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应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20-07-04王磊
摘 要: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以城市群发展为标志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城市群发展将有利于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对于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城市群发展需要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作为支撑,广大城市建设者们要深入了解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需求,规划好、建设好和管理好城市基础设施,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镇化 ; 城市群 ; 新基建 ; 城际铁路
1 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世界平均城镇化率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9年的60.6%。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5516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39万人。按照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在30%~70%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正处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十分重视城镇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镇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2 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
随着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的城镇化将逐渐进入到下半场,进入到二次城镇化阶段。相比一次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二次城镇化是城市之间的流动,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群建设;2018年11月,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同城化为方向建设1小时通勤圈,标志着中国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
城市群被认为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最高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一般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19个城市群,承载了中国78%的人口,贡献了超过80%的国内生产总值。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要推动以城市群为主要特征和方向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新型基础设施也应该与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具体而言,“新基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布局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如新一代智能信息网络,包括5G、物联网、云计算等;另一方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与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市政、环保、公共卫生等传统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融合,对传统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而建设形成的新基础设施,例如,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形成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化市政等。
城市群的发展,除了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大量的城市间基础设施,以实现各城市间的高效互联互通。这其中尤以城际铁路建设最为关键。城际铁路既是城市群客运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也可作为支撑引领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发展轴。城际铁路主要功能应该是满足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商务、旅游等活动对快速通达的需要,同时兼顾通勤交通和为高铁长大干线提供分流。未来应科学把握城际铁路与干线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线路的合理分工和融合发展,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衔接,统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协调发展。
4 结语
城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又严重影响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所以怎样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时代和职业赋予城市建设者们的使命,也是城镇化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建设者们要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王磊,1981年出生,男,汉族,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編审,硕士研究生学历。