洋与湖沼,1989,20(3):217-229.

[8] 杨东莱,吴光宗,孙继仁.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0,21(4):346-355.

[9] 黄晋彪.长江河口区鱼卵和仔、稚鱼种间数量关系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8(1):20-21.

[10] 徐兆礼,袁骐,蒋玫,等.长江口鱼卵和仔、稚鱼的初步调查[J].中国水产科学,1999,6(5):63-64.

[11] 白雪梅,徐兆礼.底泥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0,9(1):65-68.

[12] Miller JM.Nearshore distribution of Hawaiian marine fish larvae—effects of water quality,turbidity and currents[M].Blaxter J H S.The 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Berlin:Springer—Verlag,1974:217-231.

[13] 朱鑫华,王云峰,刘栋.温度对褐牙鲆资源补充特征的生态效应[J].海洋与湖沼,1999,30(5):477-485.

[14] 陈学群,阮成旭,袁重桂.不同温度、饵料对金曼龙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福建水产,2008,6(2):9-12.

[15] 张甲坤,苏奋振,杜云艳.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与海表温度关系[J].资源科学,2004,26(5):147-152.

[16] 肖瑜璋,王蓉,欧强,等.春季珠江口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台湾海峡,2010,29(4):488-495.

猜你喜欢

鱼卵环境因子
大黄鱼鱼卵酶解液脱腥工艺研究
小金鱼孵化记
鱼妈妈
鱼卵收集专利技术
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氨氧化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子
秦皇岛海域夜光藻种群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大黄鱼鱼卵磷脂的自由基清除及抗氧化活性
解开他的性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